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省建水县传统民族村落的传承保护及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云南省建水第一中学 云南建水 654300
  摘 要: 云南建水融合了中原文化,边疆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与佛教文化等多元宗教文化,实现了多民族文化在建水的和谐共生。本文通过实地深入调研,较为全面地整理了保存较为完整,保护价值较高的传统村落现状,并针对传承保护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及应对策,以期对于今后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保护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云南建水县;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87
   Protec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ethnic villages
   in Jianshui County,Yunnan Province
   Li Houxian
   Jianshui No.1 High School of Yunnan Province YunnanJianshui 654300
   Abstract: Jianshui of Yunnan province integrates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frontier culture, Confucian culture, Taoist culture and Buddhist culture, realizin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multi-ethnic cultures. Through in-depth investigation in the field, this paper coll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with complete preservation and high protection value,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be followed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have positiv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Yunnan Jianshui County;history and culture; traditional village;inheritance protection
   1 绪论
  云南建水具有1200多年历史,中原文化与边疆文化在此深度融合,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是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典型,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古建筑博物館”与“民居博物馆”之美称。目前保存有众多的、较为完整的历史文物古迹,如文庙、玉皇阁、文笔塔,“四大”书院、学政考棚,团山民居、朱家花园等塔楼寺庙和民族民居。这些文物古迹见证了建水古城的历史和发展,见证了建水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这些文物古迹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开展深入细致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价值。
  在建水县境内主要有6个世居民族:汉族、彝族、傣族、苗族、回族哈尼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约34%,[1]分布有较高价值的传统民族村落。这些村落承载边疆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是承启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桥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2 建水传统民族村落特点
  建水传统民族村落具集中规模化,历史久远性,保护价值高,民族特色浓等特点。
  2.1 集中规模化
  建水县境内有65个传统民族村落,呈现集中连片分布形态,其中临安镇、西庄镇、利民乡、岔科镇等村落分布均呈现规模大、特征凸显、相对集中的特点,是县域内村落连片分布最多、最集中的乡镇。
  2.2 历史久远性
  传统民族村落大多历史久远,但因多种客观历史原因,目前未能发现有历史记载,仅凭民间传说,建寨历史难以考证。如建水坝子最早的金鸡寨、阿朋寨、鹧鸪冲和阿佤寨等四个彝族村寨,有明确记载的形成于元明清和民国时期。而官厅镇的井村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普雄乡的瓦村可追溯至明代,岔科镇的云村、坡头乡黄草坝村等形成于清代。
  2.3 保护价值高
  官厅镇苍台村是典型的彝族土掌房村落,集中连片,规模较大,充分体现了滇南哀牢山区彝族村寨的特点,具有“哀牢山中的布达拉宫”之称(图1)。坡头乡黄草坝村、咪的村则充分体现了哈尼族传统“蘑菇房”村落选址和建设特点(图2)。普雄乡塔瓦村、甸尾乡羊街村、岔科镇白云村是建水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花灯的发源地。曲江镇王马寨、临安镇罗卜甸是滇南彝族“四大腔”的重要发源地。西庄镇团山村和新房村具有规模宏大、古迹荟萃、工艺精湛、彩绘典雅、装饰淡雅和内涵丰富的特点。
  2.4 民族特色浓
  建水县传统民族村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也极具特点(如下表)。
   3 建水传统民族村落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建水县文化旅游强县战略的实施,传统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逐步加强,出台了部分关于传统民族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对传统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3.1 保护规划和制度不健全
  目前还没有编制全县传统村落总体保护规划,以及传统村落区域性、片区性的详细保护规划。现有方案侧重于对村落具有历史文化纪念意义建筑的认定和文物保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主体、保护内容、保护机制、保护监管、保护责任以及利用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2 建筑自身的不耐久性
  3.2.1 传统民族村落消防隐患极大,消防保护设施、能力严重欠缺
  主要表现在:第一,房屋多为为易燃木质结构;第二,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及安全意识有待改变与加强,如老化电线凌乱且未及时更换、易燃物品给存放不当、冬天烤火等;第三,房屋基本依地势建于高处,水源和水压无法满足消防需要。居民的生活用水基本就近取之于地表水;第四,消防设备设施基本为零,如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池、消防栓等均没有;第五,村道无法满足消防车的通行;第六,巡查检查例行制度以及施救队伍建设不完善等。一旦发生事故,将是灾难性的、毁灭性的。
  3.2.2 传统民族村落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
  建水县处在地震高烈度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另一方面传统民族村落的房屋结构特点是外墙采用粘性土分层夯实或土坯干砌而成,多为自承重,起维护作用,其抗震能力,差承重结构全部为榫卯形式连接,全木结构框架,由竖向承重柱和水平梁、板及檩条等主要构件组成。外墙与承重结构间无任何连接,承重柱直接搁置于础石之上,无任何拉接,仅有较小的水平摩擦力,梁柱的榫卯连接节点虽为理想的铰节点,但体稳定性能较差。
  3.3 安置与发展任务艰巨
  传统民族村落要保护,就存在居民安置的问题,核心问题是资金,其次是合理安置点的选择、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居民可持续生活与发展等系列问题。传统民族村落的保护传承,最终落脚点还是发展问题上。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传承就不可能持续,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3.4 传承保护与现实的矛盾
  第一,建水县现存的古村落、古民居80%以上用于居住。村民急切想改善居住条件,导致村民无序新建、翻建住房,使村民 “拆旧建新”,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古民居遭到毁灭性破坏。第二, “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多重挑战和冲击,造成了大量富有优秀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乡土建筑遭受“建设性破坏”,保护与发展矛盾不断加剧。第三,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参与保护传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已经失传或面临失传,村落“原味”正逐渐消失。
   4 建水传统民族村落传承与发展对策思考
  建水传统民族村落的传承保护发展,首要的是认真履行相关文件精神和各项法规,在此前提下,针对建水县实际情况,笔者因地制宜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4.1 积极宣传,提高意识
  各级政府应增强保护传统村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挖掘与传统村落相关的史实和资料,通过网络、新闻媒体、深入村户等手段,向社会和公众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正面的社会影响力。
  4.2 完善制度,科学规划
  由政府主导,按照历史真实、风貌完整、生活延续、传承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传统民族村落传承保护及发展战略、纲要、制度和标准,制传统民族村落保护总体规划、区域性和单体保护详细规划。
  4.3 妥善处理,和谐发展
  传统村落的传承保护发展要尊重村民自治的权利要始终坚持生活延续性和文化传承性的原则进行保护。维护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和生活秩序,尊重当地居民的民族传统习俗,让居民在传承保护发展中得到实惠,提高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保护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实现社会共享。
  4.4 筹募资金,引导促进
  一是将传统村落保护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二是整合农业、住建、扶贫、文化、旅游、国土等部门的扶持政策,统筹争取国家资金扶持,提升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政府奖励基金、社会捐赠基金等方式,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促进作用。
  4.5 合理利用,科学发展
  一是传统村落要活化保护,加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挖掘整理,实行一体化“活态”保护。二是传统村落有效保护要与村落环境整治,增加村民收入,使村民在农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住得下、留得住;三是加强业态培育,充分利用傳统村落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促进利用、利用强化保护”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建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建水县志1978-2005[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2014]61号).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4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