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胸痛中心建设发展与管理模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胸痛中心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模式,它是针对急性胸痛患者而设立的科学分类治疗的机构,因此需要不断的进行建设和科学化管理,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从胸痛中心的概念、组织架构出发,分析了相关流程,探讨了几种管理模式,希望对胸痛中心的建设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关键词】胸痛中心;组织建设;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R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1
  1 胸痛中心概述
  1.1 胸痛中心的概念
  所谓胸痛中心就是为了缓解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机构,它涉及到急诊科、内心科、影像科等多种环节,可以提供更为科学、快速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实现预防、治疗的目的。全球胸痛中心发展比较迅速的当属美国,至今美国的胸痛中心已有5000余家,并且相关治疗费用已经列入了医保。除此之外,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胸痛中心发展也比较快,自胸痛中心建立以来,胸痛确诊时间大大缩短、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都有了更加快捷高效的体现,同时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检查,提高了就诊满意度。
  1.2 胸痛中心的职责
  胸痛中心是一门专门针对急性胸痛而形成的的机构,因此它的职责针对性比较强,同时兼具科学和高效特点。具体而言,它的职责如下:第一,制定专业化、针对化的救治流程;第二,所有入职胸痛中心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在充分了解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自身职责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工作;第三,相对应的考核机制和评估机制建设与完善;第四,对胸痛治疗方案、治疗过程的各项环节进行追踪、监督和评估;第五,对于相关的数据进行定期归类、存档;第六,开展临床研究获得中国流行病学数据,取得政府和医保支持。
  2 胸痛中心的组织构架及流程分析
  2.1 组织构架分析
  胸痛中心组织架构比较复杂,具体包括急诊室、心内科、影像室、检验科、EMS等,它的人员结构基本分为四类:护士、心内科医生、心内介入医生、急诊科医生。但是影像科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放射学科、核素医学等专门训练的。该中心的工作时间一般都是24小时制。及时工作人员不足,也必须确保日工作制,晚上配备专业的值班人员。
  2.2 仪器设备要求
  胸痛中心应备仪器:12或18导联同步心电图、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超声心动图(便携式)、胸部X光机、床旁快速检查仪器、信息技术的应用。医院应具备仪器:运动平板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64排螺旋CT。
  2.3 急性胸痛救治规范流程
  第一步:评估和紧急处理;第二步:根据症状、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标志物、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ACS者,院前和院中STEMI救治具体流程,我国针对UA/
  NSTEMI患者诊治具体流程;第三步:经上述检查,未发现明确病因,症状提示为ACS,进入ACS筛查流程。
  3 胸痛中心的管理模式
  胸痛中心的建设为很多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提供了路径,为他们的治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但是想要发挥它更多的积极价值,还需要不断的进行管理方面的完善,本文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
  3.1 强化统一性的管理,设立组织中心委员会
  该中心的出现就是为了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因此该中心一般可以由主管的副院长作为组织,其他各个科室的主任作为组员构成,例如信息科、心血管科、急诊科等等,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为了对中心的医疗现状进行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且还负责制定中心的未来发展规划和建设标准。而且该中心还需要尽快完善会诊机制,制定专业化、科学化的会诊流程、费用和住院流程。从而让通过中心委员会的统一管理让胸痛中心可以有序发展。
  3.2 出台并完善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
  胸痛中心实际运行过程中,急诊室是非常重要的科室,不论是接待率还是重要性都不容忽视,但是收益却不够明顯,因此可以适当的调整经济政策,提高该科室人员的待遇,按照多劳多得的方式调整工资和成本支出。实现积极工作、按劳分酬的效果,让各个科室之间的联系和竞争都能更加分明。同时,还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让各个科室的工作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监督,确保责任到人,惩处到人。
  4 结 语
  综上可以看出,胸痛中心的建立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更加及时、高效,让很多相关疾病可以提前预防和治疗,胸痛中心必须加强建设,从费用、流程、治疗等多个方面不断完善,降低不必要的死亡,提高胸痛诊断和鉴别治疗效率。总之,胸痛中心的建设和高效管理意味着胸痛患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不同针对性的治疗路径,从而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推动我国急性胸痛患者的治愈率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 昊,向定成,周民伟,等.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47-49.
  [2] 张尉华,孙 健,佟 倩,等.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国“胸痛中心”建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412-4414.
  [3] 李国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153,1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3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