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据了总人数数量的绝大部分,农村人口的养老也成为了老年人养老问题之一,由此可见,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自从政府放宽了对商业保险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该项工作对解决我国养老供给不足问题极其重要。鉴于此,本文就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商业保险 农村养老服务 困境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J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371-02
  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一些寿险公司,作为农村居民最为熟悉和认可的保险品牌,积极为农村人口提供保险保障。随着时代变迁,开拓农村市场必然要成为其新的发展方向。根据农村市场的特殊性,中国人寿研究开发适合农民的保险产品,为他们选择正确的投保方式,致力于保障其生活,也壮大了自身业务范围,同时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力量。但是,由于中国人寿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市场尚处于探索阶段,营销人员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市场了解不够,且大部分农民收入不高、保险意识不强,致使该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的重要意义与动因
  1.1意义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商业保险参与养老服务的产业融合,一方面有利于商业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长期化、提高保险客户的黏度、拉长保险产业链并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养老服务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养老服务业越发展,制度的养老负担越轻。因而,开展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困境及应对措施研究,对更好地发展养老服务业具有理论意义。当前,商业保险进入养老服务有许多不确定困难且应对措施尚不明晰,亟待解决。本文着重于研究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困境,为商业保险更好的参与养老服务做出可行性分析,有效规避风险,满足老年人口对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进入养老服务业的商业保险公司保驾护航,有效促进商业保险与养老服务的产业融合。
  1.2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动因
  一是解决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现存的问题。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长,退休人口的不断增加给政府造成很大的财政压力。中国现存的养老保障体系已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而现存的商业保险因为没有政府的支持也没有诱人的利润吸引,所以现存的险种较少,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也少,双方的积极性都不高,使得保险在农村市场发展缓慢;二是农民的养老需求不断扩大。近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商业保险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农民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保险需求不断扩大。同时,城镇的保险行业已逐步趋于饱和,竞争日益激烈,而农村的保险业还几乎空白,所以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
  2、现状探讨
  2.1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2.1.1土地养老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土地养老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农村依靠土地来获取进行各项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条件,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是农村家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农村人口区别于其他人口的重要标志。然而依靠土地养老的局限性十分明显,人们的收成往往会收到天气条件的影响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农村土地养老收入水平过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1.2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同样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养老形式,也是当今社会的主要养老的方式。这与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家庭观念密不可分,同时也和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密不可分。父母教育和爱护子女,子女反过来再赡养和敬爱老人。这种普遍的养老方式随着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甚至追随到古代,都没有发生过于明显的变化。家庭养老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养老的经济利益体制,而更是一种文化关念家族信仰的体现。
  2.2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供给现状
  2.2.1产品设计
  第一,不同公司间的产品差异性不够显著。一般而言,商业养老保险险种包括传统型、分红型、投资连结型和万能型养老保险产品这四种。在当前的寿险市场中,商业养老保险的险种主要以分红型为主。在各大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产品中,此类险种占有非常高的比例,甚至有些保险公司只推出了分红型的养老保险产品。不同公司之间的保险产品差异较小,这就导致农村居民在选择养老保险产品时,难免会产生对产品的信息模糊不清、混淆产品类别的现象。第二,农村与城市市场的产品供给忽视了农民和市民的差异。无论是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还是消费观念,农民与市民都有着显著的差异。理想化的保险产品应当充分考虑这种群体之间的差异,产品设计应充分体现不同群体的差异性需求。然而纵观现如今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养老保险产品并没有城乡之分,在这点上城乡市场是统一的。但是统一的市场并不是有效的市场,以城市居民数据为主要参考依据来设计的寿险产品忽略了农民收入低、消费倾向低、对保险认知不足的特点,导致寿险产品在农村水土不服。
  2.2.2营销模式
  现今的保险市场上,营销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传统类型的营销模式,主要包括业务员上门推销或者顾客上门购买;二是新型的營销模式,主要包括集体购买、互联网销售等等。结合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结果来看,现阶段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中,各大保险公司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寿险)、平安人寿、太平人寿、太平洋人寿等等知名度相对较高的保险公司,大都采取的是传统类型的营销模式。从保险公司渠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是通过业务员的上门推销。相对而言,村组织集体购买、互联网营销等新型销售模式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中还处在萌芽阶段,发展十分不充分。这说明各大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还远远不够。
  2.2.3服务质量   本文作者走访期间了解到,有一些农村居民曾经参加过商业保险,但是后期选择了退保,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问题。业务员在上门推销保险产品时,往往着重于投保费用的收取,在投保费用收缴之后,其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投保之后的后续服务难以为继,保险理赔的也不够及时,“投保容易理赔难”现象较为突出,这极大影响了农村商業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另外,相对于城市保险市场而言,农村保险市场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职业技能水平也不高,这导致其在销售产品时不重视对保险产品条款的细节解读,而只是笼统的侃侃而谈,导致农民对保险产品还是一知半解,最终限制了其购买意愿。 3.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困境
