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廖昌永中国作品演唱风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廖昌永的演唱风格自成一体,既能表现雄浑的、英雄式的、高贵典雅的、豪放大气的风格,又能表现诙谐幽默的、细腻柔情的风格,他的总体风格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倾向,秀气、高雅、飘逸、灵动而且细腻,用四个字来总结就是阔、雅、灵、透。
  关键词:廖昌永;演唱风格;男中音
  廖昌永是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在当今歌坛,廖昌永的演唱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同时网上、电视上或者一些期刊上有很多关于他的采访、评论,但多数以宣传为主,没有真正从共性、个性的演唱风格出发对他进行一定的分析。作为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演唱风格不仅保留了最具男中音特色的“通、阔、透”等共性的特质,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雅”。
  一、廖昌永演唱风格特征之“阔”
  廖昌永的演唱艺术中,共性方面的第一个特点是“阔”。“阔”字有宽广、时间或距离久远、富有、讲究之意,在演唱中表现在音质開阔、音色宽阔和曲风辽阔三个方面。
  (一)音质开阔
  音质开阔,也有音域开阔之意。在男中音当中,廖昌永的音域是比较广的,从小字组g到小字二组的降B。有时还可以听到他演唱男高音曲目,如《饮酒歌》《我的太阳》。他演唱的《母爱》音域达到两个八度,高音到小字2组的a,并且这个a还不是他的极限。同时代的歌唱家中,不乏音域广的歌唱家,但是像廖昌永这样高音这么开阔的不多。我们常常说男高音在唱高音时有一种开阔的感觉,比如李双江20世纪70年代演唱的《北京颂歌》《五指山,万泉河》等,到了高音就会产生一种开阔的感觉。廖昌永的演唱也会让人有开阔的感觉,比如歌曲《母爱》最后一句“搂在胸怀”,“在”字保持在高音a2上,这个音一般属于男中音的极限音,所以演唱时一般都表现得很艰难,声音容易变形,但是廖昌永在演唱时不但声音不变形,而且感觉唱得很开、很阔,把博大宽广的母爱完全表现了出来。还有《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最后一句“打江山”的“打”字,保持在高音g上,虽然对于他来说并不算很高的音,但是这首歌属于女高音的作品,演唱这种民族作品对男中音来说难度较大,度不好把握,但是廖昌永在这首歌的演唱中,既很好地把握住了民族作品的韵味,又很好地把这首歌的“阔”表达了出来。还有《我爱你中国》第一句“百灵鸟从蓝天飞过”中的“百灵”在高音f1上,后一句“我爱你,中国”中“我爱”两句处在高音g1上,声音通畅、开阔,没有一点挤压的痕迹,声音始终是打开地唱出来的,音质开阔又不失密度。
  (二)音色宽阔
  一般我们会用丰满或者丰富来形容一个人的音色。假如像分析光谱一样把廖昌永的音色排列在音色谱上,一定是五颜六色的,他的色谱一定是宽阔的。比如廖昌永唱的《天路》,音色明亮洁净,仿佛使人看到雪域高原上巨龙一般的天路。还有《黄河颂》,音色宽阔,大气雄壮,如黄河之水滚滚而来。他唱的《草原夜色美》,音色像披了层银纱,那么朦胧,那么静谧美好。他的民族歌曲专辑《怀念》中包含许多经典的民歌,如《敖包相会》《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船工号子》《草原之夜》《敢问路在何方》等,他将这些男高音经典民族曲目进行重新演绎,加入了民族音乐元素,那音色的变幻就像一个魔术师,时而明亮、时而暗淡、时而忧郁、时而积极,能毫无间隙地衔接各种变幻的音色,不留痕迹。笔者认为,《怀念》这张专辑没有过多地表现出廖昌永以前那种通厚亮美的特质,但蕴含了廖昌永对音色细微的把控能力以及处理作品的精致匠心。2009年,廖昌永发布了通俗专辑《情缘》。他再次积极调整歌唱状态,在浓郁的西洋声腔的基础上,充分调整共鸣和呼吸,为了表现通俗歌曲的传唱性和自然通俗性,在声音技术上共鸣,不需要身体的整体共鸣,只需要部分共鸣。在《梦中人》《橄榄树》《怀念》《相思河畔》等歌曲的演唱中,廖昌永音色偏暗淡、柔情。总之,廖昌永能在各种不同的声乐作品中,充分运用自己宽阔丰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
  (三)曲风辽阔
