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贫“困”的曾国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国渊

  道光二十年,曾国藩当上了翰林院检讨(官名),为大清编纂国史。尽管此时他已官至七品,有俸禄银饷,但除去还账及日用开销已所剩无几,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一天,道光帝突然造访翰林院。道光帝打量群臣,见曾国藩身穿一件补了两个大补丁的旧官服,外相极其寒酸,便问:“曾国藩,你身为翰林七品检讨,不仅要学仪天下,还要威仪天下。你穿得这么破,成何体统?”曾国藩略一思忖,平静地回答:“皇上恕罪。微臣以为,翰林院检讨应以治学为第一要务。如果抛弃学问只靠仪表服饰来装点门面,微臣就有负皇恩了。更何况微臣也不愿举债而刻意装扮自己,请皇上明察。”
  这件事是过去了,但新问题又来了。翰林院学士赵楫因老父来京看望,便发帖宴请翰林院官员。接到请柬的曾国藩左右为难,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不去。一月未到,曾国藩又收到詹事府金正毕的请帖。他知道,赵楫的宴席既然没参加,金大人宴请也就不能参加,厚此薄彼,是官员之间相处的大忌。于是他提笔写了个告示:“曾国藩出身贫寒,箱内无银,七品小官,俸禄有限。即日始,凡京官应酬之事,概不参加。见谅。”然后,他就把这告示贴到会馆的柱子上。
  没过多久,曾国藩就因“办事糊涂,办差敷衍”遭到御史参奏,被道光帝革去翰林院检讨之职。从这一天开始,曾国藩用毛边纸装订了几个本子,自命名为《过隙影》,决定“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在无缺分、无俸禄、无同乡、无朋友期间,他激励自己不断进取,一路前行。
  贫穷时,不卑不亢,坚守自己的信念;承辱受挫时,不忘追求,积极进取。曾国藩这种贫不移志、愈挫弥坚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182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