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是中考分值占比低,课时较少,学生课余时间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如何通过地理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深度学习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深度学习是学习者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结构的建构和迁移。本文以《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为例,阐述了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地理课堂 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现在的学生如何去适应未知的未来世界,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永恒课题和巨大挑战。深度学习无疑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本文以复习课《中国的自然环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课堂教学为例,简述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的策略。
  1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初中阶段地理学科在中考中分值占比低,课时较少,学生在课余时间用于学习地理学科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课程标准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却不低。所以要想实现深度学习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堂上老师必然要创设贴近生活、真实自然的教学情境。笔者在设计《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复习课时,选择中华鲟长江洄游作为教学情境的切入点。中华鲟在漫长的洄游途中,会遇到面临威胁其生存的挑战。同学们在感叹中华鲟生命的顽强之余,会好奇遇到挑战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整合教材,选用地图,抓住核心知识的内在联系
  深度学习要培养的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知识的能力、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同伴顺畅有效地合作的能力、借助适当的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自我指导和反馈的能力。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明确学生需要调用哪些核心知识,怎样激活。自然环境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和基础。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语言”,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依据。在复习课《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笔者利用教材中的均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地形图、长江流域地形剖面图、内外流河分布图等等……组织学生复习各要素的分布规律,这些规律是分析成因的重要依据。
  其次,选取合适的地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复习课《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学生两个挑战任选其一,选取合适的地图,结合相关知识点,小组合作探究、中华鲟洄游途中遇到挑战的原因。一方面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调动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选用合适地图的过程中,抓住各要素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生成知识网络打好基础。
  最后,生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中华鲟在长江洄游途中所面临的挑战,说明了长江流域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建构自己的内在知识结构
  布鲁纳说过:“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使它有助于解决学生在课堂外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在日后训练中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经典的迁移问题的中心,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
  在复习课《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基于学生分析的长江流域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基础,笔者让组内同学共同建构一幅自然环境要素间的关系图。这种建构是对之前活动的归纳总结提升,为分析中国的区域地理提供方法,这是一种“综合的分析”,即由果析因的演绎思维,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养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4深度学习,主动思考,促进已有知识的有效迁移
  教育心理学观点认为,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活动建议”中提出建议:开展野外地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例如,实地观察家乡某条河流,描述该河流的特征。这项活动需要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结构,通过探究,获取新知识。事实证明,通过归纳、建构自然环境的知识结构,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可以把已建构的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迁移到任何一个区域,如家鄉的河流,根据家乡的地形、气候的特征,分析出该河流的水文特征,再结合实地观察具体描述该河流的特征,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的尝试,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的提高,利于提升学生选用地图的能力,利于学生养成内化知识、建构知识结构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2] 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教育研究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5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