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的放矢 方能实现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小仙

  [片段一] 《风筝》“放风筝”一段的教学
  师:“幸福鸟”做好了,让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飞我们的“幸福鸟”吧。
  (生读“放风筝”的一段)
  师:你感受到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他们很快乐。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快乐?
  生:“我们快活地喊叫,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从“喊叫、奔跑”,我看出他们当时很快乐。
  师:一起读一读这一句,想象一下,他们在喊叫些什么?
  生:他们会喊:风筝,你飞得更高一点吧!
  生:他们会喊:快来看啊,我们的风筝飞上天啦!
  师:是啊,多么快乐啊。可是,正在我们玩得开心时,突然一阵风把线吹断了。幸福鸟飞走了,越飞越远,消失了。幸福鸟飞走了。什么也跟着飞走了?
  ……
  [片段二] 《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想象一下,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自由读)
  师:你最想选择哪一种花或几种花,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生:我最喜欢“牵牛花”。(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
  师:你好像看到了眼前怎样的牵牛花?
  生:牵牛花开的花就像小喇叭。
  师:那你能读得更美一点吗?(示范)“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生再读一遍,没有提高)
  师(无奈):好,先坐下,还有喜欢别的句子,想来美美地读一读的吗?
  (其余各花的教学情况基本同上)
  如此教学,不得不让人想到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来:如何判断一节课是否有效?其评判的尺度和标准是什么?对此,有人曾作过形象的比喻:教室门前的一段路,老师和学生上课、下课,走过不知多少回,可谁都没因此获得什么。同样一段路,一位搞工程的人走后,就很快估摸出这条路的长度,得用哪些建筑材料,得花多少资金。之后,他承接与此相似的工程的时候。就能很快地算出成本。做出策划、制订方案。因此, “经历”是一回事,能否从这“经历”中有所收益,从而改进后续行为又是另一回事, “经历”了不一定就有进步、有发展。因此,学生学习行为的改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应当成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标尺。以此审视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我们就不难看出其教学效度了。
  那么。该如何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呢?我以为,关键在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具体说,特别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一、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 “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于现在发展水平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具体点说,如果教师的解读思维活动与学生同在一个层次上,他要讲的不用讲学生就已经自明,即便这个时候他采用提问式,让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这仍然是浪费教学资源。花很多时间教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不仅导致教学水平和效益的低下,更会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因此,每次教学我们都要首先弄清楚: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现有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可以通过独立学习掌握的,哪些教学内容是属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需要同伴互助和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比如上述片段一的教学,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感受能力,对直接表达“我们”快乐的句子:“我们快活地喊叫,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是不难理解的,属于现有发展区的内容;而“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等句子。语义含蓄,情感深刻,不是从字面上就能感悟得到的,需要老师的帮助或同学互助才行,属于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加以点拨、诱导、授法,让学生通过学习、领悟这些内涵丰富的句子,提高感悟能力。可这位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满足于学生对意义浅显语句的学习,而对意义含蓄的句子未作任何的引导和启发,致使学生的学习感悟始终处于表面化、浅薄化的水平上。这“没有问题”的教学过程本身就反映了最大的问题:对文章的阅读定位过低,导致学生在已有的阅读水平上进行非发展性的阅读操作,学生学习能力没有丝毫提高,对含蓄句子的感悟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后续学习中,他们遇到类似内涵丰富的句子仍旧无法领悟。如此看来,这种定位过低,毫无发展性的阅读操作,教与不教、学与不学本质上是一样的,其教学毫无实效可言。
  
  二、凸显文本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只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潜在、未定的存在。在语文教材中,既存在着教学的内容,也存在着非教学的内容;前者是教学的有效内容,后者是教学的冗余内容。可见,确定教什么而不教什么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这还牵涉到具体的教学价值“定位”问题:它们有许多教学价值,那么在一个具体的教学点上。我们选用哪一点教学价值呢?哪些应该花大力气教,哪些是可以不教的呢?上述片段二的教学。教师显然没有把握住《花钟》的文体特征。《花钟》是篇科普性质的说明文,稍加分析第一自然段,可以发现,课文之美主要体现在极为贴切的形象化描写上。比如写牵牛花的开放是“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写睡莲的盛开是“从梦中苏醒”……所使用的形象与这种花的名称、特点结合得天衣无缝。美,就从这种形象与意象完美组合的形式之中流露出来。由于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教材的主要特色,只简单地把“感受花美”当作教学重点,而没有将力气用在引导学生领悟、体会语言表达上。所以,尽管教师费尽心机让学生展开想象、有感情朗读,但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既然这个文本的美主要体现在其修辞的形式上,与其让学生极为勉强地朗读感悟“文本描绘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还不如让学生学习领悟并实践这种语言表达的技巧,感受语言的形式美。具体教学时,可采取换词比较、感悟朗读、模仿练写等方法,先把“吹起”“苏醒”“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等词都改成“开了”,与原句进行比较,从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和传神,再引导学生透过“吹起”“苏醒”等字面想象、感悟不同的花开放的形态美、意韵美,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最后再创造练写平台,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写法学着写一两种花,从而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言语智慧。
  
