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晓玲 耿保阳

  【摘要】高职院校协同企业、政府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提供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当前共享型实训基地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投资力度大,校企在智力、人力资源共享不够,服务区域发展深度不够。共建共享是实现区域产业统筹布局,场地、技术、财力的优化配置,学校、企业、社会三赢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共建共享型  实训基地  高职  优化配置
  【基金項目】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研究项目“经济新常态下的山东省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模式研究”(19SVE104),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院级项目“基于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以船舶检验专业为例”,批准编号:2019JY16。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9-0003-02
  一、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基本内涵
  共享型实训基地其实是为学校、企业、政府的合作搭建了一个共享平台,学校利用这个平台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实践技能训练环境,提前模拟在企业的工作状态,感知企业的文化,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借助平台完成产品的生产、企业员工的培训以及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协同学校在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方面不断创新、攻坚克难,提高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政府通过这个平台,将企业、高校的优势充分挖掘,统筹规划布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资本支持。因此高职院校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进行规划和建设实训基地能够让更多的优势挖掘出来并具备可持续性便是现在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面临的瓶颈
  1.实训设备无法及时更新
  企业在共享型实训基地投资力度不足,学校承担大部分教学实训设备的建设,但是这些教学设备在后期跟不上时代步伐,所培养的学生技能不能足以满足企业需要,企业无法通过实训设备生产合格的产品,设备利用率不高,最终仅仅被用来观摩使用,导致双方合作意愿淡化,资源共享的需求不断减弱。
  2.校企深度融合不足
  目前大多数共享型实训基地仅仅停留在为企业输送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上,由企业安排一线师傅来进行指导,或者用于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的上岗培训、技能等级鉴定方面。企业的技术优势、高职院校的科研优势并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双方在先进技术攻关、设备创新研发等创新型科研方面合作不足,这样真正的校企合作所具备的智力潜能没能借助共享型实训基地开发出来,造成极大的智力资源浪费。
  三、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
  1.校企协同创新,共建共管
  学校应协同企业、政府、科研院所协同建立实训基地,各方既是实训基地的共建者,同时也是利益的获得者,针对设备的筹建、规划、更新换代各方共同出资,把教学型实训基地建设成生产型实训基地,进行产品的生产和学生技能的培训。同时由区域行业主导,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联合抽调各组织机构的精干成员成立科研研发技术平台,利用共享型实训基地作为一个平台,企业的技术资源和高校的科研资源进行强强联合,共同提高产品和设备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区域产业的创新竞争力。并且成立一个由各方人员组成的管理团队,统筹负责整个实训平台的运营、管理、布局,真正实现实训基地的共建、共用、共享[1-3]。
  2.共享型实训基地要实现教学和生产的有机结合
  共享型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进行学生技能培训的主要平台,是平台的建设者,同时也是最大受益者,通过平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实训基地不仅用于教学,还用于生产,真实地还原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实训技能培训为任务驱动,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企业参与到学生技能学习成绩的评定,做到既能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又能完成产品的生产,为企业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实现校企双赢。
  3.借助共享实训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校企合作
  以共享型实训基地为平台,聚集了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高技术群体联盟,各种资源的协同创新、凝心聚力,共同进行技术的研发、技术服务和成果孵化,成立相应的联盟管理机构,实行捆绑式发展,有联盟负责项目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共同享受技术带来的利益,实现技术的转化输出,带动区域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把创新作为学生实训技能培训的导向,引导学生在工艺、技术、设备研发方面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创新激情。同时以实训平台为依托,组建由学生、教师、企业一线员工、科研机构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不断提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把创新作为整个实训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把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打造成一个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服务当地产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多方协同创新、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合作模式,实训基地的功能实现了“联合办学”向“为企业核心技术服务”的跨越升级。
