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浅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乃禧

  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会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训练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这不但是因为福州市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分占30分左右,每年必考,而且也是我们这些语文课任老师怀揣着一个美好的初衷,让学生拥有终生受益的语文阅读素养。
  可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在讲台上马不停蹄地讲解而得到的却是学生冷漠的眼神。老师心里会感觉到,我花了最多时间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可是学生们在考试中得分率却很低,学生的这项能力老是提不上去。为了有效改变这种现状,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笔者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以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以读激情,营造情境
  
  语文教学讲究听说读写,因此课堂上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训练,那就是读。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师这样说过:“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大多数是一种集体活动,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的语文实践活动,”“它是一种文艺性的文学活动,它有着优美的文学气氛,每一位参与者都有着身处其中的角色感”。所以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课堂朗读需要课前教师的精心设计,短的文章可以齐读,而一些较长篇幅的文章,教师要帮助学生考虑到角色的分配,内容的编排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朗读素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例如在教学《海燕》之时,我们可以采取领读、齐读、合读、女生读、轮流读等方式,把海燕作为暴风雨来临时的预报者的气势读出来,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海燕作为勇敢者的壮美。具体如:“(男女领读)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男合)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女合)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而有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描写部分比较适合女生来读,结尾的抒情部分比较适合男生来读。
  这里想强调的是朗读教学应贯穿到教学的始终,我们经常提到朗读教学,常常在教学的起始阶段,让学生通过读,然后感知课文整体,其实朗读也应较多地运用在课堂教学的中部,让学生不断地在读中感悟,营造语文情境的氛围,当然也可以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收尾之处,课堂教学在美好的朗读之中戛然而止,能让师生回味无穷。
  
  二、把握规律,提高效率
  
  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笔者认为是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疏忽了阅读教学的规律,教师过多地注重自己的教,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于学生,久而久之,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热情日益削减,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遵循哪些规律呢?
  
  1 把握学生个体先自读而后师生、生生合作阅读的规律
  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发现老师忽略了预习的环节(或许是不相信学生会预习),我们常常会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一下课文,然后教师开始讲解课文,大多都是老师问一些与课文中心、人物形象、说明方法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牵着老师的衣襟走进课文,其时,这也是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一个原因。《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没有课前对文本的认真阅读,在课堂上是很难与老师、同学进行教学交流的。那么是否一句空洞的“同学们,请你们回去预习课文”就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不然,面对中学生,要想培养他们终生受益的阅读能力,还须“收得进来”。因为“收得进来”才能“放得出去”。我们要将看似“无形”的课前阅读化为有形的预习作业,每一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①课文写了什么,如是记叙文,人、物、事分别是什么;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议论文议论的论点是什么,这一项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各大试卷考题中均能出现的整体感知能力的把握。②字词疏通。在这一点上,笔者觉得我们的一些老教师做得很好,他们往往在阅读教学中特别强调字的音形义。教辅材料《三点一测》丛书在这一块上也强调得很扎实。笔者觉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秉承这一传统,因为只有这些传统的传承,才能成阅读教学的一块块“砖头”,应该从这些最基础的开始,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积累。③用“我喜欢本文的这些片段,因为……”的句式,对课文进行1―2处的赏析,这是为语文语言文字的鉴赏及拓展能力奠定基础,同时长期这样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④质疑,写下在预习过程中感到疑惑的东西,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留出时间解答学生的这些疑问,在这个时候,往往能摩擦出学生智慧的火花。⑤了解必要的文学常识。这是要让学生明白“文为时而作”的道理。相信通过这些手段能拓宽学生鲜活的思维空间。
  
  2 把握由表及里,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的阅读规律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为了赶课时,为了应付考试,会在课堂阅读教学时只讲课文重点。而我们知道,根据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们应认真遵循由表及里先整体后局部的规律,不能为应付应试,只牵着学生阅读重要片段。我们应在初读的基础上精读,寻找一个突破口、切入点,从某一方面、某一问题、某一个段落等角度深入进去,仔细推敲和琢磨,品味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修辞及风格,分析人物形象,力求深入体会与把握其思想内容。
  这里有一个问题常常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疏忽的,那就是我们在精读之后就会将课堂阅读教学结束,实际上我们还要注意收尾工作,即我们在“精读课文片段之后要带着学生再回到整体,站在更高的层面回望课后,对文章作出进一步的评读,把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这个环节的处理可以利用学生自行设计板书或教师总结等进行,也可借此让学生明白“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例如我们在教学《人生寓言》之《白兔与月亮》时,我们可以在整体阅读后引导学生比较落难王子遭到变故前后有何不同,这是从局部精读,学习对比手法,读出本则寓言的寓意,然后还要引导学生回到整体,如从学习该课文的经历总结如何分析寓意,从而介绍更全面的《伊索寓言》,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地学寓言,即寓言在简短的故事背后均要告诉读者一个道理。
  
  三、授与技巧 规范答题
  
  在课堂的有效训练后,我们还会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东西,那就是考试。人们常说,考语文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考得好不好,所以常将语文放在第一科来考。笔者认为其实不然,语文学习,现代文语段阅读其实也有技巧可言。初中阶段对现代文阅读语段的考察,集中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而这三大文体的考察点,记叙文重在整体感知语言分析、描写方法、段落划分、人物形象、修辞方法、中心主旨、扩展延伸;说明文一般集中在说明对象、说明语言、说明方法、对象特征;议论文集中在论点、论据、论证、论证语言、拓展延伸上。而这些考点在答题上是有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为规范答题,实现中考语文现代文答题中要求的语言通顺做准备。如回答“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一类的考题时,一般在回答时先说词语本身的含义,然后再说它在句中的作用,尔后再拓展延伸到文外。对于修辞方法的使用效果一类的考题,以较为常考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为例,“效果”的回答一般要出现形象生动,增强气势等固定字眼。值得强调的是,告诉学生这些技巧后,要提醒他们,这些技巧不能用死了,即专门回答老师给的重要字眼,而不懂活用,要理论联系实际地用,比喻,不能只说生动形象,而要生动形象地写出“什么”的特点,这“什么”写出来,同时把答案写出来后要回过头把答案再读一下看是否通顺。
  相信通过以上这些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尝试,在日常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打开学生的阅读世界,让阅读之心豁然开朗,让学生在阅读天地中自由地领悟阅读的妙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9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