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对分课堂”与创新思维训练融合的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新思维是大学生需要培养和具备的重要思维模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多时间和高强度的训练和交流活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给予师生大量的“自由活动”的课堂时间。两者交集甚多,存在较多的结合点。本论文基于对分课堂的研究,探索其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创新思维训练课程相结合的可行性。通过教学实践,思考新的训练模式对设计专业学生在创新思维教育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并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课堂实施情况展开讨论,藉此从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去探讨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创新思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5—0034—02
   Abstract :Innovative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thinking mode that college students need to cultivate and posses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has a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requires more time and intensive training and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n classroom teach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classroom division" break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giv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a large amount of "free activity" classroom time. There are many intersections between the two and there are more joint points. Based on the study of classroom divis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ing teaching ideas and methods with innovative thinking training courses. Through teaching practice, we consider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ew training model to the design students in innovative thinking educ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arrangement and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are discussed, so as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students 'creative design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ctual needs of majors and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 :Innovative thinking; Classroom division; Teaching mode
   高校教學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对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学生不能主动参与知识构建和尝试问题解决。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在网络时代,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趋势,“对分课堂”是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优势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1]。创新思维是设计学专业的重要思维,是大学生需要培养和具备的重要思维模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多时间和高强度的训练和交流活动。
   1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其实现了讲授和讨论两大教学方式的整合。“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讲授是为了基于独立思考的内化,而内化的成果则通过社会化学习在讨论中得到展示、交流和完善既保证了知识体系传递的效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1]。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强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要以应用能力为中心,与传授知识和开发思维同步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精力和时间集中在知识的传授,学生学到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给予课堂更多的灵活性,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与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交流活动,有效实现知识的内化。“对分课堂”三个环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很多共通点,其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内容应不受教材和大纲束缚,鼓励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教师通过引导促进课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多元互动。在互动中,知识得到应用和深化,学生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2]。
   2 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创新思维教学
   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技能训练,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设计,在课程设置基本工作环节上,强调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契合,但却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相对忽略了对学科体系的追求和对前沿性未知领域的关注。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均是一门创意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学科的创新性特点决定了其对思维能力高度依赖。而设计就是创新,创新必须要有思维模式的驾驭。因此,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设计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学模式的探索应该基于整个课程体系。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和主干课程是“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创意思维”和“产品专题设计”等,此类课程融入大量的课题式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创新思维训练贯穿始终。从教学内容看,各个课程有渐进式的特点,体现了设计学科发展和行业实操运作的一般流程特点,创新思维训练也应反映各门课程的特点,体现思维的渐进性与设计流程的阶段性和阶梯性。
   3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设计专业创新思维教学的融合
   设计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其对学生主动性的强烈需求。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活跃的课堂讨论更有利于创意的爆发;创新必须升华为思维模式才更有效的指导实践。因此“对分课堂”是适合设计学科教育的良好方法。对于设计专业而言,创新需要交流,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一起探讨、学生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创新设计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很多的相似点,也说明“对分课堂”符合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要求[3]。
   设计学专业教学可以通过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基于“对分课堂”的创新思维融合训练有以下特点:
   1) 针对传统创新思维训练模式思路固化问题,通过“对分课堂”理念的融入,作为新的教学形式输入,提出新的人才培养训练思路。
   2) 完善当前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块,通过对分课堂与创新思维的融合,进一步优化当前创新活动相关的课程体系。以點带面,细分创新思维课程的教学节点,与对分课堂教学环节对接,实现全面融合。
   3) 突破设计类课程的创新思维训练模式。通过项目研究,打破现有格局,开创新的创新思维训练模式。针对创新思维相关课程,开发更多的训练模块,并逐成体系。
   4) 研究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课堂互动方法,利用“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原理,优化当前设计类课程的创新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5) 加强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技能与思维的相互协调与统一,优化设计类课堂教学流程,完善课程创新模块体系,兼顾技能培训与创新思维教学,培养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6) 创新思维训练与“对分课堂”的融合,是“对分课堂”在具体创新思维类课程中的新形式,也是“对分课堂”理论的具体实施与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在相互的融合中必定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4]。
   4 基于“对分课堂”的创新思维训练教学研究
   4.1 课程的设定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规划应用能力培养重点课程,整理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的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特色加以深化,体现学科和专业的发展特点,同时考虑学生的思维渐进规律和各个课程创新思维训练的衔接点。创新思维的需求应以就业需求导向反推,确立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思维能力。在建立统一的课程体系思维能力框架下再细分每个课程思维训练内容。课程内容设定重点在于知识内容的应用层面以及思维训练的过程设定上。在实际课程教学设定上,教师根据“对分课堂”的教学环节和特点书写教案和开展教学。设计专业课程一般四节课为一次课,课时连续并有充裕的时间开展“对分课堂”的各个环节。课程设定可以一次课的两轮循环对分,也可以两次课的轮流对分。
   4.2 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
   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各个高校的重要教学手段,泛雅便是其中一个的网上教学平台,它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功能和资源,结合手机端“学习通”,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多元化选择。“对分课堂”的三个环节可以结合泛雅学习通平台得到更好的实施。首先,平台有在线学习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前把知识资料上传,便于学生课前学习;其次,平台有丰富的功能,能够提供反馈和在线统计信息,教师能够比较方便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吸收的过程;最后,平台具有讨论板块,教师可以利用该功能在课堂上自由的开展各类讨论活动,学生能够实时查看和反馈,有效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4.3 以产品设计课程为例的训练模式安排
   “产品设计”作为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涉及众多创新思维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非常适合“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本校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课程一共72课时,理论授课课时和实践课时分别是32:40。此设定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加实践环节。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是根据行业的一般运作流程而设定,模拟工作项目过程。教案根据“课次”来编写,摒弃了章节罗列方式,体现了课堂的实施细则和过程。课程可以划分为四大模块:模块一、课程概论(4课时),模块二、设计调研(16课时),模块三、设计分析(20课时),模块四、设计实施(32课时)。模块一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充分讨论,有利于打破沉闷的理论教学。模块二开始建立固定的小组并贯穿整个课程,分组是为了模拟公司企业的项目管理形式。模块三和模块四,是产品设计课程创新思维训练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分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的主要战场。基于对分课程的创新思维融合训练也在这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实施[5]。
   5 结语
   “对分课堂”为创新思维的训练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更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更高的可操作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教学的融合能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对分课堂”的创新思维融合训练模式是一种集成了对分理论与设计思维训练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两者不谋而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对分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将为创新思维训练注入新的血液,设计学科的创新思维训练模式也将在对分课堂理论的支持下得到更优化的和更充分的发挥,将为工业设计、产品设乃至整个设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思想之于设计,即为修为与理念,学生纵然需要强大的设计技能,但良好的设计修为与先进的设计理念必将支撑其走得更远。
   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7年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之教改项目《基于“对分课堂”的创新思维融合训练模式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Y201721)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2]莫小荣,黄远林.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钦州学院学报,2017,32(07):62-66.
   [3]杨海生.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类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艺术科技,2018,31(06):44.
   [4]李启光.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探讨[J]艺术科技,2018,31(02):47.
   [5]谭永定.对分课堂在平面构成教学中的初步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132-133+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94496.htm