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小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小学生的教育不应只注重文化课程,还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是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来看,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给学生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本文通过阐述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就小学生如何提高体育安全意识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 安全意識 培养路径
  引言
  体育是小学的一个重要科目,目前来看,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重视力度不够,存在其他教师占课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此外,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学生的安全意识也不强,在活动过程中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运动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1]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作用
  1.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运动性课程,教师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而且还要给学生传授更多的运动技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最佳时期,如果运动方式不正确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此外,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有利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运动要领,舒缓情绪。[2]
  2.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体育课程内容丰富,不同项目的强度不同,学生的个人体质也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体力调节运动强度。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使学生对自身的运动能力有所了解,避免高强度运动对机体造成损伤,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有责任为学生营造健康的锻炼环境,对学生的安全负责。[3]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
  1.在体育课堂上加强安全教育
  思想主导行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向学生讲授安全教育工作相关内容,可以通过给学生讲一些安全事故引起学生的重视。如在排队过程中,如果任意挤占,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如在抛实心球过程中,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发球方法,容易导致肘关节脱落。教师要多给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安全事故,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多加注意。同时,还要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不随身携带危险物品、不远离运动场地,培养安全意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知识
  小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仅通过安全教育是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教师可通过体育活动渗透相关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丢手绢”游戏中,学生在跑步时要穿防滑的鞋子,教师要为学生选择比较平整的场地,避免学生摔跤,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手绢完全着地后学生再追赶,规范学生的活动行为,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如在“抢占座位”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前与学生交流,“为了抢到座位可以用脚拌倒其他学生吗?”、“抢的过程中别的朋友抢到了你心仪的座位跟朋友打架正确吗?”,设置一系列问题更正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培养安全运动意识。对于游戏中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让其他学生以该同学为榜样,遵守游戏规则,共同创造安全的游戏环境。
  3.完善体育教学规划
  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将动作比较规范的学生安排到前排,其他学生跟着该同学学习,规范自身的动作。教师要认识到热身动作的重要性,每节课开始之前都要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有效减少学生肌肉损伤。在热身运动选择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质科学选择,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慢到快的节奏,使学生有良好的适应过程,能够达到锻炼的目的,同时能够对自身的运动能力有基础了解,在运动过程中合理控制强度,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其次,教师要反复强调学生的着装问题,要求学生穿轻便的服装,鞋子要选择防滑的鞋子,夏天不可以穿凉鞋运动,避免脚趾受伤。再次,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如在“原地踏步”训练过程中,要与前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一臂长为准,避免学生在踏步过程中踩到其他学生。在足球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抢球要领,为了避免运动过程中摔跤,可以想办法增大缓冲力,在抢球过程中如果有摔倒的趋势,可让学生做前滚翻,避免受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向学生传授保护自身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后,教师在课后要整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课堂活动技巧,规范自身的运动行为,同时还要总结活动中容易引起受伤的因素,着力于分析这些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让学生远离这些因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者故事教学法,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还要善于鼓励学生,要求学生互相监督,共同督促。如在“接力跑”过程中,前一个学生达到第二个学生的位置后,要求该学生再助跑一段时间后再接力,能够避免学生接力过程中摔倒,接力棒掉出等情况。在“立定跳远”过程中,学生容易摔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纠正学生的姿势,帮助学生找到发力点,避免跳远过程中头部着地活着后仰,减少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体育课程项目比较多,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也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安全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要领,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同时还要从课前、课上、课后加强安全教育,在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如何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学周刊.2018,3(21):55-57.
  [2]张媛,齐亚.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02):118-119.
  [3]余海阔.学校体育活动中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15(13):121-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6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