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及其处理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立新

  摘 要: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是高校大学生校园活动健身娱乐的主要方式,同学们在健身运动中以及体育比赛中享受着运动的快乐。可是,由于同学们缺乏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对掌握体育运动量的大小、体育比赛强度大等原因,在运动中尤其剧烈运动会出现运动中腹痛的现象。运动性腹痛是造成运动中运动中腹痛的重要原因。该文对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和和发病原理、症状和特点、处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使同学们了解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并且掌握如何预防运动性腹痛。
  关键词:运动性腹痛 原因 处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是高校大学生校园活动健身娱乐的主要方式,同学们在健身运动中以及体育比赛中享受着运动的快乐。可是,体育运动在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同学们带来不少麻烦,即运动性疾病。运动性疾病是指运动员训练不当造成体内各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或异常。而运动性腹痛就是运动性疾病其中的一种。由于同学们缺乏体育运动卫生知识、对掌握体育运动量的大小、体育比赛强度大等原因,在运动中尤其剧烈运动会出现运动中腹痛的现象。如在运动会中,中长跑、马拉松、竞走以及自行车运动容易防守运动性腹痛。是什么原因造成运动中运动中腹痛呢?出现腹痛的原因,大体上分为腹腔内疾病(如肝炎、胆道疾病、消化性溃疡、阑尾炎等)、腹腔外疾病(如右下肺炎、胸膜炎、肾结石以及腹直肌慢性损伤)和运动性腹痛三大类。由于运动性腹痛是造成运动中运动性腹痛的重要原因,以下重点介绍、分析运动性腹痛。
  1 原因和和发病原理
  1.1 肝脾淤血
  肝脾淤血的原因可能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时速度过快或强度太大,以致内脏器官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活动水平就承受过大的负荷,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还未充分动员或心肌力量较差时,心收缩力较弱,下腔静脉压上升,肝、脾静脉回流受阻,肝、脾瘀血肿胀,肝脾被摸的张力增加,使被膜上神经受牵扯,而引起肝脾区疼痛。
  此外,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而表浅,或呼吸无节奏会引起胸内压上升,使下腔静脉和肝脾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肝脾淤血肿大而引起腹痛。
  1.2 胃肠痉挛或功能紊乱
  运动时,肌肉和内脏血流量重新分配,骨骼肌肉血流量增加,胃肠道血流量相对减少(仅为安静时的30%~40%),胃肠道缺血、缺氧,可引起胃肠道痉挛或蠕动紊乱,使肠壁和肠系膜上的神经受到牵扯,因而出现疼痛或绞痛。另外,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运动前吃得过饱和喝水过多都会使胃里充满食物,由于食物的重力作用,以及运动时震动较大,牵扯了肠系膜而引起疼痛;运动前吃了容易产气或难于消化的食物(如豆类、薯类、牛肉等),均可引起肠蠕动增强或者肠痉挛而引起
  腹痛。
  1.3 呼吸肌痉挛
  运动中呼吸缺乏节奏,以致呼吸急促、表浅,使呼吸肌(如胸肌和肋间肌)收缩过于频繁,活动紊乱,引起呼吸机疲劳和痉挛。另外,当准备活动不充足,而运动负荷又增加过快时,心肺功能跟不上肌肉工作的需要,使呼吸缺氧、痉挛,都会加速腹痛的出现。其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且与呼吸活动有关,患者往往不敢做深呼吸。以季肋部和下胸部疼痛常见。另据调查,运动性腹痛还有约1/3是原因不明的。另外,也说明一下,患有病毒性肝炎、胆道感染、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的人参加剧烈运动,可以产生腹痛。腹痛的部位同病变部位一致。这是因为病变部位常有充血、水肿,比较敏感,运动时受到牵扯和震动,即产生疼痛。
  2 症状和特点
  运动性腹痛以中长跑、马拉松跑、公路自行车、篮球、射箭等项目发生率最高。其疼痛部位多发生在右上腹,其次是左上腹和右下部,呈钝痛或胀痛。多数人安静时不疼,运动时才疼痛,疼痛与运动负荷大小和运动强度成正比。一般除腹痛外,不伴随其他症状。个别运动员腹痛时伴无力、胸闷和下肢发沉等症状。
  3 处理
  运动中出现腹痛,应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整呼吸与动作节奏(如三步一吸气或四步一吸气),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上述处理后常有助于缓解疼痛。如无效,或症状加重,就应停止运动,服解痛药物(如阿托品、颠茄片普鲁苯辛或十滴水等),电掐或针刺足三里、内关、大肠俞等穴,并热敷
  腹部。
  如果是腹直肌痉挛引起腹痛,可同时做局部按摩(揉、按压)。如仍无效,就应请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已排除腹腔内和腹腔外疾病。
  4 结语
  综上所述,同学们应遵守科学训练原则,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实践证明,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不够者容易引起运动性腹痛。
  长跑运动员要注意跑速的合理分配,若速度增加过快可能引起运动性腹痛。参加剧烈运动和比赛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不要吃得过饱和饮水过多,也不要吃平时不习惯吃的食物。
  饭后应休息1.5~2 h后才进行剧烈运动。运动中注意调整动作与呼吸节奏的配合。病未痊愈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黄叔怀.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体育出版社,1997.
  [3] 王步标.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88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