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志愿服务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文化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建设强有力的志愿服务平台,让高校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提升传统文化素质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本文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志愿服务的剖析,寻求高校志愿服务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使我们了解高校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在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高校志愿服务 意义 实现路径
  1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志愿服务
  1.1中华传统文化概念
  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华儿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验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历史变迁过程中,中华民族文化经过丰富多彩的优秀思想沉淀,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精神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在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振兴中具有优势地位,具有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历史成果。
  1.2高校志愿服务概念
  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指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而提供的服务。现代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中国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始实施青年志愿服务行动,短短二十多年,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受到全国高校大学生的广泛欢迎。高校志愿服务就是指高校大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经验投入非营利性社会公益事业,以帮助他人、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无偿提供志愿服务。
  1.3志愿服务与传统文化
  志愿服务很早就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运用,在我国发展时间不久,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沉淀,志愿服务精神一点点渗透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它的底蕴很深厚,根基扎实。志愿服务精神伴随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一言一行,豐富传统文化内涵,提升中国人传统文化素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高校志愿服务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2.1有助于大学生人格素养、人格精神的全面提升,构建和谐社会
  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群体的中坚力量,把自己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最具创新力的一面展现出来,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的变化,从而认识自我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方式也是通过对人格的不断完善来实现的。
  高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影响力,基于对自我认识的不断追求,本着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宗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关爱他人,完美地将服务他人与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合二为一,也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满足,从而获得人格品性和人生境界的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实践平台,通过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社会服务活动,让当代大学生投入广泛的社会生活,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2.2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历史文化的积累与沉淀造就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校大学生离开父母,通过融入群体大学生活,开始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校园生活是大学生人格魅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志愿服务走向社会,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强化爱国情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能够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养成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习惯。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拒绝奢靡浪费,形成勤俭节约、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2.3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培养
  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对世界的不断认知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面对社会现实生活去锻炼自己,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认可自己。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大学生走入社会,走进现实去感受真正的人生。他们以“无私”作为其精神支撑,用行动来证实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志愿者,他们的付出与回报是无法用具体事物来衡量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得大学生增强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感,培养了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使他们身心健康,意志顽强。志愿者们坚守自己的理想,促使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越来越强。
  3高校志愿服务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现路径
  3.1建立健全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校志愿服务制度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有力途径和手段,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高校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把志愿服务融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中,结合高校自身优势资源,建立适合大学生人才发展的志愿服务制度,不断促进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志愿服务的工作做强做大。
  3.2发挥志愿服务活动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掘我们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遗产,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前途命运。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志愿服务活动主体作用,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让高校志愿服务团队走入社会,完善社会群体自我品质、提升自我修养,让身边每一个人成为传统文化的自觉践行者和代言人。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营造良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氛围的新载体,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志愿服务,发挥重要的主体功能,结合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校园文化生活,不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国学大讲堂进社区,诗歌大赛进中小学等,促使高校青年志愿者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也让身边的每个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文化熏陶。
  3.3提高德育教师的师资水平,增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队伍
  高校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充分挖掘高校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校志愿服务,寻求可行性对策,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师资水平,增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队伍,建立良好师德风尚的新媒体平台。高校志愿者的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培育与指导,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定期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群体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培训活动。在增强教师自身优秀文化修养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志愿服务交流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于心。
  参考文献
  [1] 杨明.高校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与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
  [2] 林中青.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及其实现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 王卓亚.高校志愿服务联盟机制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6.
  [4] 于红霞.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实现[D].延边:延边大学,2012.
  [5] 成积春,刘慧.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8.
  [6] 崔静.江苏高校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3.
  [7] 付琳.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5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