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财务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作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力,其各方面的发展和运行都备受人们的关注。高校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机构,行政性色彩比较浓厚,受国家的整体发展影响比较大。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集权到市场经济时期要求的简政放权,高校财务的运作与管理面临着许多的改变和挑战。计划经济时期的统一安排和集中管理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而彻底去除,相反,市场经济的到来一方面冲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集权,而另一方面也保留了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旧制度。文章对比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背景,进而分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诸多困境,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 高校财务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18-0098-03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背景下,各个行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其中重点领域之一,教育的开放性和市场化已成为了当前教育发展的共识。当前,我国高校已初步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的接轨,从政府的直接管理过渡到了学校自主办学的模式。随着国家“双一流”大学政策的推进,进一步加快高校改革,成为了当前高校研究的重点。其中一项就是对高校财务的改革,高校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财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如何合理利用财务资源成为当前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为探讨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追本溯源,从计划经济的特征到市场经济的特征进行分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提供最真实的依据,并据此提出可行的相关建议。
  一、高校财务管理发展历程
  高校的财务管理和高校的发展历程相似,一般而言,高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财务的管理,而我国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具体的经济体制下对高校进行分析,才能清楚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中种种问题的根源。对高校财务管理发展历程的论述主要包括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两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阶段
  计划经济时期指的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改革开放的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主要特征是:政治经济高度集中,集中管理统一分配,所有单位都是采用行政指令式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高校的教师和管理者由国家选拔或任命,高校的经费由财政直接支持或拨付,政府是高校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甚至是所有者。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的自主权是极低的,各项管理和制度的运行都要依循政府的命令,对自身的发展都是覆盖在政府的任务之下的。这种长期处于集中管理和集中拨付的管理模式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长期的行政色彩促使“去行政化改革”的寸步难行,导致财务管理的不严谨,导致财务的监督形同虚设。此外,高度的集权所造成的另一个影响则是财务管理的僵硬,使得每一次财务的预算和审批都缺乏足够的弹性,财力的使用更是进入两个极端,一是高层财务审批的缺乏,一是下层财务审批的僵硬,不利于财力的充分利用。
  (二)市场经济阶段
  市场经济阶段指的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阶段,包括改革开放初期到建立全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后来的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这个阶段的特征十分明显,即放开了政府的直接管理,破除了政府对高校的高度集中管理,高校开始有了办学自主权,在筹资方面尽管仍然需要财政的支持,但同时拥有了自主筹资或引资的权力。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的“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较高。并且,随着高校自主权力的不断扩大和落实,高校财务管理也更灵活,更具有弹性,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市场经济体制同样给高校财务管理留下了一系列的影响,包括破除了高度集中管理导致高校在统筹上的低效率,导致对高校监督的不足,导致在财务管理上讲究所谓的自主灵活而丧失了重要的规划和监管。
  二、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困境
  根据计划经济阶段和市场经济阶段的特征及其对高校和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和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有:
  (一)财务管理的理财意识薄弱,成本收益观念较差
  高校的财务管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足够的理财意识和成本意识。许多的领导和财务部的工作人员对于资金的拨付看成是一种公共资源的分配,而这种分配带有很强的公共性,大多抱着“不需要理财”,“理财不关自己事”等想法,财务人员甚至缺乏足够的权力来管理资金财务,仅仅只是一个行政授权的职位,固定的记账员而已。而高校的领导依旧带有传统的思想,即高校资金主要来自财政,因此没有足够的意识去引导资金进入学校,没有足够的思想意识去开拓资金渠道,仍然主要依靠财政的支持,因而在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一旦没有开辟财源的意识和行为,财务管理上依旧“等、靠、要”,高校的财务管理就进入到了一个狭窄的区域,资金缺乏活力,管理低效率。此外,高校财务管理缺乏足够的成本意识,无论是教师岗还是行政岗的教师,在费用的申请上都极为轻松,只要有合理的理由,而不去注意资金的使用与收益的比例。
  (二)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足,会计监督乏力
