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专业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基于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中艺术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内涵并致力于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综合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结合教学拓宽就业渠道和模式。
  关键词: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
  注:本文系2018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教学改革项目(YTJG201807)研究成果。
  近年来,依据社会对优秀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积极推进跨院系、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调整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深化机制改革,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院系合作,全力推进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促进学创互动、科教结合,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依托于此,紧密结合学校培育方针,以艺术类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专业体系调整与建设为研究对象,探究既符合艺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又具备移通学院“四位一体”办学特色的教育培养体系。
  一、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
  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定位。作为一所以“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为办学特色的现代化实践型民办高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以信息产业商学院为办学方向,一直秉承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学宗旨,致力于为社会输送多元复合型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打通专业壁垒,融合通识教育。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紧密结合国际最前沿的办学理念,融合多专业知识,将信息产业商学院“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定位体现在各专业的具体教学中,提倡专业课程与时俱进,反映该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专业课程应服务于信息产业商学院定位中的信息产业,这将有助于区别与同类院校的常规式专业教育。以学分制打通通识课程教学壁垒,通过通识学分修订,让学生广泛接受通识教育的普及,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人类文明史的通识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相对应的完满教育是学生除却专业教育之外的另一重要教育内容,完满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行素养与组织沟通能力,这将服务于信息产业商学院有关信息产业的定位。
  聚焦素质教育,突出领导力培养。高校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升素质和能力,有助于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在高校学生中培养一批领导人才和管理人才势在必行,高校需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在需求多元的就业领域,高校学子不仅是专业技术性人才,亦有望成为企业管理人才或自主创业,这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多元化,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使其更好地应对来自创业、就业的需求。
  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的方式,它既包含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包含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徑。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跟上新时代步伐。
  首先,培养具有领导力的中坚人才。对人才领导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更多的是要进行人才能力的锻炼,加入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借鉴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做法,特别是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设立工作坊、研讨班等,引进特色教学方式,通过领导力日志、角色扮演、户外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此,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设置与管理相关的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三门领导力课程,从管理基本技能出发,服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定位。通过对这三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人力、财务、营销的基本知识,增强自身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就业与择业的竞争力。
  其次,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型复合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移通学院以纲要为引领,立足当下,将双创人才的培养方案设定成学校整体培育。基于此,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毕业设计及论文中强调“真题真做”,结合实践进行毕业作品设计,以毕业展为平台,鼓励学生以创业为方向进行作品创作,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营造系部创新创业氛围。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时面向社会和就业,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
  最后,通识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通力相融。2014年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通识教学部,开设面向全校的通识教育课程,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在践行学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共开设二十六门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艺术、科学三大类。艺术传媒学院现有广播电视编导、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为了避免艺术类学生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出现重复现象,前期进行了相关梳理,剔除了同类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之外添加了相关通识必修课及选修课,旨在丰富学生多领域知识,提高学生文化内涵和修养,使其在同类专业领域中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三、通识教育创新驱动课程体系建设
  通识教育旨在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学科之间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二十六门通识课程可分为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六大板块,包含人文、艺术、科学三大知识领域,跨学科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首先应围绕通识教育,打造全新复合多元性课程驱动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以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发展目标。
  目前,通识教育虽已在国内大多数院校得到推行,但各类院校定位及生源特点不同,很难找到一条适合所有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的道路。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作为独立学院率先提出“四位一体”的重要教学理念,即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商科教育作为学校培育方案的重要理念融入各院系的具体培养计划中。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是学生选定的职业规划方向;通识教育则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扩展专业认知领域,提升人文底气;而完满教育是对学生操守品行、综合素养、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商科教育以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为主。
  再者,以“四位一体”教学理念为先导,将艺术类学科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深度融合,构建“赛创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艺术传媒学院当下培育方案中的重中之重,结合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与动画专业的课程特色,引入学科竞赛体系,从而丰富教学形式,扩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目前,通识课程中,与艺术类专业存在知识交叉的有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可以此为契机,打通学科竞赛的专业制约性,将影评大赛、广告比赛、音乐赏析与视频制作相结合的竞赛体系引入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此外,研究以新媒体课程为中心的学科竞赛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的前提是认清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且实践教学空间范围得到扩展。现行教师队伍学历多集中于硕士,整体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且有断层,没有形成老中青的合理搭配,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在不断发展和革新的过程中需要意识到“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综合人才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优化融合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9(5):38-41.
   [2]保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213-215.
   [3]安婧,张萍,武大伟,等.众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J].黑河学刊,2019(2):161-162.
   [4]彭云姝.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发展初探[J].戏剧之家,2018(33):189.
  作者简介:
  李轶天,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学。
  胡巾煌,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传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