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废物创新手工制作活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并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学龄前儿童对美术活动表现出强烈参与愿望,通过对具有可塑性的废旧材料进行收集,加工改造,既是实践操作和游戏活动的过程,又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怎样才能找到一种适合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呢?就此问题,我们结合本班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创设轻松的氛围,并从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创设情境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将幼儿带入一个开心、有趣、乐意表现的环境中,引发孩子们的共鸣。
  (一)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各种废旧材料,分门别类的摆放在创意美劳活动室,并制作相关手工作品進行展示。例如:废旧纸盘纸杯组,有各种小动物造型:狮子、乌龟、小老鼠等。废旧瓶子组,有用各种辅助材料。例如纸绳,颜料,粘土、松塔等创意制作出的霍比特小屋、茶壶、花瓶等。参与材料收集,让幼儿也有满满的成就感。
  (二)给幼儿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幼儿参观完创意美劳室,对手工制作已经产生极大的兴趣,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引下自由发挥,自主创作。
  (三)在玩耍与欣赏中明确制作意图
  幼儿手工制作的意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产生的,因而在手工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渐明确制作的意图。如:幼儿拿了一半核桃壳,在无目的地玩耍,教师在展示完自己的创意后,可以启发他们联想:“你想用核桃壳做成什么好看的东西吗?”在引导幼儿欣赏教师的作品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明确意图。
  二、尊重幼儿个性,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
  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为了在手工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力,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要为他们创设丰富的情景与情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幼儿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掌握手工制作技能
  幼儿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早期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所以只有在幼儿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而且幼儿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接受能力强,制作的快而好,而有的却恰恰相反。因此,教师尽可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改变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增加幼儿动手操作的时间。同时也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同伴解决困难,这样既能让能力强的幼儿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又能使能力弱的幼儿养成虚心请教的习惯。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学中多让幼儿自己动手,让他们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运用多媒体,加深理解,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如俊马飞奔,一日千里。计算机、幻灯、投影仪等各种电教媒体步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幼儿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大班活动《彩绘瓶子》,采用传统的方法,教师个人能力有限,只能为幼儿提供屈指可数的示范作品。而多媒体的运用则为幼儿展示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示范作品、可以更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让幼儿深刻地欣赏,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创新能力。
  五、各种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拓宽幼儿知识面
  艺术教育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与各门课程之间是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教师做个有心人,就能通过手工制作不断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例如:小班《大树》这一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大树的各部分:树根、树干、树枝、树冠、树叶。中班《螃蟹》这一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世界各地不同的螃蟹种类,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这种沟通和渗透不仅仅停留在内容上,还深入到美的潜在形式因素等方面。让幼儿对艺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越浓,知识经验越丰富,反映在作品中就越精致,越细腻。
  六、积极评价,激发幼儿的创作信心
  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对人们良好的思想行为做出肯定和赞许的评价,能使其产生愉快地情感体验,受到鼓舞,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因此,在活动中,适时、适度的用语言对幼儿的大胆创作给与支持、鼓励,会提高幼儿更方面的能力。根据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形象、好模仿的特点,教师应选准幼儿模仿的对象,在手工操作活动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幼儿的精彩表现,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幼儿树立榜样。同时也应该将表扬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受到表扬的机会,教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值得欣赏的地方,使幼儿的优点得到放大,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作品是评价幼儿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但幼儿完成的作品不能完全代表一切,幼儿在手工的过程中获取经验和训练才是最重要的。作为调动幼儿积极因素的重要手段,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奖励,从而来激励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每位幼儿的梦想从幼儿园启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3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