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体验式美术教学课堂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是弘金地学校美术学科在实施其学校特色德育“六体验教育”过程中,结合坪山区地方文化资源“大万世居”,通过搜集资料、现场调查、写生、访谈、讨论、展示等不同体验方式,进行的一种美术体验式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思考表达、组织合作、动手绘画、沟通交流等能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强烈情感,使其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六体验”教育;美术人文;地方资源;体验式。
  美术课堂是美术教师向儿童传递美的事物、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国家课程标准中要求美术教师越来越需要注重美术课堂具有人文性,如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并且能够尊重每个时代的文化及人文,是我们当代美术教师必须思考的事情。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关注美术现象,体验人文精神,不再单单停留于课堂之上所教授的美术绘画技法和抽象的人文知识欣赏。关注生活,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身边古老的建筑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深刻的审美价值,为学生审美体验提供了宝贵的实体教科书。而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资源,感受当地人文精神最好的方法正是进行审美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深圳市坪山区弘金地学校的德育特色是开展“六体验”教育,即“社会体验,以铸公德;艰苦体验,以裕精神;科学体验,以得技能;审美体验,以修才智;人文体验,以通性灵;运动体验,以壮身心”。“六体验”中的人文体验和审美体验也是美术课堂来实施的主要场域。因此弘金地学校结合深圳市坪山区的地方美术资源传统客家民居“大万世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体验式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
  一、深圳市坪山区的地方美术资源——大万世居
  在岭南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走进传统民居》这一课中,同学们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我国各地区多种多样的传统民居,我们生活的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也有30多年的时间,深圳作为中国最富于年轻活力的城市之一,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有传统民居的存在吗?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对深圳传统民居进行了调查。其实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土著民居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深圳大部分的客家人在清朝初期,从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通过长期的迁徙与当地居民融合定居在这里创基立业、繁衍后代。深圳有很多这样的民居建筑,以客家围屋为主,主要分布在龙岗区、宝安区等,如“鹤湖新居”“龙田世居”等。我们发现在学校一公里的地方,正有这样一个传统民居建筑——“大万世居”。“大万世居”是深圳市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是传统大型古堡式客家民居围屋建筑,保存的很完善。始建于清代,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它也是全国最大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为了使学生了解身边这一地方文化资源,同时也能认识了解“大万世居”的历史和人文精神,体验客家文化生动的活化石,美术教师带领三年级部分同学开展了“走进深圳传统民居大万世居”美术体验式课堂活动,将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和课堂实践相结合。此次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体验式美术教学课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学生自主对“大万世居”历史的探究,对“大万世居”的外观记录,对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及作用的了解,以及客家文化传统风俗的发现等一系列活动,逐渐拉近地方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距离。只是在课堂上进行传统的美术教学,学生会缺乏学习传统民居知识的兴趣与欲望,但是当同学们真正走进了传统民居建筑,深入了解民居的民俗文化和当时的生活状况时,拉近了学生和传统民居之间的距离时,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探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并运用多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有序而丰富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大万世居”的人文内涵,同时在写生绘画过程中提高了绘画技法,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对空间的探索与感知,更感受其带来的艺术魅力,懂得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二、地方文化资源的美术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大万世居”的文化及历史背景,唤醒学生探求知识的意愿。学生在了解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素养,拓宽了美术课程的方向,提高了美术教学的质量。同时多种体验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组织合作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绘画表现的能力等。增强其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其懂得中华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
  (二)学习评价
  1.过程性评价
  我们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对参与本次“走进深圳传统民居大万世居”体验探究活动的同学进行了过程性评价。
  (1)收集资料是否做到丰富,准确。
  (2)参与活动的同学是否提出相关的问题。
  (3)是否在活动总结时进行积极汇报分享。
  (4)是否对学习成果進行相关展示。
  (5)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有创新性设计。
  2.总结性评价
  (1)小组之间进行特色评价。
  (2)学生能够准备自我评价。
  (3)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三)活动过程及成果
  活动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分组,分为“记录组”“写生组”“考察组”“访谈组”。学生根据各自不同方向的任务目标,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最后利用学生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既检验学生前期考察的结果,又能展示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描述及评述“大万世居”的能力和设计活动的能力,培养其人文精神,感受地方文化资源的魅力与特征。
  此次体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成果如下。
  1.“记录组”的过程和成果。
  学生为考察“大万世居”做了精心的前期准备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在电脑室运用现代全景技术模拟参观了“大万世居”的实景展示,通过观察“大万世居”全景图使学生们对“大万世居”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而对探究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如查阅网络及查阅书籍、咨询相关人员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究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动手摘录资料,有的绘制图案,有的粘贴设计版面。小组组长能够合理分配任务,成员之间配合默契,综合素养在多方面得到锻炼。学生收集和整理“大万世居”的资料,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给予发挥空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出要求不要盲目收集,而是要有方向、有重点地查找。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教师需要做的是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整理的资料包括“大万世居”传奇式的历史渊源、独特的形式与格局及民俗传统文化等。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后形成相关手抄报及思维导图。最后对作品进行装饰和张贴,在全校及时进行了展示与评价,得到学校领导及师生的高度赞扬,并成功申报深圳市学生小课题。   2.“写生组”分享活动感受。
