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寄宿制学校低年级学生自主化管理策略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韩斌年

  【摘要】农村寄宿制学校低年级学生自主化管理应该大胆放权,大面积、充分地、高效地提高其自主能力。在管理方式上,应该以生为本,由强硬到无痕;在管理艺术上,应该充分放权,由他律到自律;在管理渠道上,应该提高家校共育力度,由卸力到合力。教师应以寄宿生的全面成长和正向成长为落点,真正让寄宿生自我管理、自我构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真正在自主自悟之路上走得更远,也收获得更多。
  【关键词】寄宿生 低年级学生 以生为本 充分放权 家校共育
  一、以生为本,由强硬到无痕
  寄宿生教育中最忌强硬强迫、直面批评和单项灌注。强硬强迫换来的是学生“尖锐的刺”,直面批评换来的是学生的强烈反弹,单项灌注换来的是教育的费时低效和教师的无可奈何。“精彩,源自于以生为本。”所谓“以生为本”,就是必须注重孩子们当下的遭遇,必须与孩子们当下的真实内心对接,必须从儿童视角出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然强调“以生为本”,那么整齐划一和强迫刚硬就是要不得的,而应该提倡情境教育和无痕教育。由强硬到无痕,才是提高寄宿生自主能力的应有之义。
  比如,与其喋喋不休对孩子们说“你一定要按时睡觉”,不如组织孩子们进行“情景剧”表演:小芳因为就寝后还在宿舍大声喧哗,造成好几个人的睡眠不足,第二天课堂直打瞌睡,受到老师的责骂,心情不好,周末回家把气撒在猫儿身上,猫儿受伤后离开家门,一家人找了一天也没找到……从中孩子们深深意识到:不遵守寝室规约,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还引起了连锁反应,多不应该呀。
  实践证明,孩子们身处在高效的情境中,自主能力才能落地生根;不经意间,自主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不知不觉中,生命拔节声才能和自主成长的节奏声声合拍。自主能力在活泼的、新颖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对于成长中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因为情境的精彩而打开的生命体验的版图愈广阔,愈能提高自主能力。寄宿生管理中的美妙就在于:一个不经意的或毫不设防的时刻,孩子们发生了最接地气的成长。而这源于学校以生为本理念的始终贯彻,源自于教师由强硬到无痕的华丽转身。
  二、充分放权,由他律到自律
  曾有专家言:“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自己立法”是源于自己的内心需要和实际需要,“他人立法”有可能带有强迫的意味,更有可能不符合孩子们当下的学情,这也就是“他律”和“自律”的区别。“他律”动不动就引起孩子们的抵触,而“自律”则是孩子们自己内心开出的“花儿”,因而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境界。对此,教师应该充分放权,让孩子们在寝室制度、行为习惯、道德实践、学习目标等等方面“自己立法”,高效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过渡,当然,更重要的是实现生命的飞跃和成长的跨越。
  比如,一些寝室制度,可以由孩子们自己制定,并非全是“上层”的强硬命令。如“寝室中乱扔废纸惩罚自己三天值日。”“我要是十点还不睡觉就自己请家长。”“午休时,进出门一定要轻手轻脚,否则就……”这样的制度因为是自己制定的,“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而孩子们更能自己遵守。
  三、家校共育,由卸力到合力
  常常发现,经过双休日家中的放松后,周一回到学校的寄宿生总是有一些“反弹”:又不自己叠被子了,不洗碗筷了,不按时睡觉了……无疑,这背后有家长的“影子”或家长的耳闻目染。对此,学校或教师应该慎思:如何变“卸力”为“合力”?如何通过高效的家校共育提高寄宿生的自主能力?如何通过电话交流、家长会或其他沟通方式,构建一个更广意义和更大作用上的家校共育共同体?
  在一次家长会上,某家长分享了一个成功家教案例:“在我们家,第一个端碗的并不是孩子,而是老人。每次开饭后,我家孩子总是盛好饭递给奶奶。她个人的书桌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自己洗脚……很多事情都不用操心,这一切得益于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理念:自主自立的孩子才有出息……”班主任一定要大力提倡这样的“好经验”推介或分享,让正能量传递到更多人或更大的时空内。
  借助网络,教师还可以和家长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交流:“双休日,你家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吗?”“能否有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时睡觉,何时做作业,何时外出进行适当的运动或玩耍?”“学校住宿时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比较内向,不知家中的情况怎么样”……家校之间可以就某个话题进行深度交流,取得某些一致的建设性建议并付诸于实践。
  农村寄宿制学校低年级学生自主化管理一定还有更多科学高效的策略。无论何种策略,都应该以生为本,都应该以寄宿生的全面成长和正向成长为落点,真正让寄宿生自我管理、自我构建、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愿寄宿制学校生活学习的低年级小朋友,不再是頤指气使的“小皇帝”或蛮横娇纵的“小公主”,而是能够自主飞翔的强健的雏鹰。
  参考文献:
  [1]吴菲.精彩,源自于孩子们的“自主自悟”[J].教育博览,2017,(3) :58.
  [2]刘天泽.校规制定,并非单轨道[J].新课程,2019,(12) :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74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