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管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丽英

  摘要:语文阅读活动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所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而且加强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深化语文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最主要的指标应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科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提高;二是情感意志的升华,包含创新意识的培养,成就愿望的实现、情感意识的熏陶。中学语文要努力构建一种基于在大语文视野关照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对话为主要形式的课堂阅读教学新模式。下面就我的教学尝试谈谈我的愚见:
  1、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是由学科内部的刺激唤起的生理机制的潜能而产生的一种驱使学生去学好该功课的巨大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与所有的学科教学一样,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乃至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有效的参与,有了积极有效的参与,学生才会进入到课堂对话中来,才会有独特的阅读感悟,阅读教学才会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从这个意义上说,激发并使学生保持持续的阅读兴趣是衡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学生有收获是课堂阅读教学有效的体现
   课堂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主要的精神劳动与心理付出,必然要讲求收获和回报。没有收获和回报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效益可言的。因此,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维度的学习收获,同样必须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之中有明显的体现。其具体内容为:
   (1)学科知识的收获。
  学习语文,必须掌握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托语文基础知识的丰富和积累。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不能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对课文特别是经典名篇有较深的理解,接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并进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也应该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课堂阅读教学效益的重要内容。
  (2)阅读能力的提高。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的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是学习之母,语文之根。阅读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因此,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必须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很多,包括精读、略读、速读、跳读以及查阅参考资料、使用工具书和正确处理提示、注释、思考练习和单元知识的方法;阅读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准确地理解读物的内容与形式,把握文章的中心与实质的方法等等。不管是“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还是“品读、参读、研读”,教师的作用始终是“导”,即教师不是拿现成的方法交给学生,而是领着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领悟运用掌握阅读的方法,获得阅读的技能,培养和发展他们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探究精神的培养。
   如果我们从创造学的角度来审视学习活动,就会发现,学习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自己能够在一定的认识领域内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真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来强调阅读教学:“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还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地、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新形势下的课堂阅读教学必须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课堂阅读教学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活动,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扼杀学生的探究热情,那就是无效的,甚至是反效的。
   (4)成就愿望的实现。
   在学习中,学生是有着强烈的成就心理的。成就心理,指的是人们期望通过努力达到成功的心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易体现出学生的成就。如学生的一得之见得到表扬,一手好字得到肯定,一篇文章得到鼓励,一句妙语得到称赞等等,都是成就愿望的实现。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成就心理,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创设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情景,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他们的成就愿望。事实上,成就愿望的实现,不仅令学生感到有收获,而且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爱、自尊、自强的信念,可以化为一股自持的动力,激发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积极性。这是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努力追求的效益。
   (5)情感世界的熏陶。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语文阅读活动中,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植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阅读活动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所不可忽视的目标之一,而且加强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深化语文阅读的效果。当然,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应是外加的,而应是领着学生进入到阅读对象所展示的优美境界,使他们在对美的探究中受到熏陶,引起心灵的颤动,从而培养美好的情感,唤起对美的追求。因此,能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进行情感熏陶,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又一重要指标。
   从中学语文教学实验的研究范围看,阅读教学着重从我区实际出发探讨教阅读教学,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
   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内容上看,阅读教学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教师教学行为问题,从转变教师行为方面提出“教学实效性研究”,并试图找到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低效行为的方法与手段;
   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类别上,阅读教学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
   中学阅读教学尝试的意义
   理论意义:为深化阅读教学的研究提供实践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能丰富和发展阅读教学理论。
   实践意义: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通过阅读教学的探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促进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的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加强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深化语文阅读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1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