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旅文融合视域下宁波农田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詹柴 王凯 徐志豪 李佳丹

  摘   要   阐述农田景观需要表达的五大基本特征(生产性、和谐性、文化性、体验性、动态性),以符合宁波“整洁田园、美丽农业”专项行动要求和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切入点,提出田园彩化、美化、洁化、生态化、融合化等农田景观设计方法,并根据实际案例的建设情况,总结出宁波市农田景观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更新、创新农业景观表达方式、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等农田景观发展建议。
  关键词   组成要素;基本特征;设计方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8.002
  农田是乡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农民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演变载体。李琳等认为农田景观是利用健康、无污染的不同类型土地形成的优美的、能够重温乡村记忆,给人以独特、唯一性感知体验的一片地景[1]。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大田景观营造可以成为乡村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聂紫瑾等认为农田景观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景观,成为城市人群接触自然、享受自然的集合体,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2]。结合学者们的研究,笔者提出农田景观由土壤、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自然元素形成景观底色,由桥梁、道路、景观小品等人工元素形成臆想留白,由周边风俗文化、村居古迹、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非物质要素形成景观图框,将农事生产、自然环境、旅游观光、休闲养生、体验教育、摄影展示等有机融合于一体的景观空间,实现农田从单一生产向生产生活的多功能拓展。
  “十三五”以来,宁波市积极响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整洁田园、美丽农业”专项行动,把多彩农业美丽田园建设作为推进美丽宁波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推动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的关键举措[3]。自2017年提出“十三五”期间在全市建设100个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以来,各区市县积极选择基础设施条件好、人文气息浓厚、交通通达便利的农业种养基地组织建设,通过“洁化、美化、彩化”工程的打造,为全市增添了许多贴近乡野风貌的优美风景线,成为乡村旅游融合、乡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平台。本文通过对已规划建成的且社会反响较好的10多个农田景观的规划设计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加快宁波乡村景观挖掘、旅游元素升级、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参考。
  1 设计元素及基本特征
  根据要素形态与产业空间,田园景观的要素构成分为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其中物质要素又分自然形成和人工形成两类[4]。农田内各要素通过自然协调、技术改造构建形成独具特色的和谐景观,是农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融合的集中体现。
  1.1 设计元素
  1.1.1 物质要素
  自然要素是农田景观设计的基础,包含土壤、地形、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资源等。自然要素的表现方法主要有地形微处理,水体内种植水生花卉、养殖鱼虾,利用乡土农作物的自然色彩搭配等。人工要素是人们基于自然要素进行改造、利用得到的成果,便于自然要素更好地被人们收获、感知、触摸、观赏,包含道路、桥梁、水利、景观小品、农耕器具等。
  1.1.2 非物质要素
  非物质要素指人们在农田内从事的各种活动及对收获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改造并赋予一定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一系列代表当地乡村文化的元素集合,包含耕作场景、技术示范、民俗文化、手工艺品和特色美食制品展示等。
  1.2 基本特征
  与人文景观、自然风景相比,田园景观是以农田为载体,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与普通农田相比,田园景观是融入艺术手段对田园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进行微改造,同时考虑耕读文化的传播,在农田内绘制出极具艺术美感的产品。
  1.2.1 生产性
  农田最基本的功能是生产农产品,因此农田景观应紧扣农业生产活动来营造,如人们在不同季节种植不同农作物,采用不同的耕作方式和种植技术,收获到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在农田范围内展现出多样景观效果。
