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66例2017年2月~2019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3例患者。參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分别为西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相比参照组,研究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明显,具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药;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2..0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的养成,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该病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但是多集中于20-30岁青年中[1]。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一般为血性腹泻、腹痛、呕吐、便血等,严重者甚至会发展成为结肠癌,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特选取66例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了6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调查研究,选取方式为随机,调查对象选自2017年2月~2019年1月。将6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33)和参照组(n=33),分组方式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下: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19:14,年龄区间17~45岁,中位年龄(34.6±2.1)岁;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6,年龄区间20~48岁,中位年龄(32.2±1.7)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比结果说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口服柳氮磺吡啶结肠溶胶囊(生产单位:潮州市强基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173,2010-12-24),每次1 g,每天4次,在治疗4周后根据病情可调整服用剂量减至每天2次,在继续治疗4周。
  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方法进行治疗,组方成分:甘草6 g、防风、12 g椿根皮12 g、白芍18 g、槐花22 g、侧柏叶22 g、赤石脂45 g,水煎服,每日1剂,每天2次,可根据病症加减剂量。在病情好转后,并根据患者病情辩证添加:桔梗5 g、陈皮6 g、砂仁6 g、党参12 g、白术12 g、山药12 g、莲肉12 g、茯苓12 g进行治疗。并给予患者联合中草药灌肠治疗,告知患者前一晚睡前排空大便,事先准备好药物并将药物加温至37℃左右,取左侧卧位后进行灌肠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3周。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分析,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和69.7%,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研两组数据对比结果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中多发的、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是临床认为与基因因素和心理因素有直接的关系[2]。该病的病变位置多集中在乙状结肠和结肠,随着病情发展也可发展至整个结肠。由于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3],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是目前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据相关文献记载,针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药方法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泄泻”“痢疾”范畴,认为该病的形成与风、热、邪入体有直接的关系,发病机制是脾胃虚弱、脾虚湿盛,病变位于肠,可累及脾、肾,因此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以温肾暖脾、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为宗旨[4],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次调查采用中医药方法的研究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参照组,再一次说明了中医药方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伟霞,张洪鑫,张星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7):174.
  [2] 梅运伟.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北方药学,2016(1):45-45.
  [3] 黄 蓓.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7,15(6):106-107.
  本文编辑: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2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