  2.3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随着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不断发展,大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不断深入。近几年我国在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方面不仅仅在于增加农村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还希望通过设立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场所,使我们的农村养老服务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的老年群体,而在养老服务方面,我国已经放开对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希望我们的商业保险能够充分发挥其市场调节作用,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中。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老人们对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停留在不了解以及了解一点点的层面;而所在街道目前也无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唯有政府出资的目前正在建造的幸福院;在问及周围是否有老人去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时,老人们都表示周围很少会有人去养老院,因为他们觉得去养老院都是一些“三无老人”,所以家里有儿有女去养老院是一种没有面子的事情。
  2.4农村保险市场的需求也不足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去除生活费用后所剩资金很少,绝大多数居民没有能力去购买额外保单,所以缺乏购买保险的积极性。此外,受农村的传统文化“养儿防老”的影响,即使有能力购买额外险,也不愿意将钱投入到保险行业里。在供给和需求都不足的情况下,保险机构想要在农村市场立足,必须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5地方政府政策的阻碍与农村居民的参保意识淡薄
  于政府而言,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寿险公司在稳定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影响,反而出台一系列不合时宜的“土政策”,从而抑制了寿险公司在农村养老保险市场中的发展。例如,有些没有保险意识的地方政府,将寿险公司向农村居民收取保费错误地理解为乱收费行为;有些地方政府进行行政干预,通过动用物价、工商等部门的方式来抑制保险业的发展。对农民来
  (下转372页)
  (上接371页)
  讲,他们大多以劳作为主,知识水平不高,自我保障意识不强;他们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总是希望通过求神拜佛来化解天灾人祸,而不愿意花钱来购买真正的保障,因此对于保险的认同感就更低了。此外,保险公司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广大农民对于保险产品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有限又使得他们难以理解复杂难懂的合同条款;同时,对营销人员的说辞存在怀疑,导致农民对那些保险产品因不懂而不敢轻易购买。这就给保险营销展业带来极大困难,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6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
  一方面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仍是实行以县级为单位的统筹管理,待条件成熟则会上升为省级管理,因此目前调剂的范围还较小,社会化程度也较低,存在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保险基金在增值保值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资金没有用于投资,而用以投资的资金中主要是用于银行存款、国债等方向,收益难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甚至存在负收益的情况,在证券投资、债券等较高收益上的投资相对缺乏,养老金投资风险管理能力较低导致投资渠道的缩小。总的来说,在农村贫困人口高居不下和老龄化趋势严峻的情况下,农村的养老基金承受较大压力、养老保险扶贫帮困的力度仍需加大,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着整体统筹层次与保障力度较低的问题,而且农村养老保险碎片化很严重,养老保险资金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困难,在社会共济性上也较差。
  3、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应对措施
  3.1扩大农村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
  我们在上述的困境分析中可以知晓,由于商业保险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不够,以至于一些农村老人对养老服务有着以下的误解:一是在老人心中直接把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与商业养老服务画上等号,二是老人认为住养老院都是家庭条件差或无子女的老人才选择的养老方式。对于老人们的误解,保险业应当在经过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扩大对农村的养老服务供给,让农村老人真实的认识养老服务产品,从而达到以下效果:一是让老人了解到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有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的更加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二是让老人们明白养老院与村居委会主办和管理的幸福院之间的区别,养老院式养老并非是大家心中的“可怜老人”的养老方式,而是我们现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的另一重要选择。通过适当的扩大供给,让老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养老服务,消除老人们对养老服务的误解,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能够更加理性。
  3.2政府推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主体的发展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着供给不足的明显特征,因此商业保险机构的增加是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供给。商业养老保险的实施主体是保险机构,而推动决定权在政府,所以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农村商业保险的发展,可采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减免税收、保费补给等方式增强人们对养老保障的个人参与意识。具体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农村专门成立商业养老保险机构,针对农村投保人专门办理农村养老保险业务,有针对性地设立农村养老基金,确保保值增值,把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商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可采取现金补贴、所得税减免或递延等措施激励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参与运作养老基金,提高农民的保险激情。同时,为保证商业保险的实际养老功能,政府要设立相关监管机制,以确保保险机构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有序竞争,使农民在商业保险中获得真正的收益,以实现个人、保险机构的双赢局面。   3.3加强商业养老保险宣传,不断夯实自身业务水平
  与政府紧密协作,借助政策制定及开展各种活动,两者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宣传和监管工作。注重创新,把保险的社会服务功能与社会责任、社会公益结合起来,多利用媒体网络广泛宣传,同时确保权威性,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对于保险宣传的认可和信任,推动保险宣传工作顺利进行。于其自身而言,要充分利用邮储地、银行等的网点优势,加强彼此间合作,通过增加渠道、扩大覆盖面来完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体系,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同时,适合农村业务营销员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摸索并付诸实施,真正提升服务质量。要达到该目标,首先应坚持实用性原则,将条款要点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和宣传;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也需加强培训,根据农村实际来制定人员管理办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为农民讲,他们大多以劳作为主,知识水平不高,自我保障意识不强;他们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总是希望通过求神拜佛来化解天灾人祸,而不愿意花钱来购买真正的保障,因此对于保险的认同感就更低了。此外,保险公司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广大农民对于保险产品缺乏了解,知识水平有限又使得他们难以理解复杂难懂的合同条款;同时,对营销人员的说辞存在怀疑,导致农民对那些保险产品因不懂而不敢轻易购买。这就给保险营销展业带来极大困难,制约了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6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
