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配方施肥试验中如何使用“优选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阳光

  [摘要] 如何采用较少试验试数,取得最佳的配方施肥方案,在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要。文章结合实例,分别从单因素、双因素、多因素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优选法”在配方施肥试验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配方施肥 优选法
  
  实行配方施肥,在广大农民传统施肥经验基础上,利用测试手段取得的分析和试验数据,指导合理施用化肥,既节约肥料,又增加农作物产量,既改善农作物品质,又减少环境污染,但由于农田试验周期长,土质复杂,作物受到环境、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较大,如何采用较少试验次数,取得最佳的配方施肥方案,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介绍如何在配方试验中应用“优选法”。
  “优选法”是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发明的。优选方法的问题处处有,常常见。在农作物的培育管理过程中也常有此类问题,例如:作物密度问题,我们都知道密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但过度密植又易造成倒伏、管理不便问题,那么怎样的间距是最优的?还有,施肥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但施肥过度又会造成浪费,成本提高,作物疯长,反而减产的问题,那么怎样的施肥量最合适呢?这些就是“优选的问题”。 优选方法的目的在于减少实验次数,找到最优方案。如在一个因素时,只要做14次就可以代替传统实验统计法1600次实验。
  
  1 单因素
  
   “折纸法”,请牢记一个数:0.618。
  
  用一个有刻度的纸条表达1000~2000克,在纸条长度的0.618处划一条线,在这条线所示的刻度做一次试验,也就是按1618克做一次试验。
  
  然后把纸条对中折起,前一线落在另一层上的地方,再划一条线,这条线在1382克处,再按1382克做一次实验,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如果1382克处好一些,我们在1618克处把纸条右边一段剪掉(如果1681克处较好,则在1382克处剪掉左边一段)。
  
  再依次中对折起来,又可划出一条线在1236克处:
  
  以1236克做实验,再和1382克的结果比较,如果还是1382克好,则在1236克处剪掉左边;再依次中对折,找出一个试点是1472,按1472克做实验,做出后再剪掉一段等等。注意:每次留下的纸条长度是上次长度的0.618(留下纸条长=0.618×上次长)。就这样,实验分析,再实验再分析,一次比一次更加接近所需要加入量,直到所能达到的精度。
  举例:稻田每亩氮肥施量实验,据生产经验在200―300斤范围进行优选,具体实验过程见下表(单位:斤/亩)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量在238.2斤为最好(如果最佳点在端点,应适当扩大优选范围)。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化肥生产的大幅度增长,有些地区出现了偏肥,多施氮肥的倾向,氮肥肥效有下降趋势。1985年前后,福建省开展氮肥适应用量的检验,提出了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生产水平经验确定用氮量。福建连江县从1995年起采取了节约氮肥见降低成本的措施,1995年水稻每亩用氮量238斤(实物量),比1992年减少69斤,三年全县共节约氮肥3000吨,节约投资217万元,平均每亩减少投资27元,水稻亩产提高8%。
  
  2 双因素
  
  假如有两个因素要考虑,我们的处理方法是:拿一张方纸对折,在折线上用单因素方法,找到最合适点“A”处后,再通过“A”横线上作试验,然后用单因素法找到最佳点“B”处。如,小麦氮磷配方施肥试验:每hm2小麦氮肥量优选范围为150~245kg,磷肥施用量优选范围为90~200kg。
  第一步:先固定磷肥施用量160kg,用优选法来确定氮肥的施用量,其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kg/hm2)。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为170kg最好。
  
  第二步:确定氮肥(N)施用量为170kg,对磷肥(P2O5)施用量 明:磷肥施用量为140kg最好。
  进行优选,其过程如下表所示(单位:kg/hm2)。试验结果表
  
  
  3 多因素
  
  以上实验方法有人称为“折纸法”,由于纸只有长和宽,只能处理两个因素 ,两个因素以上怎么办?我们可以用“降维法”思维来处理,其实以上两个因素问题处理方法就是把“二维”降为“一维”的方法。假如我们有三个因素: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为对长方体的“对折”,也就是把长方体切为两半,其切法有三种,在这三个切面上找最优点,都是两个因素(固定一个因素)的优选问题。这样在三个切面上各找到一个最优点,在这三点处,比较那个点最好,把含有这一点的1/4长方体留下,再继续施行此法,这样,氮、磷、钾配方施肥方案试验就可按此进行,读者可自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华罗庚. 优选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4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