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观察强制性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强制性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74例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脑瘫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强制性运动训练,4 h/d,5 d/w,持续8 w。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量表评估上肢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上肢FMA量表评分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上肢FMA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脑瘫患儿上肢FMA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利于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脑瘫;强制性运动训练;上肢功能;康复
  脑性瘫痪也称婴儿脑性瘫痪,是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俗称脑瘫;病变部位主要在脑部,同时还会累及四肢。脑瘫的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是造成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1-2]。随着康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治疗脑损伤所致功能障碍的康复技术-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开始应用于临床康复治疗中[3-4]。有相关研究报道中提到,强制性运动训练对于提高脑瘫单侧肢体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是有利的,也提到曾有人给患者进行每天5 h,连续2周的物理疗法训练,最后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5];所以本次研究将对强制性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进行观察。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07月~2019年07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强制运动训练,并观察两组患儿上肢功能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7月~2019年0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且符合瘫诊断标准的脑瘫患儿74例。
  纳入标准[6]:①符合2004年10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标准;②患儿父母自愿参与研究;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非新生儿期其他疾病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②进行性瘫痪;其他病因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病、脑病疾患后遗症;③不配合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儿的男女比例及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悬吊运动治疗、电疗、针灸、高压氧、关节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强制性运动训练,4 h/d,5 d/w,持续8 w。强制性运动训练需要对患儿的患肢进行集中、重复及强化训练,训练期间需要限制其健侧肢体,训练时间与对照組一致,限制健侧肢体的方法:采用吊带限制健侧上肢活动,而休息时采用手夹板固定健侧手,脑瘫患儿清醒时间的90%采用手夹板固定健侧手,仅在可能影响脑瘫患儿平衡、上洗手间、洗澡沐浴、睡觉时解除限制。
  1.3 观察指标
  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对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总分66分,FMA量表评分越高说明上肢的功能越好;两组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均采用FMA量表评估上肢功能,该评估均由本科室内另一熟练掌握FMA评估标准的工作人员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两组脑瘫患儿上肢FMA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上肢FMA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瘫患儿上肢FM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脑瘫患儿上肢FM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即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强制性运动训练指对患儿患侧肢体强制反复进行康复训练,并对其健侧肢体加以限制。强制性运动训练不仅有利于脑瘫患儿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升肢体的实用性、灵活性,改善患儿的耐力,最大程度恢复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7]。有关研究显示,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改善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与两个机制有密切联系:一是在对健侧肢体运动进行限制的基础上,实现对患侧肢体运动抑制产生克服,二是通过任务指向性强化训练,对患侧的同侧皮质及对侧皮质代表区扩大予以控制,促使其脑部功能好转[8]。而且通过限制脑瘫患儿健侧上肢的运动,对其患侧上肢进行练习以及日常生活的活动训练,可增加患者主动运动的意识[9]。综上所述,强制性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脑瘫患儿的脑功能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齐蒙蒙,赖秀华,李泽楷,等.我国儿童脑瘫患病率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15,1(02):63-67.
  [2] 孟文彬,刘锋伟,董 婵,等.全身振动训练对1~3岁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2(06):740-745.
  [3] 王 晓.强制性运动训练在儿童脑瘫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01):236-237.
  [4] 孙瑞雪,姜志梅,徐 磊,等.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08-110.
  [5] 刘 璐,李庆雯,黄力平.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在脑瘫患儿上肢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02):184-188.
  [6] 周鹏园,徐 昕.儿童脑瘫诊断中颅脑MRI的应用效果与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7):183-184.
  [7] 温继鹏,刘 容.国外脑瘫儿童物理治疗动态简介[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43+145.
  [8] 陈林玲.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儿童脑瘫康复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8,37(07):618-619.
  [9] 杨 雷,沈德根,荣积峰,俞 萍,仇慕磊,李 念,蒋理想.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心理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并抑郁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05):585-587.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5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