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 :观察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66.67%)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降低,IL-10、IL-4水平升高(P<0.05)。结论: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艾灸
  【中图分类号】R574.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3-0106-0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直肠及结肠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临床以结肠黏膜及其下层糜烂性病变及溃疡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腹痛、腹泻、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累计回肠末端及全结肠,严重者可引发消化道出血、肠穿孔、小肠炎等多种并发症,甚至有癌变倾向,因此其治疗受到临床高度关注[1]。目前临床西医多采用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及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艾迪莎等水杨酸制剂对其进行治疗,但临床实践发现,以上药物虽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一旦停药又容易反复,因此中医治疗UC受到临床关注[2]。本研究将中医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与艾灸联合应用于UC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60例UC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6.92±10.86)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5.26±1.12)年。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7.04±11.0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44±1.5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中国肛肠病学》[3]诊断标准;且经钡灌肠、X线及结肠镜检查确认;中医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4]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伴发精神系统疾病、脊髓病变疾病、周围神经疾病者;存在芍药汤保留灌肠禁忌症者;合并阿米巴痢疾、克隆病、菌痢、结肠癌、肠结核等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48,规格:0.25g/片)治疗,1g/次,4次/d,当症状缓解后减量至0.5g/次,3次/d,持续用药8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①芍药汤组方:赤芍15g,黄芩10g,当归10g,黄连10g、苦参,15g,槟榔10g,槐花10g,肉桂5g,木香10g、大黄6g,甘草10g;腹胀严重者可加入当归10g、牡丹皮10g;脓血严重者可加紫草根15g;腹泻严重者可加入诃子9g;腹痛严重者可加入罂粟壳3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至150mL,1剂/d,保留灌肠,每晚1次。保留灌肠前0.5h嘱患者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用一次性导尿管插入肛门10~15cm,注入药液,抬高臀部,保留30min。每周持续治疗5d,休息2d,持续用药8周。②艾灸:采用纯艾条悬灸中脘、肾俞(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神阙、关元等穴位。具体如下:取俯卧位,点燃艾条,在距离身体25~30mm处悬灸肾俞穴,随时调整艾灸距离,使患者感到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随后取仰卧位,按照上述方法艾灸天枢(双侧)、中脘、足三里(双侧)、神阙、关元等穴位,每穴5~10min,1次/d,7d为1个疗程,每个療程结束后可休息1d,共艾灸8个疗程。
  1.3.3 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留取上层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1.4 疗效判定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成形,1~2次/d,无脓血便,结肠镜下溃疡病灶消失,肠黏膜恢复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脓血便较少,大便次数≤3次/d,结肠镜下溃疡病灶消失,肠黏膜存在轻微炎症;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脓血便及大便次数有所减少,结肠镜下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似;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下检查结果均无变化。痊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率[5]。
  1.5 观察指标 ①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②检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10、IL-4、TNF-α水平变化。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6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清IL-1β、IL-10、IL-4、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L-1β、IL-10、IL-4、TNF-α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降低,IL-10、IL-4水平升高(P<0.05),见表2。   3 讨论
  UC是消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基因易感性、遗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受饮食习惯及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影响,UC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其病程漫长,易反复发作,在其反复发作过程中可造成肠道狭窄及纤维化,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6]。
  美沙拉嗪肠溶片通过肠道溶解后,可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合成,促使肠壁炎症消失,临床虽有一定效果,但只能对症或针对某一病理机制环节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有限[7]。中医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在UC中已初步显现出一定成效,且具有毒副反应低,复发风险小等优势。UC在中医中属“痢疾”、“泄泻”、“肠澼”等范畴,多由饮食无度,外感时邪,素体脾胃不足,情志内伤等因素引起,并认为血气失调,湿热蕴肠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应以调理气血、清热利湿、解毒止泻为要。芍药汤由赤芍、黄连、当归、黄芩、苦参、槟榔、槐花、肉桂、木香、大黄、甘草等组成。其中赤芍可柔肝理脾,调和气血;大黄、黄连、黄芩可清热祛湿解毒;当归养血和血;槟榔、木香可行气导滞;槐花可凉血止血;肉桂可助当归、赤芍行血合营;全方配伍得当,共同发挥清热利湿、调和气血、解毒止泻之功效。此外通过保留灌肠途径用药,药物直达病灶,可提高局部血药浓度,促使炎症吸收、消散,溃疡病灶愈合。同时中医艾灸可推动人体气血经脉运行,具有驱寒散湿、通经活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艾灸可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机能[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提示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UC,临床疗效显著。
  此外,免疫反应在UC发生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IL-1β、TNF-α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重要促炎因子,IL-1β含量增加,可直接参与UC初期炎症反应,TNF-α可活化上皮细胞,促使多种炎症因子、趋炎因子向结肠黏膜炎症区域聚集,加重胃肠黏膜损伤。而IL-10、IL-4是主要的抗炎因子,两者分泌减少,可使抗炎、促炎失去平衡,造成局部免疫功能紊乱、肠道功能失调,加重炎症反应,促使疾病形成及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降低,IL-10、IL-4水平升高,提示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UC,可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并提高抗炎因子水平。
  综上,芍药汤加减保留灌肠联合艾灸治疗UC,可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抗炎因子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
  [2]中國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6):416-419.
  [3]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37-139.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1):61-65.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93-94.
  [6]辛桂霞,宋艳君,高镨月,等.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9):992-995.
  [7]田玉林.美沙拉嗪的药动学及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M].沈阳药科大学, 2013:21-23.
  [8]毛增辉.图说艾灸疗法[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长沙:2015: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