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丽乡村视角下南京传统村落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丰旭 陈周翔 钱丽红

  摘 要:传统文明中的农耕文明和文化景观是通过富饶美丽的传统乡村得以体现的,保留乡村村落就是保留文明遗产。在国家倡导的传统村落保护中,随着政策的出台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与合作,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已得到顺利实施。南京的美好乡村建设在此背景下展开,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南京佘村为例,对建设美丽中国特色传统文明村落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3-0-04
  1 传统村落的定义和组成
  1.1 传统村落的概念
  传统风格是一种垂直且可持续的继承方法,其中包含“遗传继承”,它具备可遗传性、可持续性、多样性的特质[1]。在农业文明时期,乡村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可以很好地反映人们的精神文明,是极具价值的文化遗产。根据村庄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和生活文化的形成,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传统村落和现代村落。传统村落,特别是建设时间较长的传统村落,不变的是乡村的选址和它独特的建设方法,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也给后世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历史信息。人文精神和古代村落的民俗风情不仅承载着历史悠久的物质遗产,而且还发扬着代代延续的中华精神,反映了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然而,和谐共处的依存性具有明显的历史传承、区域选择性和文化创意。传统乡村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人类发展历史的基础。民俗与传统乡村生活的融合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空间载体中的传承。在长期的生产和制造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集体村庄意识产生了基本的农村文化。
  1.2 传统村落的组成
  传统村落起源于传统农业文明行为阶段。人们共同生活,出现了一系列的生产行为。随着时间的积累,共同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推动了乡村形成,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多元化乡村文化,包括传统民居、精益求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他民俗特色。乡村文化的要素是全面的,包括传统的乡村房屋、生产工具和服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人文精神、宗教信仰、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俗文化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特色。
  传统乡村文化和艺术的机构管理在规范群众行为和保持乡村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个人行为文化和艺术扮演着劳动者的角色,自然形成了某种有约束力的隐性文化,这种隐性文化一直伴随着乡村的发展。当然,是人们的长期日常生活共同产生了某些类型的受限制的潜在文化艺术,这些潜在的文化艺术一直沿袭传统农村地区的发展趋势。作为非物质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文化長期以来在农村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乡村文化的灵魂,不仅体现在外部建设中、建筑环境中,更融入了整个村落的人文精神和民俗风情,恰恰是这个古老的村落使人们聚在一起,形成了相同的文化气质。
  祠庙或教堂是作为基于特定血统、地理和宗教的社区的枢纽,祠庙和教堂在乡村社会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能反映社区历史的房屋建筑以及村庄传统设计风格和特征的通常是村庄中的寺庙或主要教堂。乡村中的宗族常常通过祠庙或者教堂联系情感,每当遇到重大节日或者活动,都会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散,在广东、福建地区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情况。祠庙也往往体现着一个村落的经济发展情况,反映了祠庙或教堂作为特殊的社区枢纽的存在。
  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是构成传统村落的重要因素,都应该在保护和设计上加以重视,充分利用这两个要素。在现代乡村中,传统村落不仅意味着传统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一段时间内乡村村落的发展见证。继续传承、发扬传统村落的文化,不仅是传统村落的发展趋势,也是历史人文学科的发展趋势。
  2 传统村落衰败的主要因素
  2.1 经济因素
  城市的发展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从经济层面上看,大批生产力转移至城镇区域,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创造财富。原本在乡村从事第三产业的本土居民为谋求可观的收入和更为舒适的生活转而进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而一些接受过良好教育、有能力以出卖技术的年轻人也不愿继续留在村内从事体力劳动,导致村落流失了大量劳动力。
  同时,剩下那一部分仍旧留守乡村的村民力量过于弱小,而现实的环境资源又不足以支撑当地产业进一步发展。很多古村落在新型的人类社会生产环境条件的制约之下,逐渐不可遏制地走向消亡。
  2.2 交通因素
  由于受到我国原有的规划机制运作规律的影响,乡村的道路规划缺乏统一部署,一般由所在村镇自行建设,道路体系并不完善,与城镇衔接不甚便利。和城市的柏油马路以及纵横交错的立交不一样的是,乡村道路更多还是以青砖石铺就或是泥泞小路的形式,在交通不方便的同时,也会导致雨水滞留。加之古村落原有布局的限制,道路网络错综复杂、道路狭窄、路面建设较差等问题较为普遍。村内无公共交通设置,车行系统较为简单,交通混乱,不利于对外的交流沟通,整个村落处于闭塞状态,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渠道,村落与城镇的差异日益扩大。长此以往,乡村里越来越多的青壮年会去城里谋生,形成更多儿童、老人留守乡村的局面。
  2.3 生活因素
  近年来,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日益减少。城市发展迅速,城市混乱和扩张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许多城市的土地侵占农田,进一步影响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田地的减少和从事农业活动人数的减少使传统的乡村生活繁华不再。越来越多的当地人选择外出打工,农业和畜牧业面临着人员不足的危机。
