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叙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揭明明

  【摘要】在中国众多的电视谈话节目中,江苏卫视的《人间》和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收视率遥遥领先。《传奇故事》的独特“说书”方式不仅善于讲正面故事,而且还善于让负面故事产生正面效果;《人间》总能在纷繁表象的背后找到合适的时代主角,诉说不一样的版本。拨响意外的心灵弦歌,给许多处于情感边缘的人们一盏明灯,助其走出困惑与艰难。对这两个成功谈话栏目的叙事者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点,能让我们真正了解它们是如何引领谈话节目的潮流,如何根据各自栏目定位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关键词】电视 谈话节目 叙事
  
  美国学者罗伯特・赫利尔德认为“故事中要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强调冲突的急迫性。”“要时刻保持故事的现场感和紧张感。”“提供给读者任何可能得到的细节”。《人间》和《传奇故事》在选材上都做到了有矛盾冲突、有爱恨情仇。它们表面似乎是对个人生活现实的叙述。而究其实质不过是一个故事,是对事件的传奇性建构。其目的是满足受众对神秘事件的好奇、对隐私的窥探、对苦难的消费,它们都是一种以出售“故事”的方式参与一个持续的文化重构过程。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声画兼备的音影叙事文本,运用话语、画面、文字、音响和音乐这五种表现材料作为叙事载体,因此,我们可以借用电影叙事学的关于叙事者的理论对谈话节目进行分析。在电影叙事学理论中,叙事的主体被分为暗隐的“大叙述者”和明现的“次叙述者”。本章将借助这些理论对《传奇故事》和《人间》的叙事者做一个比较分析。
  
  暗隐的“大叙述者”
  
  在电影叙事学领域,以安德烈・戈德罗为代表的电影叙事学者认为电影背后也躲藏着一位“隐含作者”,他称之为“大影像师”,就是指暗隐的、外虚构世界的和不可见的躲在叙事文本背后的“影片叙事交流的负责人”。在纪实性节目的谈话节目中,这个“大叙述者”就是指以节目制片人、编导等策划制作人员为核心的幕后主创人员以及由这些人员形成的制作节目的组织机制。这个“大叙述者”通常是一个群体,“他”决定选择谁作这期节目的嘉宾,选择哪些故事进行讲述,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讲述,“他”还决定机位的设置,镜头的取舍以及后期制作中镜头的剪辑组合,即选择叙述的主体、内容和叙述方式。
  《人间》栏目出发点是帮助当事人解决困惑和难题。故事性是该节目的最大魅力所在。其可贵之处,在于“大叙述者”巧妙结构故事,关注和再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等深层次的观念冲突、价值冲突,通过真实的再现,还原了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人间》突破原有演播厅的单一形态,建立主景区和状况区相辅相成的模式。其中,主景区呈现主要当事人、权威嘉宾和主持人,状况区呈现与节目有关的关键人物(如第三方、知情者等)、道具,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场景,如实现心愿、策划创意等。每期节目,由主景区陈述事件、呈现情感、展现冲突、打开悬念并解决矛盾。由状况区揭示内情、打破叙述单一节奏、给观众心理暗示、并不断推进情节。
  《传奇故事》则回到最原始的“说书人”时代,形式较为单一。讲述的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故事。转型期的人和故事,一定存在传统价值观和新型价值观的激烈冲突,是节目“传奇”特征的由来。《传奇故事》栏目组只有十人左右,工作重点之一是低成本收购全国电视频道曾经热播过的法制类电视节目,通过重新解构故事形成今天的传奇。另一个工作重点是重新解构故事,重新撰稿将故事讲精彩,这是强化策划环节与编辑环节的明证。将别的频道播过东西拿过来重新解构编辑,用更为恰当的方式进行传播,使原来的素材表现出更为宽广的传播价值:通过主持人的评述将原来的故事赋予新的思考方式、新的媒体态度、新的视角和新的情绪特征。这是将璞雕为玉的过程,是真正的创作――起码属于二度创作。
  《人间》和《传奇故事》在播出之前,“大叙述者”都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画面、文字音响等资料,在主持人叙事进行时,这些场外的影音资料会作为场外人称第一叙事者出现,适时的向观众提供必要的介绍和补充。画面让叙事更生动,音响和音乐能营造氛围。例如,《人间・我该嫁给谁》中舒缓悲伤的音乐让小燕的无奈,金磊的哭泣和家根的控诉更生动。这一系列的电视语言均是“大叙述者”的巧妙安排。
  尤其是《传奇故事》,在视听读语汇运用方面,它将荧屏分成了三个信息陈述区,画面经常呈现由主持人讲述、画中画故事视听展现和主题词提示等三部分信息形成的视听读织体,三者相互寻找对位形成精确的视听读传播语汇,这是该栏目成为精品不可或缺的技术、艺术支撑。
  
