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选课走班模式下的课程实施与教师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采取学生选课走班的学习模式已经7年有余,学校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育人理念、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了质的改变。文章从学校层面总结实行学生选课走班模式下的课程实施与教师评价的三点收获,即通过架构学校丰富的课程实施体系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用学习资源的团队研发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训教师队伍,为选课走班提供师资保证;用多元立体全方位的教师评价促进选课走班向优质化方向发展。在全国各地陆续推行选课走班学习模式情况下,希冀该具体实践能提供可资借鉴的有益思路。
  关键词: 选课走班;课程实施;资源研发;教师评价
  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以及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①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使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指導意见》明确提出了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的基本完善是改革目标之一。可见,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机制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2012年,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克市一中”)与北京十一学校合作办学,全面嫁接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实施体系与育人模式,至今已经7年有余,建立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实施体系、实行了分权分责扁平化领导机制,突出学术引领,淡化行政领导,取消班主任、设立导师制,全面实施选课走班的授课形式。7年多来,克市一中选课走班模式下的课程实施和教师评价日渐完善,并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运作机制。
  一、丰富的课程实施体系的建立:选课走班的课程实施前提
  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是表征、学校文化理念是内核,学校首先应有认同感一致的办学理念。克市一中以“立德树人”为宗旨,致力于培养 “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国家栋梁和民族脊梁,秉承“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每一位学生健康而全面、独立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适切的课程,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让学校成为受人尊敬的地方。这已经成为全校教职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行动目标。
  传统模式下的普通高中是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实施,使用的是全国统一教材,实行以班主任为标志的行政班管理方式。全国统一的学习资源可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也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不饱”“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学不懂”“吃不透”的情况。班主任管理下的行政班以行政管理为特征,体现的是明确的教育管理思想而非引领教育思想;导师制下的选课走班则是以导师团队为组织形式、双向选择的学习团体,成员之间更多的是帮助、陪伴与引领,体现的是明确的育人育心的思想。选课走班的授课形式如果在传统学校相对比较单一的课程资源下意义是有限的,只有建设丰富、可选择、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才能赋予选课走班以更多的意义。因此,为学生设置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学校提供的最基本的产品,也是选课走班最主要的保障。丰富的课程使学生具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和承担责任的义务,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彰显,也进一步让学生在选择与责任中逐渐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人生追求,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克市一中设置课程资源研发部门,即课程与教学研究院,该部门是由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学科课程委员会和教研组组成的三级课程研发团队,从学校层面架构课程实施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资源研发流程:课程资源的研发首先是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学科进行课程论证并制定资源研发计划提交审核,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由课程负责人召集学科团队进行资源研发并提交课程与教学研究院进行三级审核,这样就保证了学习资源的安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如图1所示)。
  克市一中依托北京十一学校,结合新疆本地特色,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合理整合,构架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实施体系。课程实施体系覆盖了九大学习领域,即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商学与经济学、技术(包括10个课程模块)、艺术(包括18个课程模块)、体育与健康(包括20个运动类别)、综合实践(见图2)。在这九大领域中又针对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课程种类和层次,据2019年底统计,学校共开设了238门课程(其中初中113门,高中125门)。丰富的课程资源为选课走班的课程实施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下面以高中四年制的数学课程为例加以说明。在四年制课程体系下的数学课程设置有针对四年制全体学生必修的高中数学,在第二学段,还会根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不同,设置了数学Ⅰ、数学Ⅱ、数学Ⅲ三个层级课程体系。数学Ⅰ是针对人文与社会方向的学生,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文科学生;数学Ⅱ和数学Ⅲ是针对工科方向和数理方向的学生,当然人文和社会方向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这些学生虽然未来要走文科发展方向,但是他们数学基础好,也有权利选择数学Ⅱ或数学Ⅲ。此外,学校的课程还有一个特点,即上不封顶,表现为设置了拓展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这两类课程主要针对数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将来很可能要参加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和强基计划的学生。数学大学先修课程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拓展课程是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内容。这样,在数学学习领域就架构了由低到高、从基础到高端,具有完整、清晰层级的数学课程学习体系(见表1)。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就推进课程建设中,鼓励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程、职业课程,探索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加强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衔接,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国家对高中教育的明确导向,给克市一中的教育教学转型提供了政策背景,在拓展课程和大学先修课程方面的尝试也为各地教育转型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语言和文学学习领域包括语文和外语两大类。第一类是语文,基础语文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又设置不同的分类课程,主要分两大类,即补弱类和提升类课程。如果学生语文程度比较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补弱类课程,有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如果学生语文水平比较强,可以选择提升类课程,有时事深度评论、经典名篇欣赏、古典诗词欣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又进行了大的调整,即在具体课程实施中将阅读、写作、整本书阅读分时段学习,将之前的各类课程有机融入此三大类课程的学习中。第二类是外语,主要开设英语课程。除了全体学生必修的引桥英语课程外,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设置了分类课程,英语水平稍微弱一点的学生可以选择补弱类课程,即基础听说、基础阅读、基础写作;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提升类课程,即提高听说、提高阅读。此外,还设置了第二外语,如韩语、法语、日语(语言和文学领域设置的基于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分类课程见表2)。
