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教学应以“乐”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樂教学应给学生什么?音乐教学不“乐”的现象已普遍存在,由于其他学科对音乐课的威胁与排挤,孩子们似乎少了一分天真烂漫、一分生动活泼、一分审美的情趣。“乐”是音乐的主题,音乐教学应以“乐”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 乐学 审美 感受
  音乐教学应给学生什么?这似乎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天天面对的事情,但又是一件经常被遗忘的事。虽然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着其他领域,可谓是步履艰难。音乐教学不“乐”的现象已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其他学科对音乐课的威胁与排挤,孩子们似乎少了一分天真烂漫、一分生动活泼、一分审美的情趣。对此,想从“乐”字出发探讨一下音乐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高智商和高情商被称为未来信息社会人才的两大必备素质。经大量的科学论证和实践证明,人智商的开发与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情感素质与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更为密切,因此可以说,未来人的素质将与音乐艺术缔结更深。目前,全民音乐教育已取代音乐精英教育,那么学校教育中如何实施和提高音乐课堂实效呢?
  一、“乐”是音乐的主题,音乐教学应以“乐”为主线
  古代的六艺中已提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乐”就是音乐(包括舞蹈诗歌等),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地位,通过“乐”来表现生活、陶冶性情、修炼德性,正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乐”的成分和作用在缩减,对此,做一些探究。
  1.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乐学才能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已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目标已很明确,关键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和体现,事实证明,只有乐学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要做到乐学就要把课堂搞得生动活泼,生动活泼并非简单的说说笑笑,而是对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安排、对知识结构的充分把握、对大纲教材的充分了解、对教法学法的充分研究,以及对学生特点的充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挖掘教材中“乐”的因素,结合丰富的情感表现,使课堂生动活泼,乐学就是需要学生在快乐之中学到知识和掌握技能。
  2.发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是发挥学生主人翁主体意识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避免用求同意识来压抑学生的个性,只有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发挥出来,才能形成乐学。比如在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从策划、筹备、演出、观摩、评论等都让学生参与,让他们得到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摆正他们的主体位置,这样活动才会有实在的意义。
  3.留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参与其中方能其乐无穷
  有了成功的尝试,学生的参与性才能得到加强,有了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得到开展和提高。在传统的音乐教学——唱歌课中,增加了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后,其收效大大加强;现在把器乐列入教学大纲,让器乐进入课堂,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得到尝试和表现,全面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但在歌唱、乐理、欣赏、器乐等教学活动还有待进一步的协调、加强和深入,以及应注重激励和评价,以提高其实际的效能。同时,不能单以比赛成绩来评定音乐教育教学的成果,比赛与普及应是不尽相同的概念,学生由于参加比赛而没有获奖时,情绪会有很大的波动,也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青少年对音乐的喜爱来源于一次次小小成功的积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学生在唱歌、舞蹈、演奏、作品展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想象与创造,全面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课堂呈现勃勃生机,充分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二、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审美能力。
  一般来说,音乐艺术具有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1.感受到美的真实,方能追求美的过程
  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让孩子们唱得泪流满面,一曲《欢乐颂》可以让人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孩子们假如有机会能多表现一些、多欣赏一些、多体验一些,就会多感受出一份美,有了这份感受的时候学生才会去努力追求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目前很多活动学生得不到参与,这又怎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呢?
  2.感受、体验,方能鉴赏美的价值
  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铺天盖地的港台情歌,如何让孩子分辨出艺术的真谛,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港台有什么新潮流行的歌曲,在学生中很快被传开。面对信息化和市场化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社会,一味地埋怨学生,还不如积极地正确引导,教会他们如何去鉴别音乐的高雅,分析出学生喜爱它们的前因后果,让青少年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及对人成长的影响,教会他们把握好分寸,使他们能充分认识音乐的积极作用,从而自觉地抵制负面影响。
  3.表现出美的品质,方能创造出美的天地
  美是做出来并非讲出来的,用粗暴的手法进行“礼貌”教育是教不出好学生的。美的品质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生命的无限珍惜。有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才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敢于面对失败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气概。有了这种情感,才会体验到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悲壮、才会使列夫.托尔斯泰在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流下痛苦的眼泪、才会使《黄河大合唱》激起千百万中国人的奋起抗争,也才能使孩子们从小学会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对美的不懈追求、对艺术的一片痴心,对音乐的无限热爱。
  音乐教学应以“乐”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实践,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使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