  明现的“次叙述者”
  
  这个“次叙事者”就是我们在影像叙事文本中所看到的、用言语进行讲述的叙事主体的总称,是明现的、可见的和视觉化的。“次叙述者”不同于“大叙述者”以画面、言语、文字、音响、声音进行叙事,“他”只能运用“词语”――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叙述。在谈话节目中,这个“次叙述者”又可以具体分为主持人、嘉宾和观众。
  1,主持人。
  作为谈话节目的灵魂人物,要求在“大叙事者”提供的叙事骨架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内容拓展和延伸。若将一个谈话节目比作一棵树,主持人则是树干,为枝叶繁茂提供必要的养分。《传奇故事》和《人间》的成功与两个栏目优异的主持人是分不开的。
  《传奇故事》主持人金飞个性化的讲述使整个节目的传播价值成为无法复制的精品,是该栏目突破故事题材制约的主要方式,是形成栏目核心传播价值的一个有力支柱。一个故事本身是否曲折固然重要,但讲述者的述评能力更为重要。传播价值主要来源于讲述者对故事的解剖驾驭过程。这是无法复制的。金飞,他能够在一个“大雅”的平台上,说一件通俗的事,用雅的基调来保证导向,用通俗易懂的话来与观众交流,他所代表的《传奇故事》就是在讲述一件通俗生动的故事同时,给观众创造了一种“雅”的享受。他的很多“小话”――来自于生活中的俗语、谚语、成语、寓言――恰如其分地运用,既让观众喜闻乐见,又揭示了生活的真谛,给了观众很多思考和共鸣。主持人通过第三人称讲述向第一人称讲述的转换。实现了叙述向评论的转换,而且这种转换自然流畅,不露痕迹。这使得节目以叙事为主但不乏公正、正义、良心、理解、理性和同情。使得代表广大受众的主流价值观念与故事中蕴含的具有亚文化特征的价值观念实现激烈交锋,从而完成主流价值观对于整个传播事件的驾控。例如,2008年10月3日《“糊涂”母子荒唐情》中,短短30分钟,从金飞最开始对“孝”字双重解读引出故事主题。对“糊涂”母子的介绍。对故事不断解疑,到最后对事实两面性的理性分析,除了极少数的拍摄资料,金飞几乎都是在一个人“说书”“讲故事”。

