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木雕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木雕工艺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艺术成就,很多木雕作品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从发展角度看,木雕艺术需要不断加深作品的文化内涵,让艺术的审美层次更加丰富。现主要探讨木雕艺术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木雕艺术的独特美感。
  [关键词]木雕艺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 J322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0)2-0048-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贺少伟.试论木雕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J].天工,2020(2):48-49.
  木雕是一种将所有客观事物以及艺术想象融入木质构件中的艺术形式。木材是木雕艺术的重要载体,将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想象表现于木质材料上产生的艺术美感是诸多艺术中其他材质无法达到的。在当代木雕艺术传承中,要和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这样既可以有效推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能让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得到纵向延展。
  一、木雕艺术概述
  木材与其他材质有着截然不同的温和以及纯朴感。在原始时代,木头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将之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基础材料,在木材的特性中不断挖掘着美的要素。在木雕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将智慧以及对生活的向往融入木雕作品中,使得中国传统木雕艺术也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木雕艺术经过一代代匠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日趋成熟。总体来看,木雕具有造型凝练、线条清晰明快、刀法熟练流畅的特征。纵观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时代的木雕艺术作品反映的都是当时社会的审美以及价值追求,它们都以温和、纯朴的本性诉说着不一样的情感世界。
  二、木雕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孝的思想与木雕艺术
  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礼仪与仁义,儒家思想反映的也是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对于儒家思想进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所在。“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也是仁德的根本所在,从汉代开始,孝就成为整个社会以及国家统治的重要方针,对于社会发展来说,孝的思想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也正是在孝文化的倡导之下,人们可以拥有和谐的思想道德环境,孝的文化也被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接受和认同。
  在木雕艺术中,很多艺术品都以孝作为表现的题材,木制品本身特有的材质特征很适合表现孝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价值概念。同时,在木雕艺术中发扬孝文化,也能有效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孝文化在木雕艺术中有着丰富的展现形式,如一些反映家庭和谐、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的木雕作品等。在中国人传统的家庭道德观中,儿孙满堂是幸福的象征,所以很多木雕图案以及作品都会刻画众多的儿童形象。例如,有为新人献上诚挚祝福的龙与凤木雕艺术品,也有麒麟送子、龙凤呈祥、送子观音等作品,也有一些木雕艺术家用多籽的石榴表达对儿孙满堂的期盼。这些富含着吉祥寓意的木雕创作体现的也是对于美好家庭的向往。还有象征夫妻恩爱的鸳鸯图案以及和合二仙等木雕作品,在我国民间非常常见。
  (二)忠、义思想与木雕艺术
  忠和义也是木雕艺术经常表现的题材,在古代的君主社会中,臣子需要臣服于君主,全心全意维护君主的利益,作为臣子需要履行的重要使命就是忠心,这也是古代社会中臣子的最高人格追求。围绕着忠与义,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原则也被建立了起来。例如,“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孝者必贵于忠”,这些警句的出现反映的都是人们对于忠和义的重视,在古代的典故中也有《桃园三结义》《苏武牧羊》《赵子龙救孤》和《岳母刺字》等对于忠和义的阐述。
  在封建社会中,男子是主体而女子则处于受支配的地位,在程朱理学的社会教化思想影响下,妇女需要遵循封建礼教的要求行事,妇德也是女性的头等大事。女性的一生都要围绕相夫教子和妇德,将人生意义与价值寄托于家中的男性身上。从现代角度看,这种封建礼教的思想已经过时,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一思想始终是社会的主流认知,而女性在当时就被礼教所束缚。在木雕艺术中,常常会有相关的艺术题材出现,如以相夫教子和恪守妇德为主要内容的木雕作品,代表作品有《母子图》《乳姑不怠》《送郎赶考》《闺训女儿经》等。
  (三)学、仕思想与木雕艺术
  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封建社会对于成才的判断普遍为做官和读书,儒家文化认为个体人生的理想发展方式为学而优则仕,所以这种对于人才培养的价值观导向使得很多木雕艺术家都将对于读书和做官的向往融入创作题材中。在古代较为著名的木雕作品有《五子登科》《十八学士》和《三进士》,这些木雕作品反映的是封建时期文人们渴望以做官出人头地的人生愿望。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读书并不容易,他们虽然凭借自己的努力研读古籍和名典,但是能够做官的却少之又少,所以也有一些木雕作品反映的是读书的场景,如《买臣负薪》《车胤囊萤》等。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思想,在现代看来这些思想是陈旧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中,这种思想认知非常普遍,而由此所诞生的木雕作品同样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虽然它的题材在现代仍然是有待考量的。
  (四)“中”“和”思想与木雕艺术
  在古代的哲学文化中,“中”指的是矛盾双方都要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缺陷,尽量达到平稳的状态,而“和”指的是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对于“中”与“和”的追求,酿就了中国艺术的特有平衡思想,在艺术的情感表达、外在形式、内容以及风格上,中国艺术都追求适度的原则。木雕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从古代传承到现在具有深厚的艺术底蕴以及历史文化风韵,在艺术表达上也继承了“中”“和”的思想,所以很多木雕艺术在当代会有格格不入之感。为了让木雕艺术在当代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木雕艺术家要与时俱进,从现代艺术中借鉴艺术发展的新思维,不断提升木雕艺术的维度以及创新点,让木雕的题材更加现代化,并对木雕创作的艺术手段进行不断优化,让木雕艺术表现出更多的现代题材,将现代艺术的内涵以木雕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木雕艺术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及思想传播出去。
  综上所述,木雕艺术是中国艺术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这种代表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作品类别,不仅能够将具有中国韵味的艺术作品表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能够带给人们过目不忘的审美感受。在当代,中华传统文化与木雕艺术要持续结合,继续走兼收并蓄和融会贯通的发展之路,在艺术表现题材上要解放思想,融入更多的现代理念以丰富木雕艺术的表现题材,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中国传统木雕艺术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祖洪.木雕的工艺技艺及审美特征研究[J].艺术品鉴,2019(3):21-22.
  [2]李飞.中国传统木雕艺术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贺少伟,男,1992年6月出生,毕业于福建省閩江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2015年,木雕作品《刘伶醉酒》获福建工艺美术“创新杯”作品展优秀奖。2016年初,作品《哪吒闹海》参加首届海峡两岸雕刻艺术大赛荣获“福雕奖”铜奖,同年黄杨木雕作品《听松悟道》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6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6年,经评审获得初级工艺美术师资格。2017年,木雕作品《品》荣获第九届福建工艺美术“争艳杯”银奖。2019年4月,中国工艺美术第十一届“艺鼎杯”木雕现场创作大赛《烈火雄心》获入围奖,同年木雕作品《草原牧歌》荣获第十一届福建省工艺美术“争艳杯”铜奖。
  (编辑:刘莉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10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