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方面的应用现状与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伴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保护自然环境的认识逐步提高。而农作物是维持人类生活必需的物质来源,农作物的质量安全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农业植保工作可以有效的推动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将小型无人机应用到农业植保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从而提升农作物的质量。
  关键词:小型无人机;农业植保;应用现状;问题分析
  1 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方面的应用现状
  1.1 无人机技术的研究
  我国最早对航空施药技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到2004年后,对于无人机植保技术的研究逐渐趋于成熟,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直到2007年,第一架植保无人机得到正式投入和使用,从性质上来说,这是一架工程型植保无人直升机。自此以后,无人机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1]。
  1.2 无人机在低秆农作物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从无人机的应用现状来看,无人机在低秆农作物中获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在玉米以及小麦的植保作业方面。以玉米为例,在玉米的种植初期以及中期阶段通过无人机进行植保,可以使农作物生长更加旺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果到了玉米生长后期再应用无人机技术,往往效果不佳。在一些地形非常复杂其他机械设备难以到达的地方,小型植保無人机往往可以实现预期的效果。因此,通过小型植保无人机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植保机械技术上的缺陷。
  1.3 我国引入的无人机技术存在的缺陷
  从现状来看,我国早期引入的无人机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技术仍不成熟。例如,无人机的一些重点部位质量有所欠缺,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不达标的部位主要有喷头、电机以及水泵等,这大大降低了无人机的耐用性。与此同时,无人机的飞控系统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偶尔会发生一些无人机失去控制导致摔机的现象。除此之外,无人机在进行充电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后期维护起来非常繁琐。
  1.4 无人机的设计质量、工艺制造水平发展情况
  经长期技术研发,我国引进的新型无人机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无人机的设计质量以及工艺制造水平明显提高。不但如此,无人机的飞控技术也有显著的变化,新型植保无人机在自主飞行以及断点续飞程序上得到了飞速的提升,简化了无人机的操作程序,使技术人员的操作难度有效降低,显著地减少了无人机摔机状况的发生概率,也得到了更多用户的认可。但是在小型无人机植保的作业过程中,仍存一定的局限性。
  2 现阶段小型植保无人机面临的一些问题分析
  2.1 定价过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无人机技术的成熟,使植保无人机开始被大众所认识。随着土地流转程度的加大,给植保无人机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然而从无人机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对于植保无人机来说,其昂贵的价格影响了植保无人机的普及。况且我国的植保无人机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劣势,虽然部分地区为了普及植保无人机开始给予一定的补贴措施,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植保无人机定价过高,一些农户难以支付较高的费用,从而阻碍了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以及进一步推广。
  2.2 配套服务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在植保无人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面临配套服务方面的问题。对于小型无人机行业来说,实力的不均衡,使得后期的配套服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甚至出现配套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因为我国对于植保无人机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尚且没有建立健全的配套服务产业链。当用户进行无人机的使用时,如果出现零部件损坏的情况,在后期对其进行维修时往往需要较高的成本,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不能及时进行维修的情况,从而影响到农业的生产。对于农业领域来说,无人机市场存在的缺陷,阻碍了农业的更快发展。
  2.3 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行业规范
  尽管无人机行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却没有及时进行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也就无法在无人机行业形成较为统一、更为明确的行业规范。在无人机的发展过程中,无人机本身的技术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劣势,同时无人机的性能标准以及植保标准均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这些都影响了无人机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更不利于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植保是一项较为关键的内容。为了使植保的整体效果有所提升,应将小型无人机科学地应用到植保过程中。植保无人机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能达到人类不方便开展植保活动,或者需要大型机械进行植保的区域,而这些区域均可以借助于小型无人机来实现植保,从而有效的降低病虫害给农作物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任琦.小型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6):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8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