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语文教学理念及策略小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学生完美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人文教育内涵,巧设课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挖掘课文人文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础性学科,语文的人文性使得它在培养学生完美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语文教学也包括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技巧如听、说、读、写这些方面的能力,但根据中专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中专学校要向社会输送合格社会人的要求,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化内涵,并将这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存的文化授予学生,语文教学的文化含量和能够促进人的发展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语文学习都是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进行的。那么,如何在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呢?
  1设计精巧课前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课文学习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中专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又直接来源于教师。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除实用文外,都具有人文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与课文相关的特殊点,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特殊点,有的来自于作者写作背景,或者是课文的影响、特殊地位,或者是作者本身的传奇经历等。任何一篇課文,都能找出其特殊点。
  如中专二年级课文《渐》,作者丰子恺,在学习这篇课文前,我用了几个特殊点来导入:(1)他是中国现代漫画之父,他是李叔同(《长亭外》作者)的学生(作者特殊);(2)朱自清的《匆匆》与这篇课文《渐》被誉为谈论时间的散文“双璧”,但写作角度相反,一个从“快”的角度写,一个从“慢”的角度写。这样来介绍导入这篇课文,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读起书有兴趣,听起讲来认真,分析课文有主动性。
  再如:《赤壁赋》,作者苏轼。这是一篇古文,还要求背诵。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学生古文基础差,上起来很困难,更别说背诵了。我在上本文之前,先这样介绍作者苏轼:(1)他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没有之一);(2)他是诗词文书画五方面都达到顶峰的全才艺术家(没有之一);(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4)在2000年时被评为“千年英雄”,全世界只有12人,他是其中一位,这人是谁?这样介绍作者,一下子抓住了学生注意力。然后告诉学生,要理解一篇课文的思想感情,得了解作者经历、创作的背景,然后再学习课文,不需多讲,就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所以,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先来了解苏轼这个人,他的经历。了解他的过程,就是学习他的过程,学习他对国家的责任,对人民的爱, 学习他的旷达与乐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学习才会更有积极性、主动性,所以,老师设计好课前导入非常重要。
  2挖掘课文人文素材,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语文本是人文性学科,语文教材中描写古今圣贤、仁人志士的典型事迹的文章,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弘扬做人道理的文章,传承艺术美的文章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提升他们审美情趣的非常有价值的文本资源。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与感悟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
  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我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学习他忧国不谋身的情操,在困境中的旷达乐观精神;在学习杜甫的《登高》时,引导学生学习他“穷年忧黎元 ,叹息肠内热”的情怀;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时,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其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让学生深深体会母亲的爱与关怀,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习《幽径悲剧》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与生命之美,懂得保护自然、珍惜生命之情;学习《胡同文化》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知道古人如何在建筑中体现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在学习《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时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艺术的表现手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提升审美水平。
  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 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文内涵, 让学生在学习欣赏中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体味生活的喜怒哀乐,使学生在感受生活中阳光灿烂的同时,也要有勇气坦然面对岁月的凄风苦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独立的意识、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1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