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北京市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效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北京市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2011—2016年该工程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有效提高了森林资源总量,为全区林木覆盖率的提高贡献了1.05个百分点;2)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有效改善了大气质量,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86.1%,比2011年增加了17 d;3)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预期木材直接经济收益达2 400万元;4)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给旅游开发、房地产、绿色产业等带来经济收益;5)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为密云打造旅游基地和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当地森林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平原造林;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2.033
  密云区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北京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北京作为首都的国际大都市形象。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北京市的绿化和造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对改善首都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1],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还存在差距,空气质量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如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和化学污染还比较严重,空气质量距离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尤其自2011年10月以来,PM 2.5引起了各方关注,让北京继伦敦之后再获“雾都”之称。
  密云区是北京市的水源基地,其功能定位为生态涵养区,作为北京后花园,密云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北京市的生态安全[2]。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通过种植大面积树木,能够使当地水土得到保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3]。树木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能够改善空气质量。树木还能吸附粉尘,有效降低空气中PM 2.5含量[4]。为改善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北京市风沙天气,保护饮用水源,建成北京市东北部的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以造林工程对北京市密云区的影响为研究目的,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着手,对该工程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分析。
  1 北京市密云区平原造林概况
  1.1 地理位置
  密云区地处北京市东北部,东西长69 km,南北宽64 km,东、北分别与河北省兴隆、承德、滦平接壤,西与怀柔区为邻,南与顺义、平谷区相接。平原地区位于密云区西南部,包括河南寨、巨各庄、穆家峪、十里堡、溪翁庄、西田各庄等6镇。
  1.2 密云区环境状况
  密云区全区总面积222 945 hm2,占全市面积的13%,是北京市土地面积最大的区。全区山区面积
  177 175 hm2,占全区面积的79.5%;平原面积26 340 hm2,占11.8%;水面面积19 430 hm2,占8.7%。“十一五”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密云区全区林地面积166 514.36 hm2,
  森林覆盖率57.18%,林木覆盖率64.03%,活立木总蓄积量2 231 147.23 m3,总碳储量1 411.76万吨,每年碳汇量102.06万吨,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811.66亿元。
  1.3 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实施基本情况
  2012年,密云区按照北京市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总体部署,制定了平原造林2012—2016年规划,将绿化重点放在城区周围的河南寨、穆家峪、西田各庄、十里堡、溪翁庄、巨各庄6个镇,71个村,造林总面积0.33万公顷。2011—2016年,该地区共造林3 472.73 hm2,种植各类苗木210万株,其中落叶乔木135.4万株,常绿乔木67.3万株,花灌木11.9万株,林下撒播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油菜(Brassica napus L.)、万寿菊(Tagetes erecta L.)等。
  2 生态效益分析
  2.1 森林覆盖率
  在平原地区营造城市森林,形成大面积的绿色空间,可使密云区林木覆盖率尤其是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大幅提升。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所植苗木规格大,落叶乔木胸径均在6 cm以上,常绿树种高达2.5 m以上,实现了立木成林、立树成景。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资源动态监测显示,2016年,密云区林木覆盖率72.84%,比2011年增加了7.33个百分点,平原造林工程贡献增加1.05个百分点,详见表1。
  2.2 大气质量
  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具有鲜明景观特色、节水耐旱、固碳释氧、滞尘效果明显的杨树(Populus L.)、榆树(Ulmus pumila L.)、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连翘(Forsythia suspense)等优良乡土树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大沙河流域风沙危害区土地沙化的趋势,减少了扬沙天气。平原地区林内大气质量主要指标的监测工作目前尚未开展,因此没有林地内实测数据,但是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生态效益已得到证实[5-6]。
  根據已有的研究表明,阔叶林的滞尘能力为
