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高中音乐教师,要能及时顺应当前新课标体系的要求,引导学生掌握鉴赏音乐作品的多种方法,可以通过参与音乐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增进身心健康的同时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为此,本文以“梁祝”的故事为例,围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有关教学主线的确立、音乐知识的渗透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等方面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相融合,表达一下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一些想法和感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音乐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中图分类号】G6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126-02
  【本文著录格式】任明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J].北方音乐,2020,04(08):126-127.
  目前,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这三大核心素养是新时代学生应该具备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于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进行鉴赏教学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去查阅有关《梁祝》的资料,提前了解这部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采用交响音乐和歌剧的音乐,凭借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巧,创建了一个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它描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爱,显示祝英台冲破封建势力强大的阻力,讴歌了人民向往美好的生活,成为了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那么,我们在进行欣赏课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更好地欣赏、感受、表达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我认为,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立教学主线  引领艺术感知
  我认为的教学主线应该就是科学合理的“教学的思路”,如果没有清晰的教学主线,就会出现所教所学东一榔头西一棒,教师讲得晕头转向,学生听得不知所云,更别谈什么“教学思路”了。因此,教学主线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节课的灵魂。对于如何设计音乐鉴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教学主线,我认为应该紧扣课题中体现出来的“中西合璧”的特点来设计,即西方的音乐曲式结构——奏鸣曲式和音乐体裁——交响乐、协奏曲;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越剧;“相爱—抗婚—化蝶”是“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自始自终它们都共同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此抓住课题的核心来设计教学主线,既有利于学生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风格和音乐结构等,提高教学效率。
  确立了教学主线的设计方向,接下来就要理清教学思路、引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了。怎样将《梁祝》的故事情节、协奏曲的音乐体裁、越剧剧中等相关文化完整地融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要让学生明白曲式结构、奏鸣曲式、交响乐及协奏曲的含义,告诉学生交响乐和协奏曲是这部作品的音乐体裁。作为一种大型的管弦乐曲,交响乐通常有四个乐章,各乐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联系;协奏曲则是集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于一体,它既可以显示独奏的个性和表演技巧,又能发挥管弦乐队强大的表现力,突出个人与集体间的协作与竞赛。事实上,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无论长短,音乐在时间上的延续都必须有个章法,而不能是混沌一片。这种结构框架或者章法就称之为“曲式”,音乐的曲式大致包括对比、展开、变奏、重复四种表现手法,并以此来突出故事情节的发展;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带小标题。 奏鸣曲式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而这正好与“梁祝”故事中的草桥结拜(相爱)、英台抗婚(抗婚)、坟前化蝶(化蝶)三个情节刚好吻合,于是这两个方面就可以融合在一起了。
  可见,借助奏鸣曲式的结构,“梁祝”的故事情节也就随之而展开了,同时借助交响乐和协奏曲的体裁,在结合中国传统戏曲音乐(越剧)的基础上展现出来,实现了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树立了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典范。 相信学生在以上这个清晰的教学思路的指引下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循序渐进地随着故事情节聆听音乐、感受到这部作品秀丽婉转、激荡起伏、大气磅礴的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渗透音乐知识  感悟艺术表现
  經常听到有些学生说:“老师,这个音乐我欣赏不了”“听不懂”“没有感觉”等之类的评论,我就在想:学生之所以欣赏不了某个音乐作品,其根本原因是缺乏鉴赏音乐的“工具”,这个“工具”就应该是与该音乐作品相关的知识,例如: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音乐的语言?什么是音乐的体裁?作者的创作背景或者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什么?“梁祝”的故事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之间有什么关联?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是太了解,而正是这些问题才让学生感觉到了鉴赏音乐作品的难度。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所要传递的情感和表达的内容,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音乐既是一种声音艺术、时间艺术,它也是一种情感艺术、表演艺术,无论是怎样的情绪,或热烈兴奋或悲痛激愤,或缠绵细腻或如泣如诉,都必须借助音乐的语言来传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讲清楚什么才是音乐的语言、音乐是同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叙事和抒情的等,这是鉴赏音乐的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事实上,作曲家创作出的乐谱与他们想要表达的乐思之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差距,而弥补这段差距唯一的方法就是音乐表演者的再创造,因此,离开了表演,音乐作品则无法被听众完全接受。