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美术区域环境创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聂红霞 张晶

  摘 要:美术区域环境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无限启迪作用,创设一个有机整合的区域环境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得到的。本文主要从“教师怎么对空无一物的美术活动空间进行创设”的角度,通过对美术区域环境的规划、环境设施要素的准备和环境标识三方面展开探究,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幼儿教师有序的创设一个能够良性循环的美术区域环境,实施幼儿园美术区域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美术;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幼儿
  
   在我国,区域活动也被称为区角活动或者游戏活动。美术区域活动是为幼儿提供系统、适宜的美术材料,使幼儿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美术环境的有效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区域环境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机会,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一、基本环境的规划
  (一)规划原则
  幼儿的美术区域环境指的是利用室内、户外环境让幼儿感受事物中的真善美,能从环境中得到欣赏和学习。可是现在的美术区域环境普遍存在教师意见多,幼儿意见少,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使环境失去了教育和促进孩子发展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美术区域环境,让环境也与幼儿“对话”起来。
  首先,在幼儿园活动中,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安排位置,有的活动区域因幼儿需要相互交流合作,活动中会有嘈杂的声音,为了避免少数喧杂的区域干扰其他区域,在空间的划分上应做到动静区别。美术区域活动,因创作的需要,幼儿之间需要相互沟通和协商,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区域活动,可以把绘画区设置在阳台、走廊或者远离安静区域的位置,这样幼儿才不会相互干扰,才能更专注的进行自己的艺术活动。
  其次,美术区域的活动,要考虑到水、电等资源,教师应该巧妙的将有特殊需要的区域安排稳妥,可以将美术区域安排在能够方便幼儿取水的位置;要考虑光线的问题,既不能在强光直射的地方,又不易在背光的地方进行创作,因此,美术区域活动应选择有窗户的室内环境,或者有顶棚的室外环境。
  (二)规划的方法
  1.开放法
  美术区域活动注重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区域活动的幼儿相对活跃,为了能让幼儿自如、愉快的开展活动,教师应注意空间的开放性。开放的美术环境包括美术环境的氛围,如:室内墙壁的布置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和作品展示的空间,要有丰富的美术材料呈现区域,可以备置许多吸引幼儿探索的设备,通过精心选取和摆放,激发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些均带给幼儿用开放的心胸去探索与学习。
  2.隔断法
  所谓隔断法就是利用物体把空间划分成若干区域。这种方法具有灵活方便、易变化等特点。在美术区域里,常用的隔断物体可以是活动柜、墙、各式各样的美术工具和材料等。在隔断中摆放工具和材料可以大大增强美术区域的艺术气氛。教师在摆放工具和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安全性。剪刀、美工刀、钉子、针等工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应远离幼儿的可视范围,可以放置在高处或隐蔽的地方。
  (2)造型因素。教师可以按照美术工具的用途和类别区别摆放,如按绘画工具、手工工具、泥工工具、版画工具、综合材料等方式分类,利用这些物品的高矮搭配,物品的不同摆放方向来划分各自区域。
  (3)色彩因素。教师可以按照材料物品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规律摆放工具和材料。
  3.悬挂法
  这是美术区域特有的一种方式,所谓悬挂法,就是教师利用各种不同的挂饰对空间进行划分和美化的一种方法。常见的悬挂内容有三种:
  (1)标识悬挂。幼儿园中的标识指的是符合幼儿认知的一种直观形象,即用文字、图画或者图文匹配等不同的形式作为区域标识,放置或者悬挂在区域的入口,帮助幼儿快速、清晰地找到该区域的方法。美术区域的标识可以利用美术元素去设计,如图片、幼儿作品、美术工具和材料等丰富的手法,使标识更具有美术区域的特点。
  (2)美术作品悬挂。美术作品的悬挂包括平面的粘贴和立体的悬挂摆放。无论如何悬挂,在创设美术环境时,教师应根据活动室的高度、面积以及实际美术环境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数量、种类和色彩。在放置悬挂材料时,教师应考虑幼儿的视线范围,选择合适的悬挂高度,从而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