  10.11 t·kg-1·hm-1·a-1,针叶林为33.2 t·kg-1·hm-1·a-1。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营造阔叶林1 873 hm2,针叶林468 hm2,可以滞尘34 473.63 t,其中阔叶树滞尘18 936.03 t,针叶树滞尘15 537.6 t[7]。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编写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的研究数据,森林每年对SO2的吸收能力为针叶林215.6 kg·hm-2,阔叶林88.656 kg·hm-2。该工程营造针叶林每年可以吸收SO2 100 900.8 kg·hm-2,阔叶林每年可以吸收SO2 41 491 kg·hm-2,每年共吸收SO2 142 391.8 kg·hm-2。森林每年对氮氧化物的吸收能力为针叶林18 715 kg·hm-2,阔叶林5 415 kg·hm-2[8]。该工程营造针叶林每年可以吸收氮氧化物8 758 620 kg,阔叶林每年可以吸收氮氧化物3 508 129 kg,每年共吸收氮氧化物12 266 749 kg。   密云区环境保护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密云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15 d,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86.1%,比2011年增加了17 d。
  3 经济效益分析
  3.1 林副产品带来直接经济收益
  平原地区林木生长较快,林木可直接带来经济收益[9]。保守计算,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实施10年后,林木蓄积将达到6万立方米,按目前每立方米木材400元计算,木材直接经济收益将达到2 400万元。
  3.2 旅游开发、房地产、绿色产业等升值带来的经济收益
  平原造林工程形成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人们来此居住、生活和旅游,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该工程通过森林建设,大大丰富了森林资源的内涵,满足了市民景观游憩、休闲健身等多種需求,有效带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工程的实施对密云区蜂业、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周边经济绿色发展。
  3.3 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建设带动当地农民2 000余人直接投入造林绿化施工中3个月,经济效益3 600万元(100元/人);租用当地水车50辆(800元/台·车·天)浇水60余天,经济效益240万元;消化使用本地区苗木4万余株,经济效益800万元;工程建设期间安排管护人员410人(1 500元/人·月),经济效益185万元。工程竣工后,还将固定招录当地农民参与工程养护,解决410人长年就业,人均年收入1.8万元,经济收益738万元。2012年平原造林直接经济收益达5 563万元。
  4 社会效益分析
  4.1 提升社会影响力与城市竞争力,美化环境
  通过工程建设,构建了生态主导型、景观主导型等不同类型的森林景观,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结构、多类型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按照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要求,建设了一批以彩色树种为主,色彩靓丽、特色鲜明的景观大道,提升了高速路出入口、河流交汇点、进出京路口等重要节点的绿化景观,构建了平原地区绿色生态体系骨架。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的实施在改善首都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城市品质,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
  4.2 提高生态文明观念,推动森林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密云区平原造林工程的实施使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生活品质逐步提高,林业成果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同时,该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和科学认知水平,提高了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此外,该工程的实施还为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阵地和良好契机,进一步推动了密云区生态事业的健康发展。
  4.3 为打造旅游基地、发展生态产业打下基础
  密云区是北京市东北方向的重要通道和交通结点,京承高速公路通车后,30 min就可进入北京市区,到北京市区的时间距离和到河北兴隆、滦平、承德等地的时间距离同时缩短。通过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密云区环境条件得到改善。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密云区打造京津地区休闲旅游基地和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忠奎,马履一,徐程扬,等.北京市森林资源动态及可持续经营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3):30-36.
  [2] 王金龙.京冀合作造林工程绩效评估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
  [3] 沈纶宇,胡耀俊,王刚.北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评价[J].山西林业科技,2017,46(4):15-18.
  [4] 杨毅,拓佰勤.森林生态效益分析[J].现代园艺,2013(19):
  62-63.
  [5] 赵明扬.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分析[J].北京农业,2015(27):73-74.
  [6] 蒋彪,张力泉,徐艳.当阳市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分析[J].绿色科技,2016(10):162-163.
  [7] 余新晓,鲁绍伟,靳芳,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5(8):2096-2102.
  [8] 肖寒.欧阳志云.赵景柱,等.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0(4):481-484.
  [9] 周大庆.近10年来我国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效益研究进展[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6):98-101.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3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