  1.2.2 和谐性
  农田内包含的要素有很多,农田景观展现的最佳状态是各种农作物、花草树木、设施设备、自然环境能实现和谐统一,因此景观设计要重视自然选择的成果,不能为了景观效果而重肥重药、破坏土地耕作层、打破原有生态微平衡。
  1.2.3 动态性
  农田景观以露天为主,需要根据四季气候变化来设计不同主题,如在四季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减少农田荒废时间;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项目,如春赏花卉摄农耕,夏闻稻香捉鱼虾,秋收成果品美食,冬晒阳光观银装。
  1.2.4 体验性
  农田景观设计特别强调人与自然交互体验感觉的表达,召唤人们参与其中去感受,是一个老少皆宜的场地,具体表现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农事体验活动(如体验农村生活、学习农业耕读文化、收获地道农产品),将游乐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等融为一体[5],获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满足感。
  1.2.5 文化性
  农田景观与周边农村人文历史、耕读习惯、气候水文息息相关,是当地特色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场所。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元素的渗透影响,各地农产品的产量、口感及加工品形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赋予了农田景观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2 基本設计方法
  宁波市建设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时提出了“洁化、美化、彩化”要求,同时结合乡村旅游景观发展需要,总结田园景观的主要设计方法。
  2.1 田园彩化
  田园彩化是以基地成片农作物的自然色彩为基底,在田间地头、沟渠路两侧、荒地荒摊等零碎地块补种彩色花卉树木描边,摆放色彩多元、形态各异的农耕雕塑、草编织品加以点缀,与周边村庄、民居和其他山水风景结合,形成更丰富的内涵。植物配置上也比较简单,除了常见的油菜花、紫云英、水稻等大田作物以外,向日葵、二月兰等也越来越多出现在田园景观的造景植物行列中。方美清提出可采用油菜+紫云英、油菜+小麦、油菜+二月兰、普通水稻+彩色水稻、常规农作物+其他观赏植物等方式进行搭配彩化田园[4]。   2.2 田园美化
  田园美化指完善基地生产观光设施,在硬件方面提升基地的整体环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基地硬化沟渠路的新建和维护,完善基地内宣传牌、导向牌、指引牌等设施建设,对内部和周边的生产管理用房外立面进行统一修缮等。
  2.3 田园洁化
  田园洁化是指对基地整体来一次“大扫除”,即改变传统农业种养区域脏乱差的固有形象,建立长效管护制度,对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资废弃包装物、农膜、枯枝秸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进行分类收集处理,重点关注易产生污染、不易降解的垃圾的统一回收处理。
  2.4 田园生态化
  遵循绿色生产理念,严格按照“一控二减四基本”的要求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积极申报“三品一标”品牌,探索各类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方式,以绿色生态举措提升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幸福感,推动“美丽风景”“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变。
  2.5 田园融合化
  挖掘农田区域生产活动与村居区域生活场景的内在联系,农田范围视野宽阔,风景展现形式豁达奔放,而村居俊秀婉约,风景展现形式内敛绵长,两者具有互补的融合基础。农田区域可以成为现代农作技术和传统耕作方式对比体验的科普园地,村居区域可以成为特色地道农产品手工制作体验、味道品尝、农耕文化传承的场所。
  3 案例分析
  3.1 规划基础
  海曙区湖泊河美丽田园总面积约28.6 hm2,地形平坦,视野开阔,水系丰富,观景效果极佳;周边历史文化遗迹较多,乡村人文气息浓厚,可挖掘的特色文化较多。
  3.2 规划思路
  3.2.1 建设目标
  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推进垃圾分类、“七彩家园”“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等工作向农田种养区域延伸,通过改造提升农业生产设施,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引入先进的生态循环理念和技术,将项目区营造成“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多彩美丽新田园。
  3.2.2 规划布局
  项目点按照打造区域特色项目的目标,设计成“一带五区”的空间布局。“一带”指滨河休闲游憩带,是湖泊河沿河两岸的休闲景观带,由步行道、廊亭木桥、景观驳岸、高低有序的绿化带等组合而成,种植着郁郁葱葱、层次丰富的绿化苗木,与宽阔洁净的湖泊河一起构造江南水乡风景画卷。
  水生花卉展示区内,色彩多样、形状各异的水生花卉共同塑造出一处集科普教育和观光的特色乡村景点;高效粮油轮作区内,重点推广水稻和油菜、紫云英等轮作,特别是在春季油菜、紫云英开花时节,成片规模的花海可以吸引游客;彩色稻田区域,利用不同品种的水稻叶片和谷穗的自然色彩绘制大型图案;美丽新村为示范基地提供了餐饮购物、停车休憩的场所,也便于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
