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跨国联合培养实践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基于湖南农业大学中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目标定位,对实践教学计划与目标细化进行了梳理,探索了适于跨国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及考核评估办法。
  关键词:联合培养;实践教学;风景园林专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高等教育跨国联合培养为全球化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其中所强调的人才国际化及其参与事务的能力,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育是跨国联合培养专业硕士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东西方古典园林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2月,湖南农业大学与波兰沃尔茨瓦夫大学确立合作展开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联合培养,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国外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机会,从而培养国际化的风景园林高级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的学习年限为2~4年,以“1+1”或“0.5+1.5”年的培养方式,即在本国的学习不低于0.5年,在国外的学习不低于1年,双方学生至少有1年时间共同学习。经双方反复修订,培养方案日趋成熟。学位点将培养目標设定为: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知识体系,了解国情体系下的人文知识,培养具备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国际人才[1]。其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居于首位,而专业实践是达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别成功转型的关键[2]。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双方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组织展开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始终坚持发挥跨国联合培养的优势,提高了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国际化需求,逐渐形成了适于中波风景园林专业联合培养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课程体系。
  1 实践课程计划及目标
  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是以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谓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是指不仅具有国际化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还能够将最前沿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或进行技术的二次开发,以国际化水准承担行业一线工作的人才[3]。培养计划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围绕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关注人才发展,各课程教学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落实到课程教学目标中,结合课程性质和内容,强调针对性培养能力。实践教学分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综合实践与专业实践、培养环节的实践教育3种类型。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重点应关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围绕课程理论培养专业素养,促进国际化的专业沟通能力养成,为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奠定基础;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职业能力,专注于专业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提升;培养环节的实践教育侧重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研究和应用能力培养。具体的实践教学计划及课程目标设置如表1所示。
  2 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校中波联合培养的总教学计划中开课23门,除去公选课,剩余20门专业课。20门课程中,有13门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实践占主导,7门以纯实践教学为主,其中包括综合实践、专业实践,2门培养环节的实践教育。经过近6年的发展,实践教学依从培养目标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式与方法。
  2.1 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 13门专业理论课程分别于第1学期和第3学期在波兰和中国开课,2国学生一起上课。理论课的设置强调融入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及研究方法,围绕专业理论创造实践机会,使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互动。积极探索实践课堂教学方法,形成融项目、案例、任务、问题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推行由点到面的研究性专题训练。鼓励教师带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场地中发现、参与、合作、探究实际问题,通过项目调研分析、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图纸、设计汇报及经验交流等形式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成果。多样化的实践课题与组织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步提升,实践合作极大加强了学生的国际化合作能力。
  2.2 综合实践与专业实践 综合实践与专业实践,安排在第2学期,是实践教学计划的核心部分,有助于帮助学生将专业理论与实际融合,提升综合能力。此时中国和波兰学生分别在对方国家学习。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与专业服务领域关系密切,综合实践立足行业发展需求,依托相关设计单位搭建校企联合平台,建立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模式。在跨国培养体系下,为学生创造了在国外设计公司、研究所的工作实训机会,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聘请设计单位的骨干专业人才对学生进行工作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尤其对塑造学生的国际化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以及管理技能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实践则充综合2所学校的优势实践教学资源和地域资源。学生可以参观对方国家的经典园林、进行城市及公园空间调研、参与植物园植物认知和养护实践等。湖南农业大学的强势学科园艺学为学生开设了特色实践课程《插花艺术》、《茶文化》等,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3 培养环节的实践 教育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研究生讨论班和学位论文撰写,涉及开题、中期检查以及学位论文答辩。联合培养采取中波双导师负责制,学生进入培养体系后分别参与以中国和波兰导师的学习研究团队。波兰设有Seminar研讨组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前期研究,在本校则是学院内以专业为单位的学术研讨小组,通过座谈形式,由导师组和学生一起完成课题的进展报告和讨论点评,最后由双方导师共同指导,逐渐形成研究成果。学生通过参与国外的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实践,相互交流科学研究思维和专业研究方法,科研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此外,中波联合培养每年安排2次答辩,分别是2月份的中国导师赴波兰与6月份波兰导师来中国,开展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同期安排若干次外方导师的专业学术讲座和交流座谈会议,帮助双方导师与学生持续加强科研实践经验的交流。   3 实践教学的办学特点
  3.1 覆盖风景园林各领域 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服务领域集中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自然资源与遗产保护、风景园林经营与管理等方面[4]。现在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已全面涵盖了专业的各主要领域,实践课时占比大,逐渐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培养体系,切实做到面向国际化职业和行业需求。
  3.2 面向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然全球化,强调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我国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计划面向全球风景园林的未来发展需求,紧跟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将乡村景观服务领域作为专业学位的重点培养方向。中波设置了《欧洲乡村景观营造》和《中国乡村环境景观的保护、营造与恢复》理论实践课程,并联合农学、畜牧学、水产学、环境保护等方面专家,结合乡村实际项目指导学生,强化学生的乡村景观保护意识及从事乡村规划建设的专业能力[5]。同时,还特别强调保护文化、历史、自然景观的意识培养,相关课程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景观中的历史防御工事/石头景观》(选修课)、《中国城市历史与文化景观营造与保护》、《城市植被调查与研究专题》等,在实践中学习景观资源的调研方法、管理保护途径、价值评估等,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3 多样的国际实践教学平台 跨国联合培养突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为充分发挥联合培养的教学优势,国际实践教学平台的逐步建设有助于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走向进一步融合。通过扩展延伸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平台,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建设了多样化的国际教学实践平台。例如,湖南农业大学的“中波友好园”将作为联合培养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在推动两国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两国开设了植物相关课程,通过E-learning开展在线实践课程探索虚拟实践教学。
  4 实践教学考核评估
  基于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考核评价,能更有效地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强调综合性、多样化,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考核:从事项目规划设计的专业能力、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意识、参与国际化专业事务的合作与管理能力、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建立“双考核”机制保障,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专业seminar、论文撰写等过程中必须达到双方学校的学位授予要求,双边学校考核环节相互渗透,形成统一标准,达到标准才能授予双学位[1]。参与考核评估的包括导师、任课教师、教务管理教师和公司企业的实践指导者。并且,学位点与湖南景观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风景园林实践管理系统,实现了全产业链、全过程的实践信息化管理,为精准评价实践效果,弹性开放实践项目,资源多样配置提供前提[5],逐步形成以国际人才素质为核心的全方位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中波风景园林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实践教学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是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通过6年的摸索,发挥双方学科的优势,融合双方地域资源,融入职业能力训练,面向风景园林行业的未来需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验了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在理论知识转化、研究视角和方法、国际视野及合作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较为系统和科学的训练。如何进一步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同类专业学位的实践教学经验,紧跟国际风景园林专业职业的未来导向,是持续建设跨国联合培养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熊辉,甘德欣.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跨国联合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230-231.
  [2]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1-4.
  [3]吳丁毅,支希哲,杨云箐,等.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素质要求以及培养体系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115-118.
  [4]周春光,李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园林,2017(01):17-20.
  [5]甘德欣,龙岳林,何丽波,等.国际化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9(10):101-105.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3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