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病人治疗过程中利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这一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94例痛风性关节炎病人,病人入院之后医护人员首先深入了解病人身体状态,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将这94例病人随机分为F组和Y组,F组的病人按照常规程序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参照,Y组病人在基础治疗之后给病人进行中医针灸治疗作为观察,对两组病人治疗之后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Y组病人治疗之后有效的人数为43例占比91.49%,F组病人治疗之后有效的人数为35例占本组人数的74.4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结论 中医针灸治疗应用在痛风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明显比常规治疗方式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1..02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人体内部相关组织代谢功能出现障碍,病人患有此种病症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症状。基于当前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帮助病人缓解疼痛,利用药物辅助病人有效处理体内的尿酸,但是随着药物长期的使用在后期会出现一定的耐药性,本次研究基于痛风性关节炎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病人,在研究过程中两个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通过实践了解中医针灸治疗的实际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6月这一期间接受诊治的94例痛风性关节炎病人,病人入院之后医护人员首先深入了解病人身体状态,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医护人员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诊断确诊,将这94例病人随机分为F组和Y组,分别进行参照和观察,F组的病人按照常规程序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组中病人平均年龄为(53.586±4.352)岁,男性病人与女性病人分别为27例和20例,Y组病人在基础治疗之后给病人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组中病人平均年龄为(54.327±4.267)岁,男性病人有25例,女性病人22例,基于本次实践研究的需要设定严格的选取和排除标准,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检查病人并没有其他相关的病症选取,病人临床治疗相关资料记录完成没有丢失的选取,把精神有问题和病人特别严重的排除在外,分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为了保证研究准确性两组病人选择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不大。
  1.2 实验方法
  实践研究中F组的病人基于参照需要按照日常治疗程序,医护人员检查病人情况按照治疗标准给病人使用药物,通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服用嘌呤醇片,观察病人病情发展状态。Y组病人治疗时需要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行针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标准不能太深,按照日常治疗规范每次针灸必须留针一段时间,通常是保证在大于30分钟和小于50分钟之间,实践中适应病人病情调节时间,同是病人也需口福常规药物辅助治疗。
  1.3 疗效标准
  根据病人的治疗护理之后实际的实际情况了解效果,实际的效果判定根據情况划分为三个等级,病人治疗之后身体相关器官各项相关症状明显消失,进行专业检查之后身体相关指标恢复正常说明治疗之后显效;改善说明治疗有效;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状态说明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需要对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各项指标研究按照统计学知识完成,建立相关的系数方程,观察病人身体发展的具体情况最终结果每小组之间进行检验,病人护理之后的实际情况利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并且各小组病人治疗情况用具体数据分析,并且对计量资料进行验证。
  2 结 果
  2.1 F组和Y组病人治疗情况对比
  Y组病人作为观察组治疗之后有效的人数为43例占本组人数的91.49%,F组病人治疗之后有效的人数为35例占本组人数的74.4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见表1。
  3 讨 论
  按照传统治疗理论所述出现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病人长期受到风邪侵袭,利用药物帮助病人疏通经络、去肿减痛治疗。传统中医就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记录,针灸治疗驱除病人体内的邪寒之气,针灸要讲究方法把握力度,根据病人情况停留合适的时间避免时间掌握不当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针灸过程中关注病人主体,了解病人的身心发展,在交流之后制定个性化方案提升效果。实践研究结果表明:Y组病人和F组病人治疗之后有效的人数分别为43例和35例,分别占本组人数的91.49%和74.47%,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综上可知,中医针灸治疗应用在痛风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效果明显比常规治疗方式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盖其夫.浅谈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3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