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教学阶段。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是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运算技巧,才能提高解决效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立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摆脱单纯、重复式地运算练习,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低段的运算能力。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发展低段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策略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习惯性采用“题海战术”来进行能力强化,严重忽视了计算法则以及计算方法的渗透,导致整个过程枯燥、沉闷,既影响学生的计算兴趣,也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当从低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计划性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为他们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优化教学环节,刺激学生的运算兴趣
  在低段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一提到运算,很多学生就头疼。因为,教师的训练方式过于单一,繁琐,同时,在讲解运算方式的时候,大多以讲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如何运算。像这样,课堂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此外,课下又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自然兴趣全无。新课改背景下更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带着积极地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从而有针对性的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完“除法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给学生出了几道练习题,如,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40里面有几个10?18是有3组成的?等等,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随后,笔者还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夏天来了,大家都喜欢吃雪糕,数学老师派4名学生去买36根雪糕,他们每人应当买几根雪糕?该怎样列式?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该不该用竖式计算?巧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不断抛出问题进行指导和提点,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学生自然也就进入到解题过程当中来;又如,在教学完“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发现,班级上的一些学困生对连加或者加减混合运算还存在问题,这时,为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成就感,可以采用分层计算的方式来刺激其运算兴趣,给学困生设置一些难度较小的题没引导其完成,给那些已经掌握该部分知识点的学生设置一些应用类的习题引导其计算,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伸伸手就能摘到苹果”,保证每个层次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延续其运算热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革新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算理
  掌握基本的算理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基本前提。传统小学低段课堂上,教师忽略了基本算理的渗透,而是采用不断练习来掌握哦算理。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全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逐步在机械式练习中失去兴趣。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所以,数学教师要注重改变以往的讲授模式,鼓励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理解算理。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先以主题图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笔者再次抛出问题:“你们发现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数相同),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引入乘法,并且给学生介绍乘号、乘数、积的概念含义。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笔者将一些小木棒分发给学生,给学生布置随意一个问题如,“5个2相加,2代表什么,5又代表什么”,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强化该部分概念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强化认知基本的算理。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算习惯,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表现良好,对算理、公式掌握的也比较透彻,但是,一到实际运算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错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拥有良好的运算习惯,就相当于掌握了科学计算方法和技巧,这也是提高学生运算正确率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当做一项长期而重要的目标来落实,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审题习惯和计算习惯。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树立正确思路,应用正确数学法则、公式的基本前提。如,加号(符号)、数字不能看错,不能写错,尤其是在混合运算中,更不能马虎出错;在实际计算中,要看准数字、符号、写准数字和符号,尤其强是在竖式运算中,对位一定准确,进位、退位记清楚、写清楚。符号、数字、算理,运算公式,保证多看、多思、多检测,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计算习惯,从而将运算错误率降到最低.
  2.检查习惯。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是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部分学生或过于自信、国与懒惰,习惯做完题不检查,最终做错追悔莫及。所以,教师要提醒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可以采用边检查、边批注的方式,或自己检查,或两人一组,互相检查;还可以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在错题本上记录错题,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应当注意什么,如何改正,课下经常翻看。
  以上仅是笔者的粗鄙见解,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数学教育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汉金.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 1996年10期
  [2]李爱萍.培养运算能力的几点作法[J].内蒙古教育1996年08期
  [3]陈春华.关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年0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5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