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介绍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当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产学研校企合作培养、国家财政资金扶持与政府政策的支持、建立健全高校自身激励措施以及实行专兼结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途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应用型本科 建设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1-0076-02
  
   特色育人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竞争核心。建设一支人员强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富有创新精神以及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更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高尚的师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示范操作能力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应该具备将这些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不仅要具备熟练的行业职业操作技能,也更应该具备将这一技能应用于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反复交融中实现的,同时,这些能力也需要达到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教师,我们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优秀的 “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懂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殊规律,及时改革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实现教育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切实落实好社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高等教育扩招,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等因素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在校生大幅度增加,使之教师配备与学生总数比例严重失衡,“双师型”教师奇缺;面对新情况,多数老教师教学观念滞后,知识老化,教育教学方法手段老套;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初级、理论教师偏多,实训指导教师、专业实践教师明显不足,缺少一专多能教师。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补充主要是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造就出来的,从学校门到学校门,从课堂走向课堂,理论知识丰富,缺乏实践经验,成长起来需要时间;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资金紧缺,缺少国家财政扶持使得企业优秀人才,公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很难引进;高校自身激励措施不到位,没有很好调动教职员工提高自身“双师”素质的积极性。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究
  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复合型人才,就必须教会学生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这些操作应用能力在书本里和黑板上是无法学到的,需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来实现。
  (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应拥有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懂技术、会操作、能应用,不能在教室里栽花草、养牲畜,在黑板上开机器、搞设计。原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曾指出: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重点是要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机制灵活,校企合作教育在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时具备极大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居多,这类教师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可安排他们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注重企业项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实习工厂等实践教学环节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还可实施产学研相结合,建立校外教师培训基地,创建校企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校企合作制度。
  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稳定基地,提高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服务了地方经济的建设。
  (二)国家财政资金扶持与政府政策支持是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在规模、办学层次方面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复合型人才,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办学经费、职称评定、社会保障、薪酬等办学条件的限制,造成师资力量与公办高校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在当前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需优惠的政府政策支持和充足的国家财政资金扶持。
  众所周知,“名师出高徒”――师资决定教育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高成本,引进高素质教师必须舍得花大钱。应用型本科院校属民办院校,办学资金紧缺,其教师的薪资、住房、社会保障、科研经费等远低于公办高校,这就决定应用型本科院校很难从公办高校和社会引进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导致民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这无疑增加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教师的培养费用。其次,由于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套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要求相悖,极大地挫伤了“双师型”教师从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积极性。
  办学资金的短缺、职称评定制度的不合理等均限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影响到社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因此,政府应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扶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金,支持“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的建设;加大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险费和补充保险费的补助以及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制定。
  应用型人才培养利国利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国家有义务在财政资金及政策上给予民办高校更多的支持和扶持。国家财政资金与政策的扶持是民办应用型本校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成功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大计。应用型本科院校除向向政府申请资金扶持及政策支持外,更应立足自身,根据学院的长远发展目标,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
  应用型本科院校规模庞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师的教学任务日益繁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研究。因此,预想培养和提高“双师型”教师素质,就必须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放到重要日程。首先,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专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教师的晋升、工资等挂起钩来。最后,切实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加大对积极参加“双师”培训教师的补助和奖励,尽可能的提高专职教师做 “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直接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地方及区域 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积极需求社会政府帮助,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打造属于本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2000(6).
  [2]覃丽.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教育 研究 ,2004(11)
  [3]刘国良.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中国 西部科技,2004(10)
  [4] 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4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