  资源的丰富打破了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自主研修、以学生学为先行的课堂模式正在不断生成。学生借助教师提前编写的、囊括课程重难点的课程细目,主动提前研修学习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前诊诊断自学结果;教师则根据前诊了解学生自主研学的情况,再订出课堂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任务,通过对重点内容进行互助式学习、个别化学习,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后测,检测课堂学习效果。这样,用“细目—读本—诊断”做支撑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自学更有抓手、自研更有方向,学习任务更清晰、学习效果更易测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和加强,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得到了课程资源和课堂实施的双重支持。
  二、课程资源的研发:选课走班的师资保证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选课走班的前提,需要有相应的师资队伍做保障。为适应选课走班学习模式,需要对全体教职工进行深度培训,使选课走班能平稳落地。克市一中以2013年学校转型发展需求为核心,用了近3年的时间完成了一轮教师进修与培训。
  2012年9月,在与北京十一学校合作办学初期,克市一中从全市抽调7位教学管理人员和近20位骨干教师到北京十一学校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跟岗学习,全面深度参与北京十一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同时,为了让学生能适应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先后分两批从全市选拔了近50名学生到北京十一学校进行体验式学习。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教学到教学管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式的全面学习。在北京十一学校一个学期的学习与磨合,这一批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基本认同了选课走班的自主学习模式。这些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和学生组成了2013年9月入学的新一届高一的基础力量,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领,从管理人员到教师再到学生逐渐消解因选课走班和学习方式变革带来的种种不适,逐渐带动影响全学部乃至全校整体的大環境。
  以语文学科师资培训为例加以说明。2013级新高一语文组是由7位骨干教师和一位大学毕业生构成的8人团队。语文课堂学习资源的研发工作是从一个单元开始的。在北京与准东基地,克市一中的教师们与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师吃住在一起,进行观摩、学习和研讨,感受到北京十一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文本背后呈现的教学思路:熟知学情,通过搭建的“脚手架”将资源以最恰切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深度的学习使教师对专业的理解更进一步,大家分工合作编写了第一个单元、第一本细目、第一本自诊练习。教师们在研发资源的过程中对读本和学生研究得更为深入,专业能力也得到提升。第二阶段以8位教师为核心,每人分别带不同的教师一起加入研发队伍,这样由少变多,由弱变强的语文学科资源研发团队就在具体、务实的工作过程中慢慢形成。其他学科也是如此,通过由少带多、由骨干引领一般教师的研训方式,让更多教师慢慢理解并践行选课走班的学习模式。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克市一中有序地将毕业班的教师送到北京十一学校学习与培训,为学校更好地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至2016年6月,所有一线教师均到北京十一学校完成了一轮跟岗学习与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自主学习与提升、外出培训、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克市一中的高端课程师资团队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近30人,这批高端课程的师资团队是实施选课走班模式之后最突出的师资培养成果。
  除了学习资源研发和北京十一学校培训带动教师专业发展之外,克市一中还根据教师不同教学年限、不同学科发展方向、不同爱好特长设置了分层分类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校内研训、内引外联的培训方式,形成了入职教师、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不同层级的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引领全校教职员工为选课走班平稳落地和有效实施,储备了坚实的师资队伍。
  三、多元立体的教师评价:选课走班的优质助推器
  与选课走班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学校评价主要是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部门领导,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水平和师德范畴,相对单一,这种评价全然不适应转型后的学校发展,因此克市一中建立了一种新型评价机制——诊断。诊断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价,诊断更加关注“诊”,即发现问题,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改善和提高,使教师能够在问题发生之前发现隐患。诊断的核心是通过项目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更好地完善自身工作,引导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实现与学校发展的融合及自身的进一步成长,同时通过诊断引导学校全面、科学、健康发展。
  克市一中转型后实行的扁平化管理模式让各个部门、项目组相对独立,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学校更加关注服务对象对服务者的评价,因此学校主要对两个板块的内容进行诊断,即教育教学诊断(学生评价教师)和组织与领导诊断(教师评价学部与学部主任、教师评价学科组与学科主任、教师评价课程组与课程主管、教师评价教研组与教研组长、教师评价职员、教师/职员评价部门领导)。诊断最关键的内容基于学校的各种“关系”,即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等;良好的“关系”才是学校健康发展的保障。在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各类组织(学部、学科组、教研组、课程组等)、学校不同的发展需求之后,教育教学诊断锁定了八个维度的内容:课堂、师生关系、教育个别化、课程与教学、全员德育、学科教室建设、作业以及学生心声;组织与领导诊断分为组织与个人两个维度(见表3)。
  这样的诊断评价从更多元、立体的视角给教师自身的发展提出了参照指标,教师会根据诊断的方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构建优质良性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领导与教师关系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矫正。克市一中每个学期在小学段都会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一次诊断与评价,通过诊断发现问题、通过诊断改变教师、通过诊断提升教师,更好地为选课走班发展助力。
  学校丰富的课程实施体系为选课走班做好前期准备,学习资源的研发和深度培训让选课走班的师资得到保障,多元立体的教师评价让选课走班更优质,选课走班的模式平稳而有序地实施让选课走班教学机制持续深入地推进。此外,对选课走班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还有扁平化管理机制、配套薪酬分配方案、校内职级晋升制度等一系列因素与之密切相关。克市一中对选课走班模式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全国各地选课走班模式的陆续开展,克市一中推行及实践的选课走班模式将会日益完善。
  注释:
  ①参见国办发〔2019〕2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1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