  4.形成一个人才互动、资源共享、技术成果创新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依托于共享型实训基地,由政府主导,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解决企业存在的棘手问题,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和科研水平,组织企业一线精英定期在学校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训,协助学校完成教材的制定,学校与企业在教育、科研、技术方面进行资源共享共用,共同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员工和企业员工,并不断地进行接力,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力,形成一个人才共育、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
  四、技术路线
  1.前往企业、学校调研,探索校企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新模式   团队成员走访荣成企业,就筹备船舶生产设计中心开展洽谈事宜。在此次参观考察过程中,双方就顶岗实习及校企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进一步的洽谈。荣成造船厂宋总表示希望今后能与课题组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技术、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学校和企业将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更有利于双方在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项目课题多名成员赴企业走访调研,先后调研了黄海造船有限公司、荣成造船廠、华东修造船有限公司、威海船厂、威海智慧谷投资公司等企业。了解了企业专业人才的基本概况,包括职工总数、职工学历层次、职工年龄分布等情况,表达了与企业在职工学历教育和培训等领域开展合作的意愿。企业对此表示欢迎,同时部分企业提出了他们的诉求:荣成造船厂希望我系在新船型图纸计算上提供帮助,并建议开设包括CAD、机械制图等课程的短期培训;华东修造船有限公司需求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希望吸收我系实习生和毕业生;威海船厂希望我系进厂开展联合培训等。
  2.团队成员开展“校企联盟,专业技能进企业服务”
  校企联盟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对教师进行技能水平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快学校向现代化发展,并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课题组成员前往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洽谈“校企联盟,专业技能进企业服务”事宜并达成共识。
  在与企业专家交流过程中,黄海船厂主管提出了他们对人才技能的需求,指出学生普遍的英语水平较差,在人才培养制定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培养。同时针对学生在开始进入企业,对于企业的生活方式不习惯,在毕业前要经常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在技能培养上,不能光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对技能水平的提升,不少学生进入企业,对技能很是生疏,企业在后期培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学校和企业应该经常保持沟通和交流,很多学校培养的学生其实并不是企业所需求的学生,应当加强相互沟通,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其更加服务于区域行业发展。
  3.专业群对接地方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行业的发展,产业行业发展又离不开高职教育的智力支撑,专业群将资源进行整合,对社会的行业产业提供智力服务,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项目团队成员刘璐老师作为报告人赴人和镇,就船舶发展问题进行了交流汇报,人和镇部分干部群众参加了报告交流会。
  4.课题团队成员主动邀请企业来学校进行洽谈校企合作
  课题组邀请荣成鸿远化工总经理一行人来学校参观交流,就专业群校企合作问题进行了交流座谈。校企双方先就合作意向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课题组成员介绍了学科发展现状和科研方向。课题组李晓老师详细介绍了学校团队的优势,无论是在流体力学方面,还是船体的结构方面,团队成员都有很强的实战经验,整个团队成员均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很突出,和企业合作了很多项目,也有很多纵向的科研课题。在听取了校方的介绍后,企业技术人员就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提出咨询。
  整个交流过程中非常顺利,双方达成了校企长期合作的意愿,同时课题组带领企业参观了学校的实训基地,展示了学校雄厚的设备资源,企业对我校实训基地非常称赞,并有想和学校进行深入实训基地共享的想法,我们也是非常乐意企业和学校能够实现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
  通过交流和参观,鸿远化工充分肯定了我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实力,双方将进一步展开校企战略务实合作,推动双方的技术交流及科研合作。
  5.聘请企业一线技术工人指导,深化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优势
  课题组成员一直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作为高职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以焊接技能中级考试为契机,专业群邀请黄海造船厂相关专家亲临实训室,指导学生的焊接实操技能。实训现场,师傅们教得耐心,同学们学得用心,学生的焊接技能均有大幅度提高。
  结语
  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个校企共赢的模式,如果建设利用得好,必将给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带动当地的技术创新竞争力。当然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是处在一个不断摸索的阶段,需要各方共同建言献策,高职院校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才会更加完善,未来的发展更加具备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李吟龙,刘涛.交通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效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2015(11):162-163.
  [3]孙杰.区域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0-22.
  作者简介:
  耿保阳(1987.03-),男,河南省濮阳市人,浙江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现任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80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