表演艺术家的情感和内涵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应该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的关系。这一点,学生不难理解,例如: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在演奏《梁祝》的时候,当她演奏到梁祝二人的“爱情主题”和“同窗三年”的情景的时候,从俞老师的笑容和表情中你一定能感受到美好、甜蜜、愉悦等情感;而当她在演奏祝英台“抗婚”情景的时候,你从俞老师的演奏中,从她愤怒、痛苦的表情中, 你也一定能感受到同样的情感,从而激起人们对祝英台的同情、对梁祝爱情的惋惜,更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学生熟悉并掌握了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曲式、速度、力度、节拍、音色等表现要素之后,就会逐渐明白正是由于这些要素有组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才使声音变成了和谐的音乐,这就是表演要素神奇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首先,在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对于音乐知识及相关音乐理论的渗透,不要脱离音乐作品进行讲解,最好是与教学步骤相结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这样不至于让学生觉得听不懂,或过于专业化而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失去学习兴趣。
  给学生介绍音乐表现要素的时候,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结合剧情发展,让学生从三个不同情境下的音乐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音乐的节奏、节拍、音色、速度、力度、调性等要素的变化,由此,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音乐色彩、情感起伏、情节发展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各种音乐知识和鉴赏音乐的方法, 理解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鉴赏音乐。当老师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引领学生鉴赏该作品的时候,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感受到这部交响民族音乐的震撼力,从而有效提升了同学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其次,艺术实践环节是让学生更好地感悟音乐魅力的另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在对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唱一唱音乐主题,在感受一下戏曲唱腔魅力的同时也能感悟到中国传统音乐的调式、调性的特点,感悟“宫、商、角、徵、羽”的音乐灵魂,继而融入到故事情节和音乐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音乐艺术表现的奇妙之處。
  三、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和理解不同的民族民间文化,在弘扬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开阔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种在高中音乐教学实践中渗透民族文化的理念必将对我们的音乐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一个中西合璧的艺术品,是基于欧洲音乐风格的艺术形式,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旋律和唱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技巧,塑造了了一个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的典范。我们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听、唱的形式,让学生熟悉并演唱由《梁祝》的音乐主题及根据主题音乐填词而成的歌曲,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国传统戏曲音乐细腻柔美的润腔特点及中国民族音乐的曲调特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接着可以结合故事剧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我们可以结合这部作品的各个段落来进行分析和学习。
  我们可以结合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感受剧情的发展,它们在不同的段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或对比或展开、或变奏或重复等多种表现手段糅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音乐色彩和人物情感的变化。同时,整部以中国元素为底色,以中国古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唯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突显出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而协奏曲的体裁则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戏剧音乐的张力,流畅而又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梁祝”故事的三个部分——“相爱、抗婚、化蝶”,而这又与协奏曲的三个乐章——“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进行了良好的呼应和融合,借助小提琴独特的演奏技巧如泣如诉地讲述着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中的一大亮点还在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及交响乐队的“对话”,更是凸显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加上小提琴对中国传统弓弦类乐器的演奏特征进行了一定的模仿, 用小提琴模仿古筝、琵琶等乐器,就将中华文化与西方的额音乐文化结合在了一起。整部乐曲吸收了优美的越剧音乐(中国民族调式)又使之更优美,发挥小提琴和交响乐乐队的表现力,散发出极为浓郁的民族风格,绽放出新的光彩,成功实现了乐曲风格的中国化效果,完美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音乐特征。正是由于陈刚、何占豪两位音乐大师的大胆创新和尝试,才使得中国这对“彩蝶”飞遍了世界各地,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中国传统音乐、感受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王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特征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3]陈佳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口风琴辅助小学生建立和声听觉的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7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