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大班数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多种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白淑鹂

  摘 要: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大班的幼儿初步具有了个性发展的雏形,展露出思维能力的萌芽和好学好问的特征。他们普遍拥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探究欲望,主要表现为思维较为活跃与积极,更为乐意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由此,在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为幼儿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笔者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较为关注能力培养,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在大班数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多种能力展开分析,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大班;数学活动;幼儿;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4-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84
   一、注重发展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需要重视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多多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为幼儿打造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在各个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样,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也要注重发展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让幼儿真正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学具、教具、多媒体视频、课件等,而且还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行为特征、心理特征来检查数学活动教具,保证大班幼儿数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同时,幼儿教师要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体现《指南》精神,为幼儿展现多种模式、多种程序、多种想法、多种方法的数学教育活动,结合游戏内容创设数学教育情境,提高幼兒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而能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其次,教师要善于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认知能力,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有足够的机会去练习、操作。数学概念的发展与形成需要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之上,由此,幼儿想要全面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把数学教育活动和区角教育活动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发挥、想象和适应的时间。在区角教育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由选择投入区角活动的时间以及材料,用自己的模式来构建数学概念。在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所设定的数学教育活动会划分多个层次,以此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保证每一位幼儿在区角教育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数学经验,提升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
   最后,教师要把数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融合在一起,选择一些幼儿比较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化数学素材,让幼儿能够很自然地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对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幼儿在愉快、自然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对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来获得数学经验,无形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要想在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重视幼儿的四个认知过程,其中包含了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计划”在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具备一定的评价性、指导性作用,能够让数学教育活动成为一个整体,还能够让教育目标具备较强的指向性,让评价结果和目标展开对比,以此来修正教育活动的过程。
   在计划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划分成三部分,其中包含了产生、选择、执行,当幼儿在数学教育活动中遇到问题,教师需要对计划展开评定,以此来调整计划。此过程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注意”属于幼儿产生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幼儿注意的产生需要其感知觉全面参与进来,幼儿只有对数据拥有一定的感知,才能够形成问题。幼儿的情绪性比较强,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情绪性特征来设定教学条件,让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在解决数学问题期间,对于信息的感知、对于问题的感兴趣程度都取决自身的注意程度,只有注意程度高,幼儿才能够把获取的信息转换为自己能够理解、接受的内容。
   “同时性加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比较大,主要是指把个别刺激融合在一起,构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简单拼凑个别刺激。通过信息刺激能够让幼儿提高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感知到数学问题,接着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去表述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同时性加工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引导幼儿自主理解接收到的数学信息,展开字面意义的探究与理解,用自身熟悉的语言来重新组织,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把问题表层理解和数学知识经验融合在一起,无形之中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继时性加工”是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用幼儿能够接受、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幼儿之间实现数学信息的交流、学习,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灌输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模式。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增强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中去,从而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情境创设之后,教师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发挥、想象空间,通过含有数学意义的感官刺激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幼儿通过求助他人或者自主思考来解决问题,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意识。其次,教师要注重锻炼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口头语言来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在表述数学问题的时候要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幼儿能够充分理解数学问题的内容。最后,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实物,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数学问题。因为幼儿的思维处于萌芽阶段,更需要材料的协助,在实物操作中让幼儿有所收获。例如操作实物、数手指能够帮助幼儿解决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数学问题,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重新归纳大脑中的信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幼儿拥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为日后的数学学习、知识运用奠定稳固的基础,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模式,多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关注幼儿的学习结果。
   首先,教师需要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可以沉浸在自由、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幼儿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向、兴趣来自主操作、思考、解决问题。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学习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需求来设定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幼儿停留在“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够充分吸收所学数学知识,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利用操作材料来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所用到的材料和其他活动材料是一样的,通常都是教师讲解,然后幼儿去重复和模仿,阻碍了幼儿的数学探索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对幼儿展开个别操作,或者让幼儿通过分组操作来演示活动内容,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和模式,这样较为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以为幼儿提供生动、形象、丰富的想象空间。
   最后,教师要善于在游戏活动中鍛炼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往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容易忽视数学学科的特征,选择重复、灌输的教育模式,抑制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把数学游戏和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能够化枯燥为趣味、化复杂为简单,让幼儿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重视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会还原于实际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目的是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学会简单的数学操作、记忆,由此,教师需要重视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操作目标,全面提升操作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在准备数学活动材料的时候,教师要选择能够引导幼儿自主动手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引导、启发之下自主探索与操作,在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明确概念、整理经验。
   其次,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数学教育活动的层次性。教师要尊重、理解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引导、支持、鼓励幼儿由当前发展水平向着更高水平层次去发展。教师如果忽视了幼儿的差异性,会让有的幼儿“吃不了”,有的幼儿“吃不饱”。
   最后,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差异,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便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求,让幼儿真正有所收获与感悟。教师一定要帮助幼儿领会操作规则,这样才能够提升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准确性。如在自然测量、比较高矮与长短过程中,其操作方法和标准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如果幼儿不了解操作规则很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不利于幼儿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
   五、结语
   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把幼儿作为数学教育活动的主体对象,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来设定教育方案,给予幼儿更多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教育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幼儿在数学教育活动中锻炼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对数学知识形成初步的认知,促进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开展多元化的数学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样才能够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明,陈彩琦. 幼儿数学策略应用的发展特点及元认知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
  [2]张培,薛璠,张晓楠. 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现状研究[J].才智,2014(34).
  [3]陈薇.自主游戏中融合数学教育的探究与实施——以中班幼儿“数感”建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
  作者简介:白淑鹂(1977.12—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3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