  (3)工具和材料的悬挂。美术工具材料的悬挂法会让幼儿更加明确美术区域的位置和活动的目标,从而快速的做出判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和材料进行操作;与此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可以随时自由出入的较大的空间,使幼儿在美术活动区有限的活动时间里,大胆的进行探索和创作。开放式的美术空间里,可将绘画纸张悬挂在画板画架上,使幼儿绘画的视野更宽阔,更利于幼儿的绘画表现力。
  二、环境的设施要素
  美术区域环境的基本设施要素包括操作台(画桌)、椅子、画板画架、材料收纳架、作品展示柜等。这些设施的材质通常采用实木、塑料,安全环保。外形需要与幼儿身高吻合,如操作台的高度最好不要超过55厘米,尽量宽而长,表面平滑工整,颜色的选择不易过于刺激,以原木色最好;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画架画板、作品展示柜、材料收纳架的材质应选择厚重的,最好采用实木,其中比较重的材料应放置在下部,以免操作使用过程中架子倾倒。美工区域由于颜料、水的使用,无需摆放操作毯和地毯。除了这些基本设施之外,美术区域还应准备围裙、袖套、帽子、手套、水桶、毛巾等活动辅助工具。
  三、环境中的标识
  (一)标识的作用
  1.使物品摆放有序
  美术材料除了绘画常用工具外,多數是废旧材料,为了方便幼儿选择与取放,一般以开放式呈现在区域活动当中,幼儿园对于材料的摆放方式有很高的要求,一旦不整齐,就会使整个环境杂乱无章。如果在材料收纳架上做上标记,就可以使材料的摆放整齐有序,使整个环境协调美观。   2.区分不同领域
  在不同的地方做上统一的标识,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标识来清楚的辨别不同活动,如:手工区可标成红色的图案,绘画区标成绿色的图案,幼儿在完成活动送还材料时,可以通过颜色标识找到相应的位置。
  3.建立良好的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通过环境来引导幼儿自主的开展活动,这些标识的作用就更不容忽视。教师合理、科学的利用美术知识设计标识,通过标识又能帮助幼儿选择材料、整理材料,既能培养幼儿独立学习能力,又能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无形之中就为幼儿建立了良好的规则。
  (二)标识与幼儿
  教师在设计和使用标识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帮助幼儿快速辨别标识。
  1.小班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比较直观,对自己感兴趣、印象鲜明的事物比较容易记住。因此,在标识的选择中,可用一些幼儿喜爱的、简单易记的标识。如,教师可以利用有鲜明色彩水果、小动物的图案,这些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幼儿易认。
  2.中班
  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初步形成,有了初步的概括分类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冲动;在选择中班的标识时,教师可以选用几何图形、数字、交通工具等,配上不同底版颜色。在使用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正确认识数字、几何造型,还能学会对事物进行分类,标识中蕴含的隐形教育作用不容忽视。
  3.大班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她们喜欢用分类、比较等不同方式探索事物的规律,对文字也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大班的教师可以选择抽象符号或者数字作为标识。如:简单的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符号等。
  (三)标识的应用
  教师在为活动设计标识时应注意:
  (1)标识的唯一性很重要,要避免重复图案或色彩对幼儿的干扰。
  (2)标识的色彩设计要柔和。
  (3)标识的图形要简单,线条要清晰。如: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图形(圆点)标识来限定每张桌子的操作人数,并通过标识来规定幼儿开展活动时所处的位置。
  (4)标识的巧妙应用。如:利用椅子的数量限定参与人数,利用画架画板的数量限定幼儿数量。
  在美术区域,建议教师们主要考虑色彩因素,可利用不同的色調、不同质感的卡片、世界名画图片等,来帮助幼儿以最快速度记住标识,培养活动常规。
  参考文献:
  [1]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朱忍.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聂红霞(1983-),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张晶(1990-),女,汉族,石家庄藁城人,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助教,研究方向:学前美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6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