  3.3 景观设计
  3.3.1 主要景观
  3.3.1.1彩虹稻田
  将彩色水稻按照条形间隔种植,拼接成钢琴键的样式,塑造出色彩缤纷的田园效果。图案设计以常规稻的大面积绿色为底色,适当搭配种植叶片为黄色和紫色的水稻品种。
  3.3.1.2道路两侧彩化
  在次干道两边有空余的地方散播醉蝶花、硫华菊、百日草、鸡冠花、向日葵、波斯菊等蜜源植物种子,既丰富基地的色彩层次,又能成为水稻害虫的天敌停驻觅食的栖息地。
  3.3.1.3水生花卉景观改造维护
  对水生花卉基地内的观光道路两侧进行修整,除去杂草,平整土地进行绿化;对水生花卉布局进行微调整,包括植物补种及部分区域的植物分布调整,进一步完善现场观景效果。
  3.3.2 配套景观
  3.3.2.1稻作文化窗和草编艺术长廊
  在空余地块布局稻草文化窗和草编艺术长廊,稻草文化窗内有大型水车和耕牛拉犁的模型、雕塑,以展示传统农耕文化内涵;草编艺术长廊用于宣传集士港镇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草编艺术作品就地取材,用示范基地内收割的稻草编制而成,反映不同时代的耕作文化,例如展现耕作场景、农事器具、朴实农民形象等。两个文化园地的设计,既可以突出集士港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特色,又能因地制宜让游览者直观感受了解集士港镇悠久的稻作文化。
  3.3.2.2道路指示牌、景观宣传牌、植物标识牌的安装
  在示范基地内安装若干道路指示牌,便于引导游客参观;在主干道上安装景观宣传牌,向过往游客介绍水生花卉园内参观重点;在水生花卉展示区内安装植物标识牌,向游客介绍各类水生花卉的生长习性、蕴藏的文化内涵。各类标识牌健全是实现农业生产区向风景区转变的重要前提。
  4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4.1 存在问题
  通过对前期建设完成的多彩农业美丽田园基地的跟踪调研,发现大多数项目的景观效果不够理想,吸引力逐年下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4.1.1 景观趋同化现象严重
  当前宁波的100个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项目已进入创建尾声阶段,其中大多数农田景观是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作物种植品种、景观营造类型难有大的改变,从而出现“百景一面”“百景一色”的现象,很少有地区去挖掘周边村庄文化进行融合打造。
  4.1.2 生产与旅游功能难协调
  田园景观重点依托农作物的自然色彩来搭配布局观赏效果,但农作物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农资包装、秸秆等废弃物对田园景观塑造的影响较大,需要对田间生产环境进行长效管理,时刻保持清洁状态。
  4.1.3 持续赢利点难挖掘
  多地田园景观以种植彩色水稻、撒播草花种子等方式为主,营造模式趋同,时间长了会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且周边村庄的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业态没有完善,难以持续发展。
  4.2 对策建议
  4.2.1 强化基础设施完善更新
  农田景观最基础的功能是生产高效优质的农产品,休闲农业观光最基础的保障是便捷的基础服务设施,因此持续优化生产性和旅游性的基础设施是农田景观营造的重要工作。完善基础设施,既有利于生产经营者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落实生态种养模式,又能增强游客的观光体验舒适感,延长观光时间,对农田景观长久影响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4.2.2 创新农业景观表达方式
  在保障农业精品高效生产的基础上,融合周边村落文化、水乡文化、林木风景、农业科技等多种元素,不断推陈出新,设计与当地人文风貌、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相协调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项目,例如在示范基地内逐步发展起稻田艺术图案,油菜、紫云英花海,生态种养观赏等景观,培育稻田采风、农耕体验等新型业态。
  4.2.3 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以保障田园生产的清洁环境为重点,建立健全農田基础设施管护和田园环境日常保洁机制,加强对经营户的环保理念培训,及时分类清理田间地头的农资包装废弃物、秸秆及旅游垃圾,持续保护田园花海的美丽姿态。
  参考文献:
  [1] 李琳,聂紫瑾,朱莉,等.北京市农田生态景观建设实践与探索[J].天津农业科学,2018,24(6):32-35.
  [2] 聂紫瑾,李琳.基于农田景观的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20,26(1):54-58.
  [3] 詹柴,徐志豪,李佳丹.宁波市多彩农业美丽田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业,2018(31):65-68.
  [4] 方美清.农田景观设计构想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13.
  [5] 刘松杨,侯元凯,相延,等.艺术农田的景观特征及规划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09(10):234-238.
  (责任编辑:易  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0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