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能够培养学生感悟、理解、创造古诗词的音乐美,使音乐课充满活力,学生文化底蕴更厚实。
  【关键词】古诗词;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217-02
  【本文著录格式】王涓.古诗词与音乐相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7):217-218.
  前言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经典的文化,它的语言和意境、节奏与韵律,皆具有丰富性和音乐性,诗歌与音乐教育的完美结合,不仅做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更让学生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传承文化瑰宝。笔者今年来,一直致力于音乐教学与古诗词的有效融合,以下结合实践与思考,谈谈相关教学策略。
  一、情境激趣,引发情感美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诗词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古诗词和音乐相辅相成,就是将诗、乐相结合,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儿童的年龄和学习经验,作为教师的我们选择合适的诗词,如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从他们理解和已经认知的作品中入手,营造相应的诗情乐意,是古诗词与音乐教育相融合的环境基础。
  (一)选择适宜儿童朗诵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内容十分丰富,作为儿童音乐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古诗词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可接受性,还要考虑诗词的抑扬顿挫,也就是音乐性。低年级的《咏鹅》《清明》《悯农》等五言诗或七言诗都是比较好的内容,诗词语句浅显易懂,而且音韵流畅,意境优美,有着生动的画面感,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生趣,让孩子们感受到意境美、情感美和诗句美,引发学生的共鸣。
  (二)激发儿童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儿童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在用音乐表现古诗词之前,首先要熟悉并学会朗诵古诗词,引起儿童对古诗词的兴趣,才能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的欲望。可以让儿童观看古诗词的视频表演、听古诗词的录音、与父母一起收集古诗词、与家人一道朗读古诗词、听老师讲古诗词蕴含的故事、小小古诗词朗读表演、模仿古人读古诗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为古诗词与音乐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础。
  二、诵读节韵,展现声韵美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讲究将语言、动作和音乐有机集合,在老师有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用声势或其他动作去表现。这是完全出于本能的一种反应,是对音乐最直接的表达,将语言、动作和音乐融合在一起最核心和最本质的,就是音乐的骨骼——节奏。
  (一)为古诗词创编不同的节奏类型
  教师请学生就一首古诗读出自己创编的不同节奏,教师充分鼓励、启发学生的创编,然后在学生说出的各种节奏中做提升和整理,得出以下几个简单节奏,再以学生教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整首古诗的有节奏诵读,为保护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要让学生“感觉”这首古诗的节奏是他们自己创作的,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而不是教师设计强加的。
  节奏型(a):
  × × ×× × ︱× × × × × ︱ × × × × × ︱ × × × ×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节奏型(b):
  ×× ×× × ︱ ×× ×× × ︱ ×× ×× × ︱ ×× ××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节奏型(c):
  ×— ×︱ ×— ×︱×——︱×— ×︱ × —×︱×——︱×— ×︱ ×—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
  ×︱×——︱×— ×︱× —×︱×——︱
  明月,低头思故乡。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节奏感的增强,还可以增加学生创编节奏的难度,增加休止符、附点音符、延长音的节奏型。
  (二)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方式巩固节奏
  等学生完成基本节奏后,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变化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基本元素,在不断地改变和调整中,学生不断巩固,感受音乐色彩的变化与丰富,并抱有热烈的情绪,不断进行之。还可以加强二拍子、三拍子和附点音符的稳定拍率和节奏感训练,有翻来覆去万变不离其宗之感。此练习要特别注意鼓励那些反应慢或拍率不对、抢拍拖拍的学生,及时培养其正确的节奏感,想办法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感。
  三、肢体律动创作,体现动感美
  身体的律动教学,是学生们在音乐中,身体做出的相应的反应和变化,可以积极培育学生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如果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关注学生的动态表达,会有效提高学生的身心自控能力,发展富有动力的内在生命张力。
  (一)运用声势
  声势即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声势训练对培养学生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造力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自然地会使用,没有任何负担,因此会兴趣盎然。声势一般包含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
  例: ×× ××︱ ×× × ︱ ×× ××︱ ×× ×︱
  (拍手)清明时节雨纷纷 (跺脚)路上行人欲断魂
  ×× ××︱ ×× ×︱ ×× ××︱ ×× ×︱
  (拍腿)借问酒家何处有 (捻指)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变换声势卡
  教师随意调换声势卡的位置或教师指哪个就拍哪个,换来换去,训练学生的看谱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可以一边念一邊拍,通过图谱、字卡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手、口、眼的协调能力。   (三)结合身体游戏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结合古诗,通过身体动作游戏对学生进行音乐训练,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造型》游戏。学生边走边念古诗,当教师在念到某一句时突然喊“停”,学生即停下立摆造型(学生自由创编造型),教师喊“走”,学生继续边走边念。
  例2:《找朋友》游戏。两组学生面对面站好,闭上眼睛轻声念古诗前行,当碰到对方的手时就可睁眼大声念。
  例3:《报纸》游戏。学生每人一张报纸,要求学生每念古诗一句就撕下一张长纸条,这样每一首古诗念完就有四张长纸条。最后请学生拿两束长纸条当作道具自由进行造型和舞蹈。
  四、歌唱结合,感受音乐美
  唱歌是学生音乐启蒙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歌唱中,学生能享受到欢心和愉悦。将蕴含音乐美的古诗词谱上优美的旋律,并运用合理且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歌声、动作和语言的多种体验中,创造“古风古韵”的深层次的意境。
  (一)为古诗词谱曲
  请学校擅长作曲的教师及音乐工作爱好者为古诗词谱曲,按照 “古诗词配曲三原则”进行操作。一是乐曲是形式,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二是旋律要尽量简单、简洁,适合学生演唱,真正体现唱歌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三是尽可能做到优美动听,让学生爱唱。因而在谱曲前每个作曲者都必须对所谱写的古诗词进行较深入的赏析,在把握古诗词的意境、风格和充分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进行谱曲。如创作《锄禾》时,为了让学生在领悟诗词意境的同时记住诗词,并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运用三拍子的节奏来表现劳动的艰辛,采用五声调式和简单的乐句重复让学生易唱、爱唱。
  例:《锄禾》
  1=D
  5— 3 ︱ 6—6 ︱5——︱5——︱6—5 ︱ 3—1︱ 2——︱ 2——︱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5— 3 ︱ 6—6 ︱5——︱5——︱6—5 ︱ 3—1︱ 2——︱ 2——︱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用形式多樣的歌唱练习培养音乐感
  运用音乐教学法中的卡农练习,体现多声部间的协调,把学生分成两组或三组,带学生进行分组排练后,让学生来做卡农练习,即一组学生先开始吟诵,另一组学生迟一拍或两拍开始,最后两组同时结束。多声部歌唱让学生张开耳朵去聆听,去体验,从而去表现,在理解音乐关系,培养注意力等方面也是积极有效的。除此外,还可以用快、慢、强、弱的不同方式指挥学生进行演唱,增加对古诗词演唱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声响。”巧用音乐教学和古诗词相结合,不论是音乐还是诗歌的学习,都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仅是做加法,更应该是乘法,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喜欢在音乐中学习古诗词,亲近古诗词,对其产生心灵的共鸣;就是为了让一首首好诗、好词像一串串快乐的音符,流进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2CD)新学堂歌.谷建芬监制张宏光编曲.
  [2]赵丰先.古牧童诗(中国古诗词今唱)[M].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3]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1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