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30-01
  
   目前,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大量的训练题挤到了课外。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越来越少,空间越来越小。语文的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被排在了各科的后面,语文教学进入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如何在这种艰难中开拓,如何优化语文教学,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优化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进行了尝试,下面的几点尝试效果不错。
   一、创设情境,不断涌起高潮
   教学高潮具有情感性。在教师的演讲之中,在学生的争论之中,在沸沸扬扬的竞读之中,在全力以赴的创造性复述之中,高密度的教学内容,生动的表达方式,群情激动的教学氛围,无一不叩击着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振奋,使他们昂扬,使他们受到非同一般的熏陶感染。
   教学高潮具有凝聚力。教师的精妙启发,教师的着意点染,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们跃跃欲试,思考学习内容,争先恐后,表现自己智慧的火花,他们在教学高潮中有着专注的投入。
   教学高潮具有愉悦感。激情的辩驳,成功的答问,欢快的场面,热烈的交流,尽情的品味,紧张而又友好的竞赛,这些课堂教学中闪烁着“暖色调”的内容撩拨着学生的心绪,他们时而惊叹别人见解的高明,时而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在快乐的气氛中进行着高效率的学习。课堂教学中有了高潮,就有了意境,有了激情,有了力度,有了波澜。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恰当的时机涌起学习的高潮,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由“乐学”到“学会”,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善学”,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自己的语感,加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如讲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前,我先选择班上较有表演天赋与才能的学生,准备该文所讲述故事的情境表演,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掀起学习的高潮奠定了基础。而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先播放《父亲》一首歌曲,学生被歌中那浓浓的父子之情所打动,教师再把学生的情绪诱入新课中来,声情并茂的诵读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又如在教学《吆喝》时,课堂开头我让学生模仿自己经常听到的吆喝声,在学生的吆喝声所营造的意境中,进入该文的学习。
   二、有效合作,将问题引向深入
   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 “感受、体验、品味”就是强调阅读是学生主体的心智活动过程,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智力活动。其次,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和独特理解,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代替的,同样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所能替代的。因此,合作交流前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为后面讨论交流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问题讨论得广阔和深刻。
   三、注重“问题”的设置,将“问题”作为学生开启课文大门的钥匙
   教师巧妙地利用教材本身含有的材料,充分地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思维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三种正效应:第一,学生思维活跃;第二、课堂场面活跃;第三,加深了对课文的钻研、理解。如在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叫同学们针对课文的题目进行想象,假如是你来写,你们会写些什么内容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内容各异,没有一种和作者想的是一样的。然后,开始学习课文。学完课文后,我再问学生:“课前你们所说的内容和课文内容完全不一样,是不是作者跑题了?你有没有更好的题目?”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同学说作者并没有跑题,题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起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更生动更形象。有的同学说作者跑题了,因为本文的中心意思是“进山看景”,题目跟中心没有多大关系,干脆就用“进山看景”为题更为恰当。我没有支持他们的任何一方,继续让他们讨论,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争论声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再比如我在上完《风筝》一文的时候,问同学们是否还有问题,有一个同学问到:“‘我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儿童玩的游戏’,那么我认为什么行为才是有出息的行为呢?”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积极思考。同时叫其他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很快地得出这个结论:只有认真读书才是有出息的行为。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认真读书才是有出息的行为,那么我不让小兄弟放风筝,应该是为小兄弟好呀,为什么又说这是对小兄弟的一种精神虐杀呢?这一问正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很快引起同学们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结果依然是见仁见智。课堂上的争论,有利于同学们理清各自的思维过程,培养各自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争论,同学们间的思想得到碰撞,生发许多连老师也想不到的火花。这些都是同学们积极思考的思想结晶,如果他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能够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生长出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48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