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流企业风险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风险研究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和未来的蓬勃有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风险管理控制出发,以物流企业风险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风险的定义和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其次对国外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进程进行总结,再次对国内学者对企业风险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结合物流行业的经营特点分析了物流企业存在的风险;最后对上述理论进行了评价,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险控制;物流企业;分析与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1152
  1引言
  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迅猛,随之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因此人们对各类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行业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已经有17万多家物流仓储企业,而且有专家研究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物流行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流业每增长26%,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就增加1%。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的全面开放,国际跨国物流企业也加入了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因其雄厚的财力和先于我国物流企业起步的经验积累,使得我国物流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国物流企业开始寻求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途径。许多物流企业通过上市或者基于市场做出相应的调整,完成了现代公司治理的架构,风险控制能力有一些提高,但深入考虑现有的风险控制体系,我国的许多物流企业并没有达到与现代治理体系相匹配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只要公司运营,就会有风险,物流公司也不例外。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要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加合理、合法和规范,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企业由于它的经营特点,其更多地处在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的一个位置,所以物流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风险种类更多,被风险影响的概率更大,比如财务风险、客户风险、合作风险、环境风险等。针对物流业对风险控制进行研究,是对物流理论的一种丰富,更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的方法和工具。
  從全面的角度出发,对物流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为企业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据此可为物流企业的上层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当物流公司进行项目决策时,它会评估和预测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把损失降到最小化,对于可能避免的风险,对其进行合理的规避。通过对风险的把控,能帮助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物流企业风险控制研究现状
  21风险的定义和相关研究
  按时间顺序,最早的风险概念是依据西方古典经济学写成的,认为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是对经营者所承担风险的报酬和补偿。在此之后,美国学者威利特在1901年首次给出了一个全面而明确的定义:风险是人们不希望看到的事件的不确定性的客观表现。
  目前,学术界对于风险还没有统一和权威性的定义,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保险学者因为他们考虑自己的领域,对风险的定义和表达方式不同,当然其中也不乏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JS Rosenb(1972)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保险先生”段开龄认为,风险可以引申定义为预期损失的不利偏差,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CAWilliams(1985)将风险定义为特定条件和特定时期的未来结果的变化,并且通常假设风险是事件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在总结各种风险描述的基础上,我国学者王明涛(2003)认为:所谓风险是指决策方案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决策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可能损失程度。
  总而言之,从不同的定义中可以总结出风险的特点。首先,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彻底地消除风险,只能合理地规避、控制和转移风险;其次,风险的核心围绕着不确定性,不论从发生方式还是结果方面讲,风险事件都是不确定的。
  为了区分风险和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学家FH Knight于1921年进行了一项有针对性的研究。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所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在风险分析中增加了主观因素。他们认为,虽然风险是客观的,但在分析风险时,分析师对风险程度的判断是主观的。由于不同的分析者,对相同风险的看法可能不同。每个学者对风险的定义都包含着不确定性,但是对于风险的定义不同,不确定性对于风险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观点:一是风险等于不确定性;二是风险所发生的损失的不确定性,人们不确定损失是否会发生;三是风险是损失类型的不确定性;四是风险是不确定性的随机性特征。
  22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为了用最小的成本使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人们以管理学为基础,将管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对风险的控制中,产生了现在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这一概念从出现至今,可大致分为三种管理格局:第一种,是传统风险管理方法(1963—1976年),这种方法是纯粹地面向风险管理的方法;第二种,是面向投机风险研究,被称为金融风险管理理论(1952—2003年);第三种,是针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被称为企业风险管理理论(1994年至今)。在以上的三种管理格局中,本文侧重研究的是第三种企业风险管理理论。
  在全球的风险管理发展过程中,美国对于该方面的研究起步最早,理论被应用得也相对广泛,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对风险管理的新思考开始了。2002年7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在美国出台,这使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成为全球的焦点,并且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开始关注“全面整合型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和“风险治理”(Risk Governance)。2004 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现代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核心是据此框架中的风险管理概念、内容、框架构建的。2005年,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RGC)发表了《风险治理白皮书——面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首次由官方制定了风险管理的综合分析框架。200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标准(ISOFDIS31000)。   中国的风险管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从海外向中国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概念。段开龄博士的《风险管理论文集》是中国风险研究的里程碑。 风险管理近些年来也逐步受到重视,其研究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文献。
  企业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小群(2004)对物流外包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物流外包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化了企业的业务配置;另一方面又使企业承担了额外的风险,比如货物失控和责任转移等问题,减少了企业对相应业务的监督和控制。成小平和庞守林(2015)认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既帮助企业提供运营保障,又给投资者提供了信心,风险管理实施有效性的思想是现代风险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
  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的风险管理需要向更符合市场发展的方面发展。钟开斌(2007)通过总结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三个特点:其一,风险管理应从单一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其二,風险管理应当上升到国家可持续发展规划层面;其三,把重点从传统风险因素转向新的风险因素。黄英俊(2013)认为,中国现有的研究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风险管理,缺乏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研究。此外,风险管理研究尚未系统化,需要进一步发展。李顺和吴超(2015)认为,风险管理是涉及多个理论学科的复杂系统,其结构体系是由专业维、技术维、理论维和时间维组成的四维体系组成,每个维度又存在横向和纵向两种逻辑思维,在进行研究时要根据研究对象运用适合的研究方法的各个维度,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向某个维度侧重。
  23物流企业所存在风险的现状
  物流业因为其自身独特性,不可测因素众多,因此物流企业存在的风险也更加复杂,更加多元化。例如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交通方面的事故,从而导致伤亡、货损、延误等问题。据统计,中国物流业包装事故造成的年度亏损约为150亿元,装卸运输事故造成的损失为500亿元。储存事故造成的损失约为30亿元人民币。因此,开展物流业风险管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对物流企业的风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针对物流企业风险的成因,我国学者盛立新(2007)认为,物流风险应该考虑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不利事件的可能性;另一个是不利事件对实现目标的积极和消极后果。温宏伟(2007)认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象公司业务运营的复杂性,以及物流企业的能力和实力有限,由上述三点引起的目标偏离预期的可能性构成了物流企业的风险。唐波(2010)通过梳理和分析物流企业风险成因,从财务、内部运营、客户、未来发展性四个角度构建了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如何能用抓住风险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损失缩小到最少,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侧重点进行了研究。黄芳(2009)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物流网络运作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重要的是对风险进行协调,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物流企业的风险分析或者供应链风险研究的层面上是不够的,物流网络运营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是物流网络运营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刘一波(2012)认为,应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来评估物流风险,并选择物流服务提供商,而不是完全主观的头脑风暴法或者简单、片面的打分法,如何建立集合供应链上下游各参与主体意见的全面的指标体系和探索高效方便使用的评价方法,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在物流企业风险评估方法方面,国内研究者也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力求使得评估结果更为科学化。比如,张艳丽和严伟(2012)认为,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评价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方法,可以更客观地评估物流公司的运营风险,但不建议使用非常复杂的方法,因为过于复杂的方法不利于物流公司的指导和可操作性。王建华(2014)通过定量方法对快递企业进行评价,筛选出影响快递企业服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环境风险、营销风险、物流运营风险、客户服务风险、采购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信息系统风险、技术开发风险和协作风险等。最后,构建了快递企业服务风险预警模型。
  与风险管理类似,国外研究领域针对物流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也起步较早,像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一步,也最先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中。下面针对国外关于物流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进行了相关归纳。
  有许多学者认为,综合物流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其他的风险影响因素相比较,物流运输和配送环节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其风险因素包括货物数量和质量、不同顾客需求的定位、运输路线的规划等。Rallu R H认为,高效的路径优化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物流运作产生的风险,利用实时的路径规划工具可以减少物流管理中的风险,Giaglis等研究了最小化物流风险问题,认为可以利用实时的路线规划工具来减少物流管理中的风险,认为高效率的路线规划系统能够有效地实施物流风险管理。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把相对成熟的方法和技术融入到对物流企业的风险管控中来,使研究成果更具现实意义。Kefan Xie等(2009)通过为中小企业内部物流信息化提出一种所谓的“标签卡管理模式”,企业可以动态地监控整个过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警和早期控制系统。Hao Zhang等(2017)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建立了一种评估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主观赋权的局限性,旨在物流企业在冷链物流方面可以通过一套科学方法来管理潜在风险,以评估事故发生前的风险。Dafeng Xu等(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新模型,用于改进物流风险管理,该模型是一种基于种群的随机优化方法。
  3物流企业风险研究评价与展望
  依据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对物流企业风险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内容和范围也越来越紧跟发展趋势。从对风险的识别、分类、评估、控制措施到结合具体企业的实例研究都有较大的进展。   第一,影響因素方面,结合当前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影响物流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可以大致归纳为:外部市场风险、内部技术和管理风险、商业行为风险。
  第二,对于物流企业风险评估方法,学者主要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但是从研究中也可以看出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首先,在先前的研究中可能采用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打分的方法,这就使得由于过多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并不是非常科学和客观。
  其次,对于物流企业风险控制所选取的数据和指标,一般来源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历史,然而,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企业是否能对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做到未卜先知,而不是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后再亡羊补牢,这也是相关研究可以深入的方向。
  最后,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物流企业风险控制体系。这一方面由于物流风险因素与物流风险产生的后果没有映射关系,在理论上缺乏深度;另一方面针对如何应对物流风险和如何对风险加以控制没有提供一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也逐步完善,面向物流企业风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物流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对于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乃至整个物流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丽,闫伟 物流企业经营风险研究综述与评价 [J].中国市场,2012(2): 52-53
  [2]刘一波 电商“最后一公里”物流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J]. 开发研究,2012(6):127-130
  [3]邓亚昊,张涛 国内外对风险管理的综述研究 [J]. 经贸实践,2015(11):347
  [4]刘小群 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管理 [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4(1):63-65
  [5]成小平,庞守林 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新进展及展望 [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9):76-79
  [6]邓德胜,李仕进,陈德良 基于四元集成法和熵技术的物流企业风险评价研究 [J]. 中国流通经济,2012(4):75-80
  [7]汪忠,黄瑞华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进展 [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25-31
  [8]王旭香,童利忠,李国祥 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研究 [J]. 中国市场,2008(1):48-49
  [9]温宏伟 物流企业风险的内涵分析及评价 [J]. 物流科技,2007 (12): 8-9
  [10] FISCHHOFF BManaging perceptions[J].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5(2):83- 96
  [11]KEFAN XIE,JIEMING LIU,HUATAO PENG,et al Early-warning management of inner logistics risk in SMEs based on label-card system [J].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2009, 20 (4):306-319
  [12]HAO ZHANG,BIN QIU,KEMING ZHANGA new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2017, 117 (9):1800-1816
  [13]DAFENG XU,LEON PRETORIUS,DONGDONG JIANGPredict the logistic risk: fuzzy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method o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J]. 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2018 (1):1-7
  [14] LUCIANA DALLA V,DEAN F,PAOLO G Copulae and Operational Risk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2008 (9):238 -257
  [15] RALLU R H 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M].4th international edNJ:Prentice-Hall Internation,Upper Saddle River,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7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