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选定54例高血压病例,分组方法是数字表法,每组27例,2组均行传统护理,实验组增加健康教育。结果 将2组患者组间数据进行比较,明显实验组护理后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更加理想,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整体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1
  慢性病患者中包括高血压患者,是三大基础疾病,患者需要坚持用药,长期治疗情况下,多数患者依从性较差,临床上提出了加强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要求,目的是良好控制患者血压,通过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1],促进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本文综合分析了54例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作用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临床诊治的高血压病例中择取54例,时间2018年4月~2019年3月,利用数字表法进行患者分组,实验组患者27例,男女比例是15:12,年龄分布是39岁~67岁,中位年龄是50.5岁,病程在1年~12年不等,中位病程是5.5年;对照组患者27例,男女比例是14:13,年龄分布是40岁~68岁,中位年龄是50.0岁,病程在2年~11年不等,中位病程是5.0年。可对比2组患者入组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均行传统护理: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卫生护理及饮食干预等基础护理措施,对患者各项护理需要尽量满足,对患者主诉进行耐心倾听,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促进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实验组增加健康教育:(1)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语言沟通。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个体心理情况及疾病认知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宣教过程中,语言保证通俗易懂,告知患者坚持治疗的重要临床作用,避免患者因长期用药而出现懈怠情绪。(2)护士应给予患者开展健康讲座,召集患者,由权威医生负责进行疾病讲解,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等,加强患者关于疾病的正确认知,促进患者治疗信心显著增加,促进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各项护理及治疗措施。(3)护士应通过案例分享来促进患者坚持用药[2],可邀请成功案例进行自身体会分享,告知其他患者如何坚持治疗及取得的成效,重点对自身血压良好控制后体会及好处进行详细讲解,鼓励患者,支持患者坚持用药,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
  1.3 效果分析
  利用Morisky量表判定患者护理后依从性,利用自拟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學计算
  本文临床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x2检验,使用SPSS 19.0软件,利用(均数±标准差)、率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护理后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更加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十分重视高血压患者疾病预防及控制,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在临床上不断试验及研讨。分析得出,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受到多重因素干扰,发病率居高不下,可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应加强患者治疗及护理,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应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进行不断加深,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
  健康教育在临床上较常用,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整体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对患者整体综合防治效果进行显著提升,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避免因长时间治疗而出现懈怠治疗或者放弃治疗现象,可避免患者治疗效果受到不良影响。在健康教育中,护士应利用疾病介绍、专家讲座、针对性心理疏导等措施,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坚持用药的重视,存在一定形式化及程序化,可对患者治疗信心进行有效提高[3]。
  本组实验结果:明显实验组护理后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更加理想。结果提示,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行性较高。
  综上,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后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及推荐。后续临床探讨中,可对健康教育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对本组实验临床开展意义进行深化。
  参考文献
  [1] 卢美萍.强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03):123-124.
  [2] 高学清.试析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272-273.
  [3] 陆冬梅,李 颖.健康教育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9).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5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