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试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富强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与进步,互联网领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教育领域也深受网络信息的影响,教师可以在网络上通过搜寻资源的方式来完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层面的知识,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的方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这方面来说,网络不仅能够快速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帮助。故详细解说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涉及互联网理念背景下对英语课堂渗透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中引入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模式下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等方面,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4-01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53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形态有了很大的转变,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变为现代的信息经济。因此在大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科技型和信息型人才,为了完成国家这一培养目标,在教育领域也应当及时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国家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现代技术条件,使得教育领域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层面需要越来越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应当把创新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通过改革教育模式和思想观念,使得学生从动手型向动脑型转变,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英语的教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思维方式以及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英语方面能够拥有一个较为深厚的基础,这对于学生后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理念下对英语课堂渗透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英语,在学习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重于打好学生的基础,也就是单词、读音、发音、阅读、理解、音标等方面。而为什么要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加入“互联网+”英语的学习属于语言的学习,而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读、听、写,学生要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到语言的精髓。而在英语的课堂中深入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将读、听、写这三个领域融合为一个方面。教师在讲解音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口型以及发音问题,通过口型和读音以及听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地道地发音。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下载一些音标口腔读音的图片,让学生在发音的时候注意自己的口腔是否标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下载英文动画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动力,增强学生内在学习的驱动力。除此之外,这样对于训练学生的听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能够使听力和读音方面有所训练。网络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读、听、写融合为一个方面,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互联网的理念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世界形势以及国际问题,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关注世界形势,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凝聚力,还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加入互联网因素对学生来说利大于弊,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學生地道的发音,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也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注意使用互联网的程度,避免学生过度关注网络信息而忽略对于课堂的学习,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度的问题。
   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互联网+”的优势
   (一)打破时空限制,接受先进的课程学习
   现代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并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的利用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搜查,从而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通过引入互联网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这样能够打破教师的思维局限,拓宽学习的范围。除此之外,世界各地的教师都可以上传学习资料并进行网络交流,这样对于文化融合以及学术讨论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课堂中引入互联网资源也能够打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思维局限,帮助教师跳出教学跳板,让教师在与不同地区的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学习和资料查询能够实现信息共享,这对打造优秀教师团体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加入互联网资源,也能够使学生接受更加先进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内接受世界各地较为优秀的教学资源和英语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接近国际模式,也能够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快捷与方便。除此之外,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能够培养全方面人才,从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
   (二)适应时代趋势,改革传统教育方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互联网,不仅能够适应时代趋势,对于教育模式的改变也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比如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提前备好教学资料,教师个人通过资料的查询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的总结进行教学,而目前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网上资料的搜寻找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并通过不同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网络信息的出现对于改革传统教育方式也具有重大影响。中国的传统教育受到科举制度影响,大多是教师个人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课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会造成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儿、睡觉的现象,从而不能保证全部的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网络信息的出现可以打破这种模式的局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学习资源,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领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的意识,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这种教育模式使中国的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引入互联网因素,不仅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也能够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在“互联网+”模式下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利用在线资源,实现翻转课堂
   网络信息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查询,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也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网络信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能够实现资源整理与分析。学生通过关键字的搜索和引擎能够找到相关的知识。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整理,使得更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的知识放在搜索前端,以便于搜索者能够及时地发现。此外,在互联网模式下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也能够帮助实现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可使课堂模式能够灵活地转变,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一些软件App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可根据不同教材以及教学现状的需求进行模式的转换,从而实现翻转课堂。教师在讲解英语单词时通过信息查询可以查找到相关的例句和文章,从而通过文章以及例句的解释让学生明白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在此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写作能力,这也是翻转课堂的宗旨所在,在此过程中也充分利用到了信息资源的优势。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授课的过程中,互联网与翻转课堂息息相关,翻转课堂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随之出现的。
   (二)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将英语知识系统化输出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加入互联网因素,能够使学生直接与国外学生进行网络交流,为学生提供全英式的学习环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只有在不断的使用中才能得到不断地进步与升华。学生通过与国外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能够快速地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可能由于基础较为薄弱,与国外学生不能顺畅地交流,但通过一些肢体的表达也能够明白对方的含义。通过提供全英式的教学环境可以对学生形成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培养学生的语感。除此之外,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将英语系统化、灵活化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生接触到新知识时,一般会出现内化和外现两个过程,内化就是学生将对于知识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而外现是指学生将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外界的一个过程。而在英语课堂中加入互联网因素能夠快速提高学生外现的效率,学生在进行自我总结的基础之上搜寻网络资源,可以将英语知识系统完整地总结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信息网络,也能够加固学生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精神是互联网时代较为重视的精神之一。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通过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也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成员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的任务。当教师布置一个讨论的任务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不断进行讨论学习,进而总结出一个较为代表性的结论,作为本小组的最终答案。各组成员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彼此之间学习和磨合能够形成团体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模式下发展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就要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翻转课堂,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将知识系统化输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除此之外,还包括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指信息互联网渗透到小学英语课堂的始终,在英语学习的各方面都有互联网信息的参与。但课堂使用互联网信息要注意度的问题,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观念,并能够正确地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假。信息教育模式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产物。因此在教育领域应当不断适应时代趋势,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以促进教育领域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心玮.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小学英语微视频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2]陈连欢.“互联网+”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探究[J].才智,2017(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9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