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配方施肥对玉米重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于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村设置肥料施于地表(TT)、单侧单层施肥深度10cm(UST10)、单侧单层施肥深度18cm(UST18)、单侧2层施肥深度10cm+18cm(UTT10/18)、单侧3层施肥深度10cm+18cm+25cm(UTT10/18/25)、农民常规种植(CK)6个施肥处理,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各施肥处理中,UTT10/18施肥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重等指标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前期与其他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在玉米生长发育后期UTT10/18施肥处理长势旺,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重等指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UTT10/18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较TT、UST10、UST18、UTT10/18/25、CK施肥处理提高18.6%、10.2%、6.5%、13.6%、9.6%。结论:UTT10/18(单侧2层施肥深度10cm+18cm)施肥处理,能够显著促进玉米植株后期生长发育,进而提高玉米产量。UTT10/18施肥方式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夏玉米;施肥方式;农艺性状;产量
  玉米种植受到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变化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因此,在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不同的省份,需要根据玉米生长需求进行农艺技术的筛选和使用,实现对玉米机械化、现代化、科学化种植,配合轮种、套种等作业方式,提高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推动地区内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试验肥料。尿素(N46%),磷酸二铵(P2O546%,N18%),硫酸钾(K2O50%)。(2)试验品种。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2.测定指标与方法。(1)玉米株高、叶面积。采用定株观测法测量叶面积,即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每小区选代表性植株挂牌标记测量叶面积;在抽雄开花期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测量株高。(2)干物质。于大喇叭口期、抽雄开花期、乳熟期、完熟期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105℃杀青30min,然后80℃下烘干至恒重称重。(3)测产及考种。每小区取6.67m2测产,同时选取10个代表性样穗风干考种,记录穗粗、穗长、秃顶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计算水分含量。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肥力水平下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株高的影响。于灌浆期测量玉米株高,每处理测量5株。结果可知:低产区配方施肥区株高平均达255.6cm,比不施肥区增加6.01%,比常规施肥区增加1.35%;中产区配方施肥区株高平均达261.4cm,比不施肥区增加5.15%,比常规施肥区增加0.69%;高产区配方施肥区株高平均达258.7cm,比不施肥区增加3.23%,比常规施肥区增加0.15%。说明在中低产区,施肥能促进玉米的地上部生长发育,增加玉米株高。
  2.不同肥力水平下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于乳熟末期每区取10株测定穗粒数、百粒重等指标。各小区穗数差异不显著;配方施肥处理平均穗粒数557.0粒/穗,高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2.07%和33.01%;配方施肥处理平均百粒重30.3g,高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3.06%和17.29%;配方施肥处理的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增产原因在于增加了穗粒数和百粒重。
  三、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适宜的肥料施用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又能减少氮因淋洗、氨挥发、反硝化形式损失及土壤磷富集等一系列问题。作物养分积累是生物量积累的基础,对产量形成影响显著,由于农民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使玉米生长后期因脱肥而导致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积累与玉米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玉米花后氮、磷、钾积累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高于玉米花前氮、磷、钾积累量,可见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氮、磷、钾积累更有利于玉米产量形成。玉米作为高植株生物长期生长在水分和营养成分高的土壤之中,但是水分过多也会造成土壤缺氧,根部活力减弱,导致根部吸水就会非常困难,但是叶片蒸腾的作用不会减少。尤其是在晴天,这样会使得叶片消耗的水分变得更多,容易造成玉米植株的生理代谢失调导致生长缓慢。一旦此時施肥,很容易出现玉米植株矮小的情况,并且还会引发玉米植株枯竭死亡的现象,出现早衰。为了避免早衰现象的发生,就应该做好排涝防渍工作。在玉米开花的期间就要对植株进行施肥,追加肥料。施氮肥和喷施磷粉,这样做可以延长绿叶片,多施草木灰或者是硫酸钾肥也可以防止早衰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山仑,吴普特,康绍忠,等.黄淮海地区农业节水对策及实施半旱地农业可行性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13(4):37-42.
  [2]侯满平,郝晋珉.黄淮海平原农业战略区划与布局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95-5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38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