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新闻策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兴旺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就目前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移动电视、数字电视、交互网络电视、博客和播客等等。而在这些新媒体中,人们又习惯于把网络和手机作为新媒体的代表。
  最近几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发挥自己的传播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活动的报道.以及时、全面、海量的报道赢得了广大受众喜爱.并对引导社会舆论起到重要作用。
  新媒体之所以异军突起,主要是其传播特性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媒体传播与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比如突发事件等社会新闻。其消息源在几分钟内就可能通过手机轻而易举地突破人为的防线。采用点对点再到面或者点对面的传播.把信息辐射到更广阔的空间:网络传播中信息的无限性和可检索性满足了受众更大的信息需求;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也是多媒体。更亲近人的多种感官。这些都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新媒体的出现,使普通公民能借助手机、博客、BBS等发布新闻。表达观点。因此,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是通讯员和记者。每个人都是编辑.每个人又都是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对于纸媒等传统媒体而言,其时效性不仅大打折扣。而且也更无独家新闻可言.几乎所有媒体都在同一题材上竞争。
  社会新闻是纸媒等传统媒体赢得读者和受众的重要筹码,包括许多党报现在都开辟了社会新闻版。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只有提高社会新闻的品质,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而提高新闻品质重在新闻策划,只有通过策划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在差异化竞争中制胜。
  
  一、事件新闻重在价值发掘
  
  对于突发性事件,比如车祸、火灾、事故、凶杀、暴力等最常见的社会新闻,新媒体往往是捷足先登.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播出去;而作为传统媒体,虽然没有时效优势。但可发挥其专业队伍、专门机构的优势,对突发事件作出价值判断,决定其放弃还是做大做强。这就需要对新闻事件有足够的了解,包括事件的性质、所发生的地点的显著程度、当事人的社会层次、事件原因及社会背景、事件对公众的利益及对公共空间的影响等。只有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这些因素。才能判断新闻题材的大小,才能确定报道思路和方向,才能确定人员和版面的投人,才能提升突发新闻的新闻价值。黄陂“信义兄弟”报道就是典型的一例。
  今年春节前夕,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为抢在大雪封路之前回家过年,星夜兼程,从天津往老家黄陂赶,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这是一起典型的交通事故。一般来说发个几百字的消息就行了;而楚天都市报采编人员得知这个消息后,不是作简单的常规性报道,而是深人采访。了解其新闻背景和对公众利益的影响。从中发现孙水林出车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抢在节前为在他建筑工地打工的乡亲发工资:车祸发生后,孙水林的弟弟孙东林泪水没干:连哥哥全家的后事都来不及处理。便带着哥哥车上的30多万元现金接力送薪.终于抢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工资分文不少地发到农民工手中。
  车祸背后的这一新闻事实。让采编人员震撼,并很快从中提炼出“信义兄弟”的价值符号。进行连续宣传。湖北日报及时跟进,把信义兄弟宣传推到高潮。“信义兄弟”报道引起省委和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并成为轰动全国的典型。
  
  二、热点新闻善于理性思考
  
  热点新闻多半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社会矛盾的“烫手山芋”。作为一名记者和编辑。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堵塞言路是不可取的:但一味火上浇油,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影响,则更不可取。这就要求在采写热点新闻时,需要冷静的头脑,需要理性的思考,既要考虑广大读者、受众关心的程度,又应该考虑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限度及社会的承受能力。
  热点新闻报道有自己的规律可循:全局观念是热点新闻报道的思想准则.平民视角是热点新闻报道的最佳视角.善于引导是热点新闻报道的业务核心,把握好“度”是热点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热点新闻报道的最终目标应是促进问题解决.排解读者疑惑和情绪,有利于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回顾2009年.湖北热点新闻事件一个接着一个,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邓玉娇案”、“天价捞尸”、“应城‘闲扯门”’、“樱花门”、“高校丑闻”等等。
  去年3月下旬的一天.一对母女在武汉大学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众多学子围观声讨。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民热议。对这样的热点问题怎么看?相关媒体的评论员文章认为:“樱花门”事件考验着中国民众的历史视野和全球视野.各方既要照顾中日两国关系中民众的敏感度.也应理性思考爱国行为的合理表达方式。一个问题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性分析。起到了较好的引导效果。
  “10・24”荆州大学生英雄群体.其事迹感天动地;而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英雄牺牲的悲痛之中.一则“荆州市八凌打捞服务公司向长江大学挟尸收取天价捞尸费”的消息震惊网络.许多网民强烈呼吁用法律让“挟尸要价”者得到应有的制裁。给敬畏生命、尊重英雄一个起码的正义。
  面对网上的舆情.作为参与此次重大典型报道的湖北日报。对此事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这种无德行为应该予以曝光.但如果时机把握不当,就会冲淡全国人民学习英雄群体的良好氛围.舆论就会一边倒.其重心就会由学习英雄转移到斥责丑恶。对此,湖北日报没有披露“挟尸要价”的过程.而是选择时机.只报道当事人受到行政和经济处罚的结果.起到较好的引导效果,使"10-24"荆州大学生英雄群体最后成为全国重大典型,其事迹感动中国。
  
  三、常规新闻力求纵深拓展
  
  媒体采编人员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涉及日常社会生活一类的社会新闻,它们往往是相对平淡、相对静止、相对孤立的。这一类社会新闻,更加需要记者与编辑主动策划,主动思考,从平常中发掘精彩.从静止中演变出运动,从孤立中衍生出关联。这就要求记者具有一双洞察力的眼睛。有一个善于分析的头脑。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对每一个社会新闻线索都要进行充分的评估.研究这一题材是单一性的还复杂性的.是否具有延展性或深入空间。一旦觉得“有戏”,便进行与其相适应的人员及版面投入,使其收到应有的社会效果。今年3月.湖北日报在社会版推出了《平民家书》一组报道,就是通过对题材的纵深拓展,在平淡中出彩的常规社会新闻。
  天门市民彭怀玉在一次整理邮票时发现.旧时家书读起来依然温馨、感人,于是,便萌生了整理家书的想法。彭怀玉搜集并整理其40位家庭成员和60位友人间的2000余封往来书信,跨越时空近半个世纪。
  《怀玉家书》所记载的虽然只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柴米油盐和生活琐事.但字里行间却诉说着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故事,反映了家书作者对婚姻、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和那个年代的道德规范,对现实有着很强的针对性。
  湖北日报通过精心策划.从3月22日起推出了《平民家书》一组7篇系列报道,新浪、网易、新民网、荆楚网等国内知名网站纷纷转载。为了把这组报道向更深层面拓展.做大做强.随后叉策划一期关注版,对中国流传千百年的家书文化内涵及手写家书所独有的人文气息等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深入发掘,受到社会好评。不少读者、网民致电、致函,或发帖留言。盛赞这组报道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耐人寻味。业内专家称,《平民家书》报道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51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