  一方面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仍是实行以县级为单位的统筹管理,待条件成熟则会上升为省级管理,因此目前调剂的范围还较小,社会化程度也较低,存在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另一方面保险基金在增值保值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资金没有用于投资,而用以投资的资金中主要是用于银行存款、国债等方向,收益难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甚至存在负收益的情况,在证券投资、债券等较高收益上的投资相对缺乏,养老金投资风险管理能力较低导致投资渠道的缩小。总的来说,在农村贫困人口高居不下和老龄化趋势严峻的情况下,农村的养老基金承受较大压力、养老保险扶贫帮困的力度仍需加大,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着整体统筹层次与保障力度较低的问题,而且农村养老保险碎片化很严重,养老保险资金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困难,在社会共济性上也较差。
  3、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养老服务的应对措施
  3.1扩大农村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
  我们在上述的困境分析中可以知晓,由于商业保险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不够,以至于一些农村老人对养老服务有着以下的误解:一是在老人心中直接把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与商业养老服务画上等号,二是老人认为住养老院都是家庭条件差或无子女的老人才选择的养老方式。对于老人们的误解,保险业应当在经过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扩大对农村的养老服务供给,让农村老人真实的认识养老服务产品,从而达到以下效果:一是让老人了解到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有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的更加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二是让老人们明白养老院与村居委会主办和管理的幸福院之间的区别,养老院式养老并非是大家心中的“可怜老人”的养老方式,而是我们现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时的另一重要选择。通过适当的扩大供给,让老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养老服务,消除老人们对养老服务的误解,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能够更加理性。
  3.2政府推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供给主体的发展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着供给不足的明显特征,因此商业保险机构的增加是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供给。商业养老保险的实施主体是保险机构,而推动决定权在政府,所以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农村商业保险的发展,可采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减免税收、保费补给等方式增强人们对养老保障的个人参与意识。具体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农村专门成立商业养老保险机构,针对农村投保人专门办理农村养老保险业务,有针对性地设立农村养老基金,确保保值增值,把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商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可采取现金补贴、所得税减免或递延等措施激勵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参与运作养老基金,提高农民的保险激情。同时,为保证商业保险的实际养老功能,政府要设立相关监管机制,以确保保险机构在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有序竞争,使农民在商业保险中获得真正的收益,以实现个人、保险机构的双赢局面。
  3.3加强商业养老保险宣传,不断夯实自身业务水平
  与政府紧密协作,借助政策制定及开展各种活动,两者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宣传和监管工作。注重创新,把保险的社会服务功能与社会责任、社会公益结合起来,多利用媒体网络广泛宣传,同时确保权威性,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对于保险宣传的认可和信任,推动保险宣传工作顺利进行。于其自身而言,要充分利用邮储地、银行等的网点优势,加强彼此间合作,通过增加渠道、扩大覆盖面来完善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体系,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同时,适合农村业务营销员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也要不断摸索并付诸实施,真正提升服务质量。要达到该目标,首先应坚持实用性原则,将条款要点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和宣传;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也需加强培训,根据农村实际来制定人员管理办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为农民提供保险服务。整个过程要注意态度认真、保持耐心细致,以全面提高其服务质量。
  3.4树立养老保险意识,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保险机构对于农村的市场不够重视,保险宣传也不到位。加之长期以来传统的养老保险观念深入人心,对于商业保险的观念较为淡薄,致使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还不乐观。农村居民自身应该与时俱进。首先,多加了解国家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要意识到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是对自己老年生活的一个重要保障;其次,对于保险机构的宣传可以做一些了解,比较分析不同的养老保险产品,选择相对于自身可以负担的且条件有利的适宜产品进行购入。即要树立保险保障观念,积极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加大保险基金管理,建立商业养老网点。同时,保险机构应该充分调研农村市场,在需求量大的地区率先建立网点,并建立专业的营销服务团队。农村保险服务人员需要将政府的养老政策和保险机构的产品推广介绍给农村居民,带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所以保险服务人员应当具备保险专业知识,还要能通过优质的沟通服务和介绍,引导农村居民参与其中。同时,在服务策略上也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对于售前、售中和售后的环节都要重视,构建服务专业、周到的体系,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以及资金的投资运营管理。
  结语
  农村商业养老这一养老制度走入农村的时间并不长,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仍旧需要保险方和投保方的不断磨合。只有在不断地摸索进程中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不断地加以改进不断地完善这一体制,创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商业养老模式。
  参考文献
  [1]扈静.我国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保险的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王岩.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32):19.
  [3]刘琼.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
  [4]边卫军.探究我国农村养老困境及优化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6):174-175+182.
  [5]王鹏鹏.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农村商业养老保险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17,17(08):46-53.
  [6]林扬捷.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研究[D].宁波大学,2017.
  [7]吴丽婷.深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8]刘师源.商业人寿保险公司参与社会保险发展研究[D].吉首大学,2017.
  [9]李慧.农村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及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5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