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丽华

  摘要: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其核心优势就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丰富的信息开发与服务经验、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完全可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
  Abstract:Th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es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its core superiority lies in it to have the rich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 the high quality librarian troop, the advanced information service technology, the strong message development and the service experience, the consumm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the advanced managerial experience and so on, definitely may meet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needs.
  关键词:新农村 高校图书馆 服务 模式
  key word:New countryside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pattern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经济、文化、环境、乡风及民主政治等全方位的农村社会提升与重构,是全面提高农村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培养新型农民,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伟大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农村自己的事,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全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巨大工程。
  知识、信息、人才、管理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最缺乏、最需要全社会予以支持的。作为高校图书馆,以所管理的知识信息资源平台为依托,以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后盾,在这些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在传统体制中,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囿于高校内部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因此,如何突破传统观念与体制约束,准确定位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对于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质,促进全社会公共文化共享体系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同时也推动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可行性
  1.1国家政策支持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其实就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进一步延伸和服务对象具体化。主要由国家与地方财政拨款建设的高校图书馆,本身就具有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公益性质。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四章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这就是说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的利用者范围,己不再局限于校内师生员工,而应扩展到其他大专院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甚至扩展到全社会范围的普通市民。教育部的这一规定无疑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证。
  1.2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为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主要功能。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面向地方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校政、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是其办学的基本任务。从社会发展实际看,高等学校普遍对地方政府的政策与发展给予大力的支持。高等学校是由政府拨款的,高校的资源理应属于社会。图书馆服务于社会是与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相一致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应该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
  1.3高校图书馆自身的优势奠定了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为了满足学校的办学需要,各高等院校对图书馆的软件和硬件建设都非常重视。尤其是最近几年教学质量评估以及各种创建活动,使得高校图书馆更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馆舍条件不断改善,建设经费持续增长,馆藏资源进一步丰富,人才队伍逐步优化,图书管理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
  二、 新农村建设中高校图书馆的定位
  2.1服务新农村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主要由政府兴办高等教育,高校图书馆也主要由政府拨款建设,其公益性也决定了平等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应当是高校图书馆努力的方向。服务社会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之一,协同学校各方面一致行动也是高校图书馆走向社会的必然趋势。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从政策方面得到了支持,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图书馆的认同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工程,需要举全社会的力量去实施。服务新农村建设,就是高校图书馆履行其公益性,平等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图书馆协同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行动,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一种延伸。高校图书馆有能力,也应该创造条件、创新思路、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履行和实践自己服务社会的义务。
  2.2服务新农村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服务高等教育基础上的外延扩张