  三、强化学习的“高峰体验”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体不断吸收、内化新信息,积极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能动过程,要经历习得、巩固与转化、迁移与运用三个阶段。但不论是哪一个阶段,学习主体的主观体验都起着重要

的作用。教育家布鲁姆说:“高峰学习体验(具有高峰体验所包含的某些品质)是极为生动的,以至学生在多年后还能详细地回忆起来……一般说来。它们是对学科产生新的兴趣的源泉,是重大的态度与价值变化的刺激物,它们起到了使学习变得真正令人兴奋的作用。”这样看来。高峰体验是教育性之所以发生的一个基本条件。缺少主体体验,学习既缺乏动机发动与催发,也难以进一步内化,极易停留在简单的尝试、演练甚至机械学习阶段,难以向迁移与运用和新策略生成等高级阶段推进,因而学习的有效性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而这,恰恰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
  对于“学习体验”,不少教师肤浅、片面地认为就是让学生获取肢体感官的快意,所以,脱离文本内容、不求教学实效的表演、游戏曾一度在阅读课堂上大行其道。但“学习体验”,不仅是肢体的快乐,还应该有高度的情感愉悦,更要包括由深度思考或刹那间顿悟所引发的思维快乐。一言以蔽之,应在肢体获得快乐的同时获得思维的快乐、心灵的快乐!因此,让学生通过思维的快乐去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应该成为每个教师心中向往之的教育境界。
  窦桂梅老师教学《珍珠鸟》,在一步一步“诱引”学生深入领会了原文的“信赖”主题之后,忽然来了两个大转弯:“我”觉得这样真好(以为人与鸟之间创造了真诚的信赖),笼中的“大鸟”也是这么认为吗?接着是第二转:假使你是作者,你放不放(鸟)?如果作者打开鸟笼,而你是珍珠鸟的“父母”,你走不走(走就一定能获得自由吗)?这个两难问题逼迫学生必须来个直面生活、直抵心灵的深层思考,从而产生了激烈而有益的思想交锋和思维碰撞。有的左右为难:“的确,人类应该给它们幸福快乐,毕竟它们长着翅膀,不应活在笼子里面。可是,已经习惯了在笼子里的它们,即使放飞,也不一定能飞远。你想,在我们这个城市里,都是楼房,哪有它们生活的地方,说不定它们会死在寻家的路上。”有的旗帜鲜明:“我是珍珠鸟,一定要飞出去,哪怕自由飞上一会儿,也有了鸟性的释放,哪怕是死也值得!”有的痛心疾首:“如果我们飞走了,是自由了,可是面临的危险太多,不是又要它承受不自由吗?要自由,代价也是巨大的。晚了,一切都晚了,要是回到从前,人没有这么多,没有这么坏,也许就好了。”有的富有哲理:“我觉得这是个两难的道德问题。你说放吧。的确这珍珠鸟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本能,也许不如在这里生活得好,而且你的确不能保证别人不会伤害它们;不放吧,又觉得不道德,因为我们人类和鸟类的生命应该是平等的,生命不能排序,我们不能让它们满足人类的欲望……”最后,以教师的“人放还是不放?鸟走还是不走?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这让我们想到许许多多复杂的,也可以说是哲学的问题:人与人的信赖究竟达到美好的境界了吗?人与自然的信赖呢?人与动物的信赖呢?怎样赢得信赖?怎样创造信赖的美好境界?一句话,我们人类不是地球的唯一,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和经营这个世界?明白这个问题的沉重与迫切。引发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也许才是我们走出教室后的真正收获。”这段话结束全课,让学生带着更大的问号和更深入的思考走出教室。可以想见,这样的课堂思维密度有多大,学生所获得的何止是语文的知识和技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09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