  绘画就是一种感受能力的体现,画出情感的表达、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而写生是绘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增加对事物的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对空间的感受,画面的构图也能得到提高。这不仅是为了提高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发挥视觉的直观感受,体验“大万世居”的传统美学。我们在“大万世居”古老的门前集合,看着水塘波光粼粼,阳光散在残破的墙壁上。在进行写生活动前,教师提出写生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要有所顾虑,担心自己画不好画不像。学生们首先对“大万世居”进行了参观,分别找到自己心仪的写生角度,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观察,随后学生在速写本上挥动着手里的画笔,开始了专心致志地绘画。学生们三三两两组成一组,分散在大万世居各个地方,安安静静地完成自己的作品,每位同学都画出对“大万世居”最感兴趣的场景和建筑,有的是一组房屋,有的是古老的大门,有的是延长的小巷。同学们在美的探索中愉快地度过了一下午美好的时光。通过此次的写生活动,我们与“大万世居”进行了更近距离的对话。艺术源于生活,只有投入到生活中,才能更具有真情实感的体验效果。写生活动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好机会,眼、手、脑都能够得到协调锻炼,写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也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次具备美术特色的体验性课程。
  3.“考察组”的考察过程及成果。
  通过走出课堂,体验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前,考察小组的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筛选资料,预设相关问题,做到每个学生都带着好奇和疑惑来探求答案,有备而来。“大万世居”里面保留了很多客家人珍贵的历史民俗遗物和文化精粹。身临其中,感受到浓郁的客家文化传统氛围,感受到客家居民的生活方式。在考察过程中,学生对“大万世居”进行零距离观察,共同设计填写“建筑风格报告”,内容包括观察对象的位置、面积、类型、风格、特点等。“民俗文化调查表”涵盖了对观察对象的总体印象,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走访了解了哪些民俗,采访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最后整理本次考察的感受心得以及遇到的困难。根据提出的要求来进行有侧重点的考察,不做盲目式走过场式参观考察。最后,学生们集中在一起,交流心得,发表考察感言。曾敏同学说:“我姓曾,‘大萬世居’是我们曾氏族人所建,这里有曾子和曾传周的雕像。原来我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里保留了客家人的历史遗物和文化精粹。”罗紫菡同学说:“‘大万世居’的大街小巷四通八达,而且南北对称,前后呼应。这种建筑格局设计非常平衡,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深邃的底蕴。”在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此次考察后的感悟。发现“美”体验“美”增强了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兴趣,历史需要我们去触摸与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与铭记。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组织、设计实践,既获得了相关知识,提高了思想品德,又在体验式美术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到了在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
  4.“访谈组”的访谈过程和成果。
  学生们参观位于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内的纸艺设计公司,这家公司参与设计制作了坪山手信,其中就包括“大万世居”的纸雕模型。立体纸艺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它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体现,需要根据所设计的图形进行精密的计算,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他们却能够使用平凡的纸张,加上普通的工具,设计和组装出如此逼真的纸雕艺术,工艺精湛,巧夺天工。学生们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进一步了解了纸艺文化的魅力,学习制作作品,传承传统纸艺的艺术。围绕着“大万世居”的保护及纸雕制作学生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如何利用纸制作“大万世居”建筑的模型,并且让学生们有亲手制作纸雕的机会,看似简单的图纸,真正制作起来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动手操作、拼接图形才能够完成的。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自己动起手来制作纸艺模型,体验传承传统民间纸雕技艺。这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手与脑的协调能力都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独立完成制作纸雕作品不但收获了自信心,还锻炼了学生们的专注力等一系列成长必备的优秀品质。用艺术体验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大万世居”已经成为深圳市坪山区的文化标志之一,现代手工业者结合传统文化与技法对传统客家民居建筑“大万世居”进行了传承与发扬,让更多的人看到并感受到深圳本地客家民居建筑的魅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参观访谈与手工体验的形式,美术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受到人文精神滋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和中国深厚文化的热爱,促进了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正是审美教育的体现。
  三、体验式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
  美术课堂是人文体验和审美体验的重要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的体验式美术课堂让学生能够切身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同时作为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弥补不足之处。使学生体悟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美感。本次体验活动的特色和反思总结如下:
  1.善于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体验式美术教学课堂。传承深圳客家传统民居文化,灵活开发利用地方区域美术资源,丰富美术课堂学习的渠道,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充分感受美术带来的人文性和审美性,让学生们了解家乡的历史,体会家乡的美好,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自信。
  2.多种学习方式加以融会贯通。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写生、汇报等多种形式,自主探究体验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成长,并且及时进行反思与评价。同时学校美术课堂向外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通过了解探究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大万世居”而展现自我多方面综合素养的平台。
  3.我们将较多的精力放在课前的调研指导、资料收集等方面。教师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应该做好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工作,积极开展校本活动,因地制宜地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活动的布置安排,避免盲目式学习。在活动的设计上做到以退为进,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教师适当加以帮助和引导。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潜能在活动的过程中被充分激发,全方位展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4.通过探究体验式美术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写作能力等,这样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最大限度地站在学生背后,将舞台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了情感,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
  弘金地学校“六体验”教育是倡导以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通过“创设平台—自主体验—教师引导—反思校正”的过程,唤醒、开掘与提升学生的生命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快乐发展。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自主能动地发展;它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成长需要,促进学生和谐有特色地发展;它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进行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茂军 王英兰.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堂教学革新[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15-18
  [2]余伟娜. 地方文化资源走进美术课堂的初探. [J]《魅力中国》,2013,第25期. 39-39.
  [3]李力. 浅谈地方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 [J]《美术教育研究》2017,第24期. 115-115.
  [4]高艺玲. 探究闽南传统建筑美术资源的人文性与技艺性.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第4期. 77-80
  [5]曾观来. 话说客家围屋——大万世居[J]《广东史志》1994,第1期. 70-71
  [6]王阳春. 承乡土之美 继美育新风——合理利用农村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美术教学[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年 第4期. 53-53
  [责任编辑:盛暑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4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