  廖昌永的音质开阔、音色宽阔,使他所唱的中国作品横跨美声、民族、通俗三个领域,不论外文的还是中文的,高声部的还是中声部的,都可以很好驾驭,曲风多样。如今国内能演唱创作歌曲和传统民歌的人不少,但能把每一首作品的风格、韵味处理得恰到好处的人比较罕见。廖昌永不仅是男中音这个声部的佼佼者,其他声部加进来他依然是佼佼者。郭淑珍曾在一个采访中说:“我认为他在当今这个领域,所有声部算在一起,他应该是属一的。”唱外国歌一年连得三个大奖,唱中国歌各种风格都能驾轻就熟。比如内蒙古的《天边》《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歌曲,人们能从中感受到辽阔之感、马头琴出声之韵律感、对酒当歌之畅快感。如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廖昌永在演唱时灵活地运用了高腔、衬词、叠音等陕北风格强烈的技术及润腔,巧妙地表现出热闹、欢腾的场景,把曲中浓郁的陕北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新疆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一杯美酒》《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廖昌永对曲中带有新疆特点的切分音节奏韵律把握得相当精准,在精准的节奏上加入连音,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体现歌曲的欢快节奏,又能体现美声唱法的高雅处理方式。再如戏曲风格的歌曲《梅花引》,梅花那种清幽、淡雅、高贵的气质在他的歌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曲中“尽”“去”两字充分运用戏曲的颤音润腔(频率由慢到快),展现梅的凌寒独开和温文尔雅。还有朝鲜族风格的歌曲《长鼓敲起来》,他把鼓点重音巧妙地运用在歌曲演唱当中,把朝鲜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表达得既热烈又不失分寸。周小燕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是:“唱外国歌要打动外国人,唱中国歌要打动中国人。”[1]廖昌永确实做到了,并且唱什么像什么。
  总之,音质开阔、音色宽阔、曲风辽阔构成了廖昌永演唱风格“阔”的特征。
  二、廖昌永演唱风格特征之“雅”
  在众多男中音歌唱家中,廖昌永的演唱风格可以用“雅”来形容。“雅”可引申为高雅、文雅,既能体现出廖昌永演唱西方音乐作品时的高贵典雅,也能体现其演唱中国作品的儒雅,所以用“雅”来形容廖昌永的演唱风格恰到好处。下面主要从对作品的情感把握角度分析廖昌永的演唱。   (一)高雅
  有的人认为美声唱法就是高雅艺术,他们认为的“高雅艺术”是高不可攀、不接地气的,只符合一小部分人的审美。然而在廖昌永演唱的众多作品中,特别是美声作品,似乎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他演唱每一首作品时,都严格按照作曲家的意图来表现作品,从来不会脱离作曲家的意愿随意地自由处理,是在作曲家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二次创作,而他这个二次创作,第一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第二是迎合观众的审美情感,共同创作而成的。既忠于作品,忠于自己的内心,又迎合了观众的审美情趣。只有这三者高度融合,才能真正体现高雅。廖昌永确实做到了这些,他的演唱自然而严谨、高尚而雅致、儒雅而温暖、热情而细腻、内敛而不张扬,方方面面都恰到好处。正是由于这一点,廖昌永的演唱才能通过高超的技艺表现出歌曲的高雅。在他的西洋歌曲专辑《诺言》中,《我要建一座王宫》《诺言》《我不再爱你》都能使人感受到演唱的细腻、内敛、规矩和恰到好处,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廖昌永高雅的演唱风格。
  (二)儒雅
  廖昌永演唱的作品当中,不乏氣势恢宏大气的歌曲如《黄河颂》,也有热情洋溢的歌曲如《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还有表现英雄气概的作品如《黄河颂》,这些作品他也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但是他自身具有的中国文人温文尔雅的气质总是在不经意间显现出来。他的演唱严格、规范并且深思熟虑,他始终将忠于原作放在首位。在他演唱的作品中,很多能使人明显感觉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分配,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没有过多夸张的感情表达,既要表现感情,又要理性地控制感情。在众多男中音歌唱家中,他是最具古典特色的,也是最具中国传统儒雅气质的,这是廖昌永有别于其他男中音歌唱家的独到之处。在他演唱的《梅花引》中,梅花清幽、淡雅、高贵的气质在他的歌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歌曲的处理上没有大开大合,即使最高潮的地方“谁是我知音”,也表现得很克制,充分展现梅的凌寒独开、冷静自持。
  三、廖昌永演唱风格特征之“灵”
