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方式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本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老年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的42例为A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的42例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积分(FMA)都优于A组患者,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老年患者来说,在运用康复护理后,对比常规护理而言,能够得到十分良好且确定的护理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其肢体功能尽早得到康复。
  【关键词】康复护理;老年脑梗死;肢体功能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产生供应障碍,缺血而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软化或坏死,这一病症较易产生在老年人群中,患者在通过相应的治疗后,大多会产生程度不一的运动、神经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对其平日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临床中应对脑梗死老年患者实施科学的治疗,同时,联合高效的护理与干预[1]。文章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患者实施分组,并进一步研究了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对于此病的价值,现将实际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老年病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单纯接受常规护理的42例为A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的42例为B组。所有患者都经过临床症状观察等联合诊断而确诊;两组患者及其家人对此研究一律知情同意;患者的病例资料一律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剔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脏疾病、肝肾疾病、肺部疾病的患者;剔除在中途退出此研究的患者。A组性别:33例男、9例女;年龄:62~84岁,平均(73.90±5.78)岁。B组性别:34例男、8例女;年龄:63~85岁,平均(74.90±4.37)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进一步比较,P>0.05。
  1.2 方式
  A组:对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患者在住院后,医护人员要全方位地把握并记录下其病情、服药史、遗传病史等,依据其有关的情况,遵照医嘱实施干预;定时辅助患者进行翻身;装上床旁护栏,防范患者发生坠床。
  B组:对患者施予康复护理:
  1)心理方面的康复干预:医护人员要注重检测患者的身心状态,并立即对其开展心理方面的开导,告诉其脑梗死产生的有关因素、康复方式等。对于抑郁患者而言,在平日的生活中引导其培养出更多的喜好、兴趣等,多聆听轻音乐,以减缓压力。
  2)良肢体位。辅助患者定时换置其体位,比如,健侧卧位、仰卧位等,间歇2h实施一次换置,并辅助其进行翻身,穿上干净且干燥的衣服,防范压疮。每日对患肢实施按摩,依序由近端至远端各关节,以提升血液循环,防范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3)早期康复锻炼: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开展关节锻炼,锻炼其肘部、肩部、颈部等各项关节功能,活动程度由低至高,直到关节能够完全得到屈曲或是伸直。同时,锻炼躯干各项关节活动,比如,对上肢进行外旋、外展等,逐步变换至平衡锻炼、步行锻炼等,慢慢地提升锻炼程度。
  4)认识、智力方面的锻炼:医护人员借助放映电视剧、读报纸等听觉与视觉等方面的刺激,辅助患者的语言、认识等各项功能尽早得到康复。
  1.3 观察指标
  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其SSS评分、BI、FMA。SSS评分:总分45分,轻度:分数为0~15分,中度:分数为16~30分,重度:分数为31~45分。BI:总分100分,总分愈高日常生活能力愈优。FMA:上肢功能总分66分,下肢功能总分34分,分数总共100分,总分愈高各项肢体功能愈优。
  1.4 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
  此次研究涉及的所有数据一律以SPSS 19.0这一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其中,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SS评分、BI、FMA一律以(±s)表示,选择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 结果
  B组在护理以前其SSS评分、BI、FMA对比A组,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B组在护理后其SSS评分、BI、FMA优于A组,进行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其总患病率逐步升高,对于这类患者而言,如果没有及时地对其进行治疗,或是治疗不够理想,其最后引发的死亡率与残疾率均较高,危害到了脑梗死老年患者的身心安全与生命[2]。在神经内科中,各项常规的护理在运用到对脑梗死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后,其最后的效果不够理想,因为这一护理对于康复锻炼所给予的引导较少,无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尽快得到康复,所以,其住院所需时间更久,提升了患者与其亲属身心方面的压力[3]。而康复护理近年来逐步在临床中得到了十分普遍的运用,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方法,不但能够借助心理方面的开导来提升患者坚持开展各项康复锻炼的自信心,进而降低了不良意外对于机体所带来的负性影响;同时,康复护理还能够借助于维持肢体功能位、平衡锻炼、语言锻炼等,提升脑梗死老年患者各中枢神经系统所具有的重构能力,促进其局部神经元得到康复或是再生,从而让其各项神经功能尽早得到康复,提升其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等;进食方面的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机体中各项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康复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对于各项康复训练的依从程度,进而让患者尽早獲得康复[4-5]。
  在本研究中,B组患者在护理后其SSS评分、BI、FMA都优于A组患者,对比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异性(P<0.05)。
  综上,对于脑梗死老年患者来说,在运用康复护理后,对比常规护理而言,能够得到十分良好且确定的护理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其肢体功能尽早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婷.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心理、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8):162-165.
  [2] 侯艳玲,杨竹.急诊及住院期间连续的规范化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15-16.
  [3] 江燕丽,甘小莉,肖展翅.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在脑梗死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8):24-27.
  [4] 李金萍.情志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身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4):1673-1675.
  [5] 古楚儿,彭刚艺,应文娟,等.老年脑梗死患者社会化住院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9,(02):194-1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