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本文以2012~2017年中国A股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抑制企业创新绩效,政府补贴则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调节效应显著,缓解融资约束。最后,基于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创新绩效
   基金项目:江南大学荣氏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家族企业控制权、社会捐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研究”阶段成果(2018JDZD05)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2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等问题,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创新的作用。十九大强调“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不仅可以产生先进的理论、技术、制度、文化,而且可以带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其成功的研发创新活动不仅会给自身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也会通过创新的外溢性提高整个社会效益。但是,这类企业的创新活动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仅靠内部资金远远不够,因此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融资约束问题。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国家政府一直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这类企业。比如,提供专项基金、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政策。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投入和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其产生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是,仍不可忽视的是,政府补贴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如果将政府补贴用于粉饰企业经营绩效、寻租、非技术创新活动等,就不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反而造成补贴资源的浪费。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融资约束存在的原因,Carpenter Petersen(2002)认为创新成果的外溢性导致同类型竞争企业会抄袭、模仿自己的产品,损害企业自身利益。因此,企业往往不会披露相关研发信息,这就会使外部投资者无法对研发项目进行准确评估,也就不愿意对此类企业进行投资。倪玲连、石曦(2015)认为由于市场失灵、金融制度不完善、研发周期较长,无形的创新成果难以作为抵押品等原因导致企业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融资。关于融资约束与企业的创新绩效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绩效。例如,Rehman(2016)以智利696家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融资约束会使企业不愿意申请专利,也不愿意进行产品创新活动。许珊珊等(2017)利用2005~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许敏等(2017)基于2010~2015年深交所中小板331家上市企业数据,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并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挤出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基于文献可以提出研究假设:
   H1:融资约束抑制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
   (二)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国内学者关于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1、激励效应,即政府补贴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政府补贴之所以会产生激励效应,原因有:第一,可以弥补外部性损失。徐斌(2010)认为政府补贴可以将创新产出成果外部性内部化,弥补外部性产生的损失,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积极性;第二,产生信号传递作用。高艳慧等(2012)认为政府补贴可以传递出类似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積极信号,从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企业创新活动中去,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很多学者支持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例如,伍健等(2018)研究政府补贴对2010~2015年高新技术上市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提高创新产出成果。
   2、挤出效应,即政府补贴抑制企业的创新绩效。政府补贴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有:第一,挪作他用。张小红、逯宇铎(2014)认为如果对获得政府补贴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督,那么企业可能会将补贴用于他处,比如将补贴资金投入到短期获利的非创新性项目,结果是使政府补贴的价值大打折扣;第二,寻租行为。步丹璐、黄杰(2013)认为京东方公司严重依赖政府补贴,且为了获得补贴资源进行寻租,结果是获得的政府补贴也并没有改变公司经营不佳的状态;第三,粉饰业绩。肖兴志、王伊攀(2014)认为政府在选择补贴对象时存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美化企业业绩的动机,但在这两种动机下政府补贴行为实际上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效率。支持政府产生挤出效应的研究也很多,例如,闫志俊、于津平(2017)研究政府补贴对1999~2007年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抑制了企业的生产率,没有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3、非线性关系。叶红雨、徐雪莲(2018)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双门槛效应,并根据补贴强度从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区间,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会经历从抑制效应出现、抑制效应降低到激励效应明显三个阶段。基于文献,提出研究假设:
   H2:政府补贴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
   (三)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发现很少有文献将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更多侧重于政府补贴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例如,李莉等(2014)基于2010~2012年我国高科技上市企业数据,探讨政府补贴对企业债务融资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公司的债务融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来达到提高公司债务融资水平的目的。雷鹏等(2015)以2009~2012年我国工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融资约束视角研究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发现,政府补贴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一步地提高了企业的研发规模效率,但也降低了研发纯技术效率,最终对企业研发综合效率产生了微小的抑制作用。考虑到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政府补贴对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以及政府补贴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提出研究假设:    H3:政府补贴具有调节作用,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且在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共同作用下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绩效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关于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国内外学者都得出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创新绩效,而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则存在三种关系,即激励效应、挤出效应和非线性关系;第二,国内外文献很少有将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第三,现有文献研究对象往往是传统行业或企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政府补贴的影响效果。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本文以2012~2017年A股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基于上市数据的可得性;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有着密集的技术创新活动,普遍面临着融资约束,享受着政府补贴待遇,有利于更好地考察本文想要研究的问题。关于研究对象的选取,借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并参考证监会2012版行业分类,选择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五大行业。同时,剔除:(1)2012~2017年处于ST、ST*或PT状态的企业;(2)2012年以后上市、退市的企业;(3)专利申请数、政府补贴等关键指标未披露的企业;(4)数据异常的企业。经过筛选,本文共获得333家高新技术企业。此外,本文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万得(Wind)和色诺芬(CCER)数据库,融资约束通过SA指数构建,详见下文。