  在城市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吸引下,更多乡村的居民选择迁出,这也归因于传统古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落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使人们流向大城市而远离乡村。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购物、休闲娱乐拥有更加多元的选择和更加便利的实现方式。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经胜过了对生养自己的古村的那份故土情怀。   3 保护传统村落的现实必要性
  3.1 国家的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点是“把绿色生态文明的基础建设放在优先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全过程。经济发展,努力建设美丽的家园,完成中国文化的持续发展趋势”[2]。中央政策推动了美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即安徽省的美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2 宝贵的文化资源
  传统村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见证者,是古老农耕文明的载体,是孕育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3]。现代化的大都市中那些失落的文化秘符,我们依然能在传统村落中找到他们存在的印记。或许有人因为追名逐利而选择背井离乡,或许古村落的命运正逐步走向没落,但那些古老的历史建筑并未被全然摧毁,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历史价值,也潜藏着整个错落的文明铸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自己的宗庙、祠堂,都凝聚着一族血脉,也凝聚着天各一方的中华儿女对先祖的思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在现代农业中,传统村落不仅象征着传统的中国文化,而且经历了转型期的传统村落还是古今共融的新时代民族文化的象征,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变迁与智慧。
  4 江宁佘村的设计策略
  4.1 保护与恢复
  从实际调查中可以看出,佘村的传统村落还是比较渴望继承传统文化。就目前而言,佘村的对他们要表达的文化元素进行了单方面的主观展示,但从总体规划、错落设计和后期运作的角度来看,缺乏整体视野和系统性[4]。村落景观角落应让参观者积极参与,实現设计者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不仅要为观看者提供视觉盛宴,而且要使观看者沉浸在乡村设计计划中,领会其中表达的内容。
  从保护与恢复的角度看传统村落,可以大大减少后来的不合理发展导致的文化停滞。在当今的文化艺术展览设计中,设计师必须积极整合当地的文化艺术元素和时代主题,结合人的情感和历史时间信息的内容,在融合新变化的过程中寻找文化展示的视角,产生在当代文化展览空间设计中不断被当代人接受的新文化元素,让人们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
  南京江宁佘村的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潘家老宅和潘氏祠堂作为徽派建筑,虽然损毁严重,但现在已被村民保护起来。徽派中传统的砖雕、石雕、木雕在建筑上仍有迹可循,“三雕”在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中也依然清晰可见,是无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1所示)。
  4.2 改善传统村落旅游设施
  要改善传统乡村旅游业,必须首先改善传统乡村内部的度假旅游设施。只有完善的度假旅游设施才能给游客带来最佳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前往传统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物质条件,也是前提。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确保道路通畅,满足游客行走和驾驶汽车的需求,不让游客受到路况的干扰。第二,现代生活与电子通信设备密不可分,不完善的网络通信设施将给游客俱乐部的送货活动带来不便。第三,需要改善传统乡村的旅游设施,包括停车场旅馆、饭店和其他游客接待设施及娱乐设施、游客购物设施和医疗基础设施,还需要增加公共厕所、公用电话、垃圾桶、饮用水点和货物存放场所等,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要求[5]。
  佘村的建筑密度高,但基础设施不完善,村中存在严重的排水问题与隐患,缺乏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致使村内大量的年轻人为了生计外出,只剩下老人儿童留守村庄,导致了村庄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乡村缺乏发展方向与动力的问题,这都是佘村必须彻底解决的问题。
  4.3 解决居民和传统村落维护之间的关系
  对传统村落的维护而言,居民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传统村落的维护应协调居民关系。维护传统村落并不意味着所有居民都应搬走,应允许居民参加传统村落的维护。这可以利用居民的“地方优势”,鼓励居民参与到传统村落维护的所有领域,包括制定乡村的发展趋势,挖掘传统村落的民俗、农业文化和艺术,使居民成为传统村落的监督者,监督传统村落总体规划和实践活动的实施。还要注意保护居民的权利,使居民对传统乡村的维护,能在不影响自己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开展[6]。
  5 结语
  南京市佘村传统村落的维护、开发和设计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传统村落总数有序增加,传统村落的维护与开发设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维护和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维护不善和开发设计不佳)等着我们去解决。
  参考文献:
  [1] 高鹏.传统村落乡村住居文化展馆展示设计研究——以济南孝里镇乡村文化展馆为例[D].山东建筑大学,2019.
  [2] 十八大报告全文[EB/OL].人民网,http:
  //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2018-07-12.
  [3] 顾思慧,陈玮,熊瑶.论如何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融入居住环境——以六善酒店为例[J].大众文艺,2019(21):89-90.
  [4] 马远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村镇建设:国外经验与中国走向[J].特区经济,2006(05):41-43.
  [5] 庞劲松,吴冬蕾.基于场所精神理论的洪江古商城游客中心规划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140-141.
  [6] 马晶纹,陈玮.闽南埭美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82-83.
  作者简介:李丰旭(1995—),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景观。
  通讯作者:陈周翔(1991—),男,浙江义乌人,博士研究生,实验员,研究方向:城市森林规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9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