  高校财务管理按理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制度建设和管理方法上比较成熟,但事实上,高校的财务管理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会计监督的乏力导致所有的监督制度形同虚设。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财务的投资监督,最近许多高校在对外投资、基建项目等领域相继发生问题。高校没有足够的控制制度来监督对外的投资,没有持续的追踪制度控制外部的投资,最终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二是在内部控制上存在不足,主要是指费用的使用。一般在高校的内部资金使用上,看似每次的申请金额并不多,理由也十分合理,但关键在于,长此以往许多教师的多次申请累加起来的金额就非常多,甚至在审核上看不出问题。三是在内部监督制度上存在不足,对教师的申请事项缺乏后期的监督,也就意味着只要教师申请,有足够的理由就能获得需要的资金,导致学校资金存在着安全隐患。   (三)预算管理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的另一个问题是预算管理的不完善、不健全。预算是对财务管理的计划和安排,它决定了高校财务的具体使用方向、具体的使用规模、甚至包括了收支的来源和方向等问题。但这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规划机制,会计制度,跟踪、分析和评价机制等才能完成对高校一年或一定时间内的财务预判。预算确保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效益。但当前高校因长期缺乏经营观念,资金上大多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运作,学校领导没有长期的规划,没有开源理财意识,更没有预算管理的心理和制度准备,导致了学校在资金使用上的浪费,超支现象比较普遍。
  (四)财务管理的重视不足
  高校在部门设置上,仍然有着财务部门的设置,在人员安排上也十分重视财务部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稳定性,但这并不能改变高校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的现象。我国高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组织机构,其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比较大,对党政部门的建设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许多的工作都是围绕党政部门开展,许多费用的申请和利用都是在党政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党政部门固然是学校建设的重点,但不能因此忽视财务部门的独立性,不能因此忽视财务部门管理的重要性。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作用,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重业务管理、轻监督管理”“重使用、轻效益” “重运作、轻规范”“重合理、轻合法”等现象。
  三、改善和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确立成本管理,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上的成本意识不足,缺乏足够的成本收益分析,因此需要倡导高校建立成本管理制度,从意识上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较快,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金的合理利用,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是关键。因此,建立成本管理制度,按成本收益分析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向是必然之举,只有通过严格的成本收益分析才能将资金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发展迅速,开放性极强,高校如果没有严谨的制度设计,其在资金的使用上不注意成本效益原则,最终将会导致学校运转的失败。只有在充分的成本分析基础上,有效地运用资金,不断地提升高校的收益,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才能最终提高学校的生存能力。
  (二)统一领导,开展全面预算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不足本质上是缺乏统一的领导,缺乏严格的统一管理,导致在内部控制上的不足。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所应对的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所谓自由市场的副作用。自由市场的背景下要求学校财务的自由和灵活,但一旦这种自由和灵活缺乏足够的领导和统一的监管,就会失去方向性和针对性,财务的管理和资金的使用就会陷入利益之争,会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不断的消耗。最终导致利益失衡或利益均沾,工作低效率运转。无论是何种情况,高校的财务都必须有着集中统一的管理才能高效运转。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统一领导并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集中,而是在财务的管理和使用上有着高层的统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除了加强统一领导,还需要开展全面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并不是对资金使用的约束,而是对资金使用的合理安排。这种合理安排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必须的,资金使用只有在预算的合理安排下才能真正实现资金的合理利用。
  (三)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除了加强统一领导和实现全面的预算制度以外,我们还需要建立责任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的管理,将责任确定到每一个资金申请者和资金使用者。责任制的建立是通过在高校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赋予每个单位一定的资金自主权力,充分发挥每一个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宽资金渠道,合理安排使用已有的财务资源。责任制度即要求高校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各院系和各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应是在分级分类管理的背景下进行。各院系和各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应主动接受学校的考核和审核,通过高校统一的管理和统一的方针政策,各院系和各单位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其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分级管理,将责任确定到每一个申请者和使用者。责任制度还有利于各院系建立自己的预算制度,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并且在集中管理和分权灵活上取得平衡。
  (四)加强内部审计,强化监督机制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加强和改善还需要加强内部的审计和监督。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的,任何制度的运转都需要良好的监督,只有在监督的背景下,制度的运转才能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将政策方针落到实处。而内部审计制度和监督制度的建立要求把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拓展到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基建维修审计、内部控制评审等领域,即把审计监督的过程从后期监督延伸到前期监督和中期监督,把对单位的监督具体到个人的监督和事物的监督。而对资金的使用则是要求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任用,将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直接挂钩。
  参考文献:
  [1]陈松.关于高校财务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2.
  [2]郑海鹰.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J].商业会计,2016,(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1104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