  《人间》主持人周舟魅力青春,极具亲和力,赵丹军知性大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主持人通过同情、理解、缓解压力、设身处地的思考、尊重参与者的意愿、为嘉宾考虑等方式。与嘉宾之间建立了一种友情平等的交流关系。这些步骤缩短了嘉宾与主持人、演播室之间的心理距离,演播室造成的那种公共空间的陌生感几乎消失了,几乎成了一个私人话题的倾诉和解决空间,谈话更像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和出谋划策。她们的讲述以及对事件当事人的访谈。均表达了节目对该事件的态度、观点和主张,体现了社会的正义和法理意识以及积极的伦理和道德观念,促使人们明辨是非,抑恶扬善、正本清源,因而使该栏目极具感染力。例如,《我该嫁给谁》中,赵丹军对小燕、金磊和家根三角恋爱的“无法赞同”。对小燕脚踏两船的直接“质问”,对家根偏激做法的劝慰等都给人极强的倾向性。
  对比而言,根据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划分,金飞是干预叙事者,一个典型的说书者。几乎都是一个人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自说自话,用朴实但犀利的语言将受众带到故事中,带到故事的爱恨情仇中,并辅以独特的评论和解说;而《人间》的两位女主持人,则更像故事的“助产者”,是客观叙事者,只充当故事的传达者,不过分将自己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外露,像朋友一样去引导当事人说出故事,他们充当着外叙述者的角色,提问促进当事人(即内叙述者)说出自己的故事,让观众跟随故事去判断是非曲直。
  2嘉宾。
  这种叙事者的基本特征是:叙事者存在于叙事事件中,他所叙述的事件就是亲身经历的事件。
  《人间》栏目由主景区首先展现故事开端,介绍嘉宾。穿插VTR方式推进故事进展,这中间状况区出现的意外人物和意外事件将不断打破主景区的故事进程,并在转折点上推动故事再发展,最终推向故事结局,请出专家嘉宾。例如《我该嫁给谁》一期邀请了小燕、金磊和家根三个当事人。以及小燕的母亲,然后现场对故事进行层层解析。按照惯例,故事结尾,为了给当事人一个建议,节目组还请出了法律专家曹姗对故事给以专业意见。专家系统是建立在理性而不是传统基础之上,是以普遍性的知识而不是以社区习惯为指导。以细致准确的评估实践的每一个细节。在这个越来越眼花缭乱的世界,这种专家系统无疑会给越来越无所适从无从判断的大众所信任。根据叙述者与叙述对象的关系划分,三个当事人及母亲属于同叙述者,亲自说出自己的心理想法。引起受众的共鸣:而主持人和专家则属于异叙述者,凌驾于故事之上,掌握故事的全部线索和各类人物的隐秘,对故事作详尽全面的解说。
  《传奇故事》由于其独特的讲述方式,“嘉宾”是以拍摄资料的方式被播出的,严格意义上也许并不能称之为嘉宾。《传奇故事》本质上属于新闻节目,这就使得节目呈现了两个“真实”:一个是事件本身的真实,一个是节目传播的真实。节目中导人的讲述者的理解和重新解构多少还存在事件本身的真实成为本节目新闻价值存在的关键。节目采取的叙述手段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例如《“糊涂”母子荒唐情》中,记者对栾桂英及其儿子、女儿、儿媳、女婿进行采访后,还对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做了侧面了解,这些看似无意的安排都能让观众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和道德感。
  虽然两个栏目的“嘉宾”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受众面前,但是他们都在亲自讲述各自的故事。然而,也由于《人间》演播厅方式的讲述,所以从情感上讲,故事的真实性会更令人信服。而《传奇故事》则更像对采访资料的后期整理、删减和加工,人工痕迹要比《人间》更明显。
  3,观众。
  可以分为现场观众和场外观众两大类。在后经典叙事理论中。叙事不是故事的一种静态呈现和反映过程,而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故事文本与故事接受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双向交流过程。这里的场外观众就是电视机前的观众。分两种,一类是显在的,一类是隐在的。显在的观众的叙述在交流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观众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加入到谈话中来,或者通过网络论坛、BBS、参与到交流当中。隐在的观众的叙述其实就是叙事效果的呈现:一个完整的或是不完整的故事在观众脑海中形成,继而观众以自己的逻辑将之清晰化。可能会对自己的思想或是生活产生或明显或隐蔽的影响,他们还是那些经过节目制作人员编码化了的叙事文本的活跃的解读者和再创作者。
  《传奇故事》和《人间》都有这样一群场外观众。节目进行时,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通过短信发表对本期节目的看法、见解和感受,而这些文字将会依次在电视画面下滚动发布,犹如网络论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有不少观众在看完节目后通过网络论坛或者个人博客发表文章,表达自己对节目或节目中人物的意见。看过故事后。观众多少都能读到节目“弘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的目的,有自己的思考,并对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样,节目才达到了与受众的成功沟通。让文化人看到思想。让普通老百姓看到一个通俗的故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25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