  高校图书馆具有公益性,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政府或社会组织投资兴办的公共图书馆。一方面,现有高等教育体制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学生学费的成份;另一方面我国图书馆条块分割的体制下,绝大多数高校尚未走向社会,其服务对象有一定的确定性与限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样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而且现代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同样是服务社会。因此,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也必须以充分服务好高等教育、服务好高校自身的教学科研需要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加强主动意识,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开阔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方法,拓展高校图书馆发展空间,更广泛地拓宽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
  三、建立高校图书馆与新农村图书馆(室)的合作模式
  高校图书馆在参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寻求当地政府帮助与指导是十分必要、且十分有利于这项事业的发展。但是,高等学校往往距离农村基层有较远的距离,而且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自身运行规律的特殊性,难以持续地、随时随地的对新农村开展贴身服务。此外,基于广大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相对于这种技术、信息、文化密集度较高的服务与合作,也需要在当地农村有一个具有接收、组织、加工、传播这种服务能力的咨询服务机构作为服务与合作的平台,以保证这种服务与合作的衔接顺畅,运转高效,效益明显。
  高校图书馆以新的农村图书馆(室)为平台,结合农村实际,把自己的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管理制度、规范的队伍建设、人才培训以及信息情报搜集、开发、传递与咨询等引进和落地消化吸收,提升农村图书馆(室)的资源丰富程度、管理水平、队伍素质、服务能力,切实把农村图书馆(室)打造成新农村的知识学习中心、技术推广中心、信息传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切实发挥农村图书馆(室)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树立文明乡风,培养新型农民的职能。

  3.1服务新农村图书馆(室)的方式
  要把新农村图书馆(室)建成为农村综合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建成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高校图书馆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促进新农村图书馆的建设,提升其读者服务能力。其服务方式包括:
  (1)在有条件的村镇设立高校图书馆的分馆,定期更新图书报刊资料;开辟藏书室、阅览室,为村民办理读者借阅证,开展读者文献借阅服务;对有需求的农民、农村基层工作者和当地进城务工的农民直接办理高校特别读者借阅证,方便其到馆直接享受高校图书馆借阅咨询等各项服务。
  (2)选拔和定期培训农村图书馆管理人员,建立规范的图书管理登记、借阅、预约、交流制度,规范农村图书馆办馆模式、业务开展和服务项目,开展读者咨询和诸如读书比赛、知识竞赛、优秀读者评选等读者教育、交流活动。
  (3)开辟电子阅览室,依托高校网络优势与网络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开通高校网络资源数据库,共享高校丰富的网络数据资源;利用网络多媒体教程开展读者教育与培训。
  (4)以新农村图书馆为平台,积极做好针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信息搜集、整理与发布:针对生产类读者,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以及为生产服务的物资信息、市场销售信息;针对管理类读者可通过文摘、各种简讯、专家报告、综述等提供涉农政策信息、法规法律执行信息、宏观技术信息、经济动态信息以及资讯性的综合信息;针对企业类读者,通过提供多类型、多层次服务,做好定题及专题信息服务,提供最新科研成果信息和专题文献资料,提供生产技术信息、市场信息、项目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物价信息、客户需求等信息,以满足他们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过程中的信息需求;针对科研类读者,通过直接参与科研或提供定题与专题信息服务,围绕科研的研究内容和新时期的要求,搜集现阶段农业科技人员可能需要研究动向,如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等,在相关期刊中搜集观点新颖的、当前热点的论文或文献,建立专题信息积累,主动提供给相关科研人员,供其参考。
  高校图书馆在坚持义务服务为主的基础上,兼顾互惠互利,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科学、快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3.2利用人才优势,开展教育和技术培训
  农村图书馆功能退化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才缺乏,缺乏技术人才,缺乏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当地农民进行文化、技术培训,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优势所在。教育与技术培训包括:
  (1)开办培训班和讲座,定期对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的图书管理、典藏、加工、借阅的业务培训;图书馆管理制度培训;网络与数据库信息搜集、加工与传递业务培训;读者咨询与服务培训等。另外,可以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农村图书馆工作人员走进高等院校图书馆,参观各业务流程,有条件的可以让他们在一定时期内深入到有关业务环节和服务窗口,开展实践,开阔眼界,提高技能,促进他们真正成为发展新农村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和骨干。
  (2)依托高校图书馆自身人才和高校整体人才队伍,对广大农民开展计算机操作与网络应用技能培训;对村民开展图书、报刊、网络信息资源搜集与利用技能培训,学会生活、生产、经营信息的搜集与利用。
  (3)依托高校人才优势,开展农民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农业高校可以结合当地村民的实际需要,对口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对当地一些与高校学科专业及科研方向对口、且有需求的企业开展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方向与前沿技术、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讲座与技术培训;和当地就业部门配合,对有需求的农民进行专业资格证书、就业转移培训等。
  参考文献:
  [1]王锦华.当前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7
  [2]冯晓敏.新农村建设呼唤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
  [3]彭小平.发挥地方高校图书馆优势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4]贺景峰.对新时期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
  [5]刘孟贺.新农村图书馆(室)发展模式创新研究[R].河南:洛阳理工学院,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0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