  “灵”字最早见于春秋金文。“灵”本是楚方言中对跳舞降神的巫的专称,引申为灵气、灵活、机灵、灵敏之意。如果说上一部分的“阔”是从现象和横的角度来分析廖昌永的演唱,那么这一部分将从根本和纵的角度来分析廖昌永的演唱。“灵”,首先要有根,廖昌永的根表现在他的音乐天赋上,他的灵气来源于他超高的音乐天赋。廖昌永从小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没有受到任何音乐的熏陶,第一次真正接触音乐是在高中,从学校的喇叭里传来《金风吹来的时候》。进入上海音乐学院的第一年,他是班上最后一名,两年后逆袭,成为班上的第一名,这要靠他后天的努力,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灵气,学东西快,而且学会了就不会忘记。有人把学习声乐的过程称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廖昌永直接把螺旋式上升转化为直线上升。
  廖昌永能快速抓住每个语言的发音规律,充分利用语言中的语气、语势、语境。用周小燕老师的话说:“廖昌永很会抓腔。”意思就是很会把握语言的发音规律。在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中,很多评委都以为廖昌永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实际上他只是掌握了法语的发音规律。在中国歌曲的演唱中,廖昌永善于灵活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特点的歌曲,比如,能灵活地抓住蒙古族长调那种深远辽阔的感觉,能灵活地抓住新疆歌曲的节奏性韵律。对于一些颂歌,廖昌永也能灵活地运用声音力度的对比,把歌曲中跌宕起伏之感表现出来。对于中国艺术歌曲,廖昌永能灵活地掌握吟诵式的演唱特点。
  在演唱中,廖昌永能灵活地运用一些自己的处理方式给歌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歌曲《那就是我》中,第一句“我思恋故乡的小河”,对于“小河”两字的处理,其他歌唱家直接把“河”字后的连线去掉,唱成四个三十二分音符的效果,即3216 1232。而廖昌永在原谱连线的基础上对节奏做了一些处理,第一先把节奏拉宽,第二把前面321唱成三连音的效果,那么6的时值就变成了十六分音符。这种效果更加灵动,犹如用手轻轻地抚摸心灵,让人感到舒畅、温暖。
  廖昌永在天赋上表现的灵气,在吸收歌曲民族风格元素时表现的灵活,在演唱细节上表现的灵动,共同构成了廖昌永又一大演唱风格特征。
  四、廖昌永演唱风格特征之“透”
  “透”,有透彻、通透之意。稻谷熟了,稻香飘得很远,这就是“透”。还有一句经常听到的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好酒的香味能飘很远,这也是“透”。上面提到,廖昌永演唱的作品中,无论歌剧咏叹调还是创作歌曲,抑或者传统民歌、创作民歌、通俗歌曲,都给欣赏者带来审美享受,节奏咬字清晰,音韵和声韵都能达到和谐流畅的状态,听完让人回味,这也是“透”。
  能把歌唱“透”了,除了上述内容所说,声音表现上的“阔”,学习技巧及吸收各风格的精华,舞台表演的“灵”,演唱气质的“雅”,这一部分,再分析一下廖昌永的咬字,咬字包含一些中国传统语言的润腔。
  廖昌永在语言方面确实有很高的天赋。他曾说:“一个合格的歌唱家也应该同时是一个朗诵家。”[2]不管是意大利语、法语还是德语,必须要在朗诵中找到发音规律和歌曲的韵味,这样才能把歌唱“透”。
  比如,很多人演唱《祖国慈祥的母亲》时,高音处,“亲”和“爱”字唱得含糊不清,高音虽然上去了,却没有“透”的感觉,要么是把“亲”的字头咬得太死了,要么是“爱”字不敢打开,这样声音是上去了,但吐字不清楚,影响歌曲意境的传达。同样在这首歌里,第一句“谁不爱”中的“谁”字,在处理这个字的时候,廖昌永充分考虑到这首歌偏美声,要注意声音线条和声音状态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谁”字的处理上,他选择直接出来而没有选择下倚音润腔。
  而在偏戏曲风格的歌曲《梅花引》中,歌曲的高潮部分“谁是我知音”中的“谁”,廖昌永没有运用直接出的方式,而是运用传统戏曲中的倚音润腔,这样的处理使歌曲更加有戏曲的韵味和民族风格。“红颜寂寞空守天地一片白”中的“白”,廖昌永也运用了戏曲的咬字方式,咬字有一个明显过程,从b到a再到i,而且力度上从中强到弱再到中强,这个字咬得透彻、带劲。
  书法里有一个形容词叫“力透纸背”,这是说运笔者将毛笔力道巧妙地用到笔尖,通过笔尖墨的走动留在纸上痕迹,有时会出现墨断意不断的现象,就像歌中的声断气不断,让人有“力透纸背”的感觉。
  “阔、雅、灵、透”是笔者对廖昌永演唱风格特征的总结,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发现这些优秀歌唱家的演唱风格规律,有选择性地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演唱当中,只有这样中国声乐才能不断往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彬.周小燕谈其声乐艺术理论及思想[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7(4):6,12-14.
  [2]伍维曦.透过思想与文化去歌唱:廖昌永教授访谈录[J].歌唱艺术,2013(5):4-9.
  作者单位: 中国音乐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