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创客空间运行机制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首先对“创客”和“创客空间”的概念进行了阐述,随后介绍了创客空间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从组织方式、筹资方式、管理制度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国内创客空间的运行机制,最后对创客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创客 创客空间 运行机制
  一、创客及创客空间概述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指一群喜欢或者享受创新,追求自身创意的实现的人,成为创客几乎毫无专业限制,只要你有热情,乐于分享,会动手去做,你就是maker。创客群体的发展与壮大得益于两个关键事件:一是Arduino这一开源电子原型平台的出现,可以用于制作任何电子产品,衍生各种传感器,控制灯光、马达等装置。二是3D打印技术的推广,则大大降低了小批量加工设计原型的成本。
  创客的活动空间包括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互联网为全球创客提供了一个高效、跨越地理阻隔的知识交流平台;而线下的“创客”实体空间为设计加工活动提供了活动场所、基本设备和硬件共享,以及相关人员面对面的交流空间。定义一个创客空间的并不是某种正式的组织结构,而是一系列与开源软件、硬件与数据等要素相关的共享技术、治理过程和价值观。在创客文化中,核心的前提是共享的技术、工具与场所,真正的核心则是分享与合作。
  二、创客空间运营机制
  2011年,国内第一个创客空间“新车间”在上海成立。目前,国内已经有了几十个正式的创客组织,分布于国内的一线、二线城市,比如北京的“中关村梦想实验室”、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杭州的“洋葱胶囊”等。
  创客空间普遍使用的是社区自治的运营方式,通过分享工具与知识,来进行个人制造。创客们被鼓励积极建立联系。我们将从组织方式、筹资方式、管理制度三方面总结创客空间运营机制。
  (一)组织方式
  大部分的创客空间是一个知识分享,创意交流以及协同创造为主的非盈利公益组织,通常由发起单位,志愿者,会员等义务进行创客空间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有的是因个人爱好而组建,如上海“新车间”、深圳柴火,也有的是由民间爱好者共同组建,如南京创客空间。创客空间为软硬件高手,电子艺术家,设计师,DIY爱好者和所有喜欢自己动手捣鼓各种东西的人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社区、实验空间和基础设备。创客空间相同的组织使命是在中国各地传播创客空间的理念以及推广创客的文化,致力于推动民间科技力量和创新文化的发展,整合人才和资源优势,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形成知识产权和专利。
  (二)筹资方式
  目前大部分创客空间的运营经费主要还是核心成员的投入,也有些创客空间得到公司的赞助,或者收取一些会费、参观费和租借场地费。然则,创客空间是一个独立而又公益的组织,本应尽量避免商业化,但由于目前运行资金问题,很多核心成员或多或少都会考虑商业化。再者,创客产品并不是免费的,它可以由创客组织将技术和产品授权给需要的商家,以此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创客组织也可以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实施商业化运作。
  国外的创客空间发展较早,盈利模式已逐步确定下来,有固定收取会费,也有众筹网站募集资金。目前国内的几大创客空间筹资方式各不相同,上海的新车间沿袭国外社区实验室的NGO运作模式,以会员费维持运营。北京创客空间作为“新型创业孵化器”有海淀区和北京市政府提供部分支持,兼具社区与孵化功能,通过小批量生产定制化产品获得收入,成为中国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创客空间。创客社区的开源分享机制吸引了各种不同身份的创新者,并且形成一个跨界的文化,相比直接市场导向的公司更有利于孕育一些小众有趣的设计,且不断分享资源和人才,目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人的关注。
  (三)管理制度
  对创客空间管理制度的考察,可以分为空间管理、会员管理和项目管理三个部分。创客空间的结构是以工作流程为中心而不是依靠职能部门来构建,空间通常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工作区、信息交流区、创意区等,成员在不同的区域组织不同的活动。人员管理方面,通常采用会员制,会员根据缴纳会费多少与参与活动程度的不同被分为不同等级,不同级别的会员享有创客空间不同的权益,如材料与工具的使用、工作间的使用、能否参与分享会等。项目管理方面,创客空间会员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发起成立创新项目的项目组,通常有以下三种项目:第一种为完全公益的项目,由项目组成员共担成本,并共享项目成果。?第二种由内部或外部提供项目开发经费,承担项目成本,项目组成员和资金提供方共享项目成果。第三种:由内部或外部提供项目开发经费,承担项目成本,并提供相应的报酬,资金提供方独享项目成果。
  三、创客空间未来发展方向
  从广义上说,创客空间的出现是技术与社会协同演化的表现,创客空间的出现正在掀起一场面向每个人的创造力革命,它不仅是一个工具,也是一种新文化社区。设计新产品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社区的过程,在不同的行动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网络,随着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创客运动中,以创客空间、众筹网站、开源硬件、线上技能分享社区为基础的创客生态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提供了一个利于个体创造的创新环境。通常,利益不是创客项目的主要诉求。创客运动的主体是作为创造者的“用户”,而非“市场”。他们的目标是满足个体的独特需求,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并依托社区多向性地不断完成产品迭代。
  无论是空间盈利也好,维持空间运转也好,都需要结合创客空间所在的地域特色来发掘运营模式,毕竟在中国的创客空间都非常具有地域特征,结合本地的资源模式,激发人才的协作与创新都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把创客空间融合到当地产业,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推动产业或者创新领域的发展,相信对于空间的盈利和维持运转都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科学学研究,2014(12):1789-1796.
  [2]牛禄青.创客中国创新新势力[J].新经济导刊,2014(12):10-17.
  [3]柳进军.创客空间助推智能硬件创新创业[J].中关村,2015(03):89.
  [4]田倩飞,房俊民,王立娜,徐婧,唐川,张娟.英国创客空间的组织方式及运作机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61-62.
  [5]顾学雍,汪丹华.创客运动与全球化的科技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15(05):12-17.
  [6]覃乾.创客在怎样改变世界[J].中国新时代,2014(08):34-4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007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