   (二)变量定义。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成果,许多实证研究也表明专利可以作为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专利数可分为申请数和授权数,由于专利申请周期较长,且并不一定会获得授权,所以授权数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但专利申请只要获得受理,便会受到法律保护,形成企业无形资产。因此,本文选取专利申请数来衡量创新绩效。本文的解释变量包括:(1)融资约束。融资约束是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代理等原因产生的,利用SA指数来构建;(2)政府补贴。政府补贴是政府给予企业的资金帮助,选择政府补贴的绝对额来衡量。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本文同时将企业成长性、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作为控制变量。
   (三)模型构建
   1、融资约束指标的构建。融资约束无法直接确定,国内外学者对于融资约束的测定主要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方法。单变量方法是指通过股利支付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来衡量;多变量方法是指利用两个或多个财务指标构造成一个综合指数,如ZFC指数、KZ指数、SA指数等。为了避免单变量方法的片面性以及避免多变量方法KZ、WW等指数的内生性,选择容易计算的SA指数来构建融资约束指标,公式为:
   SA=0.043×Size2-0.737×Size-0.04×Age
   其中,SA为企业的融资约束变量,Size为企业规模(用企业资产的对数表示),Age为观测年度与企业上市年度的差值。
   2、计量模型的构建。本文将企业创新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作为解释变量,并加入融资约束与政府补贴的调节项以及控制变量。根据Griliches的线性C-D生产函数,建立以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其中,β1、β2、β3、β4为截距项;χ1、χ2、χ3,ζ1、ζ2、ζ3,δ1、δ2、δ3、δ4,γ1、γ2、γ3、γ4,η1、η2、η3、η4为待估参数;ε1、ε2、ε3、ε4为随机扰动项;?渍1为调节项系数;PAT、SA、GOV、Growth、LEV、GQ分别表示企业的创新绩效、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企业成长性、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
   四、实证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由表1可知,从专利申请数来看,最小申请量仅为1件,而最大申请量达到5,803件,这表明企业创新活动带来的间接产出效益差距也很大。而专利申请数平均值为68.2522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总体的创新绩效处于不错的状态。从融资约束来看,整个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在-3.4117附近,表明企业确实存在着融资约束。从政府补贴来看,最大值为59,408.5986万元,最小值为0万元,均值为2,405.8967万元,说明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程度存在严重差距。从控制变量来看,各个企业的成长性、资产负债率和股权集中度也存在着差距。(表1)
   (二)回归结果分析。由表2可知,模型(1)是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回归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表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越会抑制企业专利申请数的提高,从而验证了研究假设H1。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资产负债率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专利申请数的影响均不显著。模型(2)是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回归结果,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这表明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越高,越会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产出效率,从而验证了研究假设H2。从控制变量来看,企业成长性、资产负债率对企业专利申请数的影响均不显著。股权集中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企业专利申请数起到了负向影响,这表明股权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专利申请的进度。模型(4)是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回归结果,可知融资约束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企业专利申请数产生了抑制作用,政府补贴在5%显著性水平上有利于企业专利申请数的提高,调节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企业专利申请数起到正向作用,这表明政府补贴的调节作用显著,从而驗证了研究假设H3。(表2)
   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将专利授权数ZL代替专利申请数PAT作为企业创新绩效指标,发现各变量系数以及显著性并未发生实质变化,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真实的。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选择333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的研究结论主要是: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绩效起到抑制作用,而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激励效应。同时,政府补贴可以发挥调节作用,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政府应该加大补贴力度、完善政府补贴标准以及补贴对象的选择机制、建立有效的政府补贴监督管理机制、明确资金用途以及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企业应该完善自身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政府补贴的利用效率以及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只有从这两方面着手,才能有效提高政府补贴的利用价值,促进企业提高自身技术创新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1]Carpenter Robert E.,Petersen Bruce C.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s,High-Tech Investment,and New Equity Financing[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117(477).
  [2]倪玲連,石曦.保证保险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机制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浙江金融,2015(3).
  [3]Rehman N.U.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Chilean SMEs:A Bivariate Probit Analysis[J].MPRA Paper from 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2016.
  [4]许珊珊,杨栋旭,刘晴.融资约束、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自主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7(22).
  [5]许敏,朱伶俐,方祯.融资约束、R&D投入与中小企业绩效[J].财会月刊,2017(30).
  [6]徐斌.溢出效应、R&D合作及政府补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5).
  [7]高艳慧,万迪昉,蔡地.政府研发补贴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吗?——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
  [8]伍健,田志龙,龙晓枫,熊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科学学研究,2018.36(1).
  [9]张小红,逯宇铎.政府补贴对企业R&D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5).
  [10]步丹璐,黄杰.企业寻租与政府的利益输送——基于京东方的案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6).
  [11]肖兴志,王伊攀.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补贴是否用在了“刀刃”上——基于254家上市公司的数据[J].经济管理,2014(4).
  [12]闫志俊,于津平.政府补贴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对比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7(1).
  [13]叶红雨,